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502节

  一边不见来人。

  一边又为了名声做出这种举动,甚至还废了顾氏的御史台之权,哪怕所有人都能明白这是皇帝的警告,又能如何?

  顾易对此更是明白。

  御史台的口子,自此之后便要被打开了。

  朝堂争斗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顾氏的势力在不断衰弱,御史台也在不断被削权,但却始终都未曾有人去动顾氏的主导位置。

  其中原因便是惯例。

  自御史台出现之后便一直是被顾氏掌控,得到了一代代皇帝的任命。

  但,如今这个口子已经被撕开了!

  顾易也懒得去说些什么,就亦如昔年顾煜对李世民说出的那句话一般,身为帝王最难得的便是保持住自己的初心。

  李隆基如今就是如此。

  顾豪病了。

  他的身体本来就是千疮百孔,在经过了这么一场风波之后,更是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尤其是最后李隆基送来的圣旨。

  那一声声“关切”的话语,对于顾豪而言真的就是宛若刀剑一般直接砍在了他的身上。

  顾氏家主所承受的担子,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家事,国事,天下事。

  只要走到了这一步,他就必须要倾尽自己的一切。

  如今李隆基的这道旨意,就仿佛是在顾豪顾氏将再次在他这一代陷入衰落,又怎么可能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顾豪再次晕倒了。

  无论是顾氏的医师也好亦或是太医们也罢,都说留给顾豪的时间已然不剩下多少了。

  一时间,无形的阴霾迅速便降临在了顾氏之上。

  顾易不得不加快速度了。

  李隆基对于顾氏的态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这定然会加剧时局的变化。

  就在次日。

  他便操控着顾轩找到了杨国忠。

  作为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如今在这朝堂之上颇受圣眷,要想让高仙芝与封常清不按照原本历史之中那般被束缚住手脚提前出京做出准备。

  那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的开杨国忠。

  其实顾氏与杨国忠这种人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对付,至于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杨国忠是个奸臣。

  其性格骄纵跋扈、贪婪专断、睚眦必报。

  曾数次针对过顾氏。

  但抛开这些之外,杨国忠如今和顾氏其实是有着相同的敌人,那便是安禄山。

  这便是机会。

  当然,顾易同样也不会去和杨国忠这种人做什么太过火的交易。

  高仙芝的性格虽然同样也很贪婪。

  但其是有着真本事的。

  而反观杨国忠呢?

  在原本历史之中,无论是从正史的记载来看,亦或是野史的传闻也罢,此人的一生都是以“误国”为主基调。

  其政治生涯充斥着专权、敛财与激化矛盾的行为,几乎没有被认可的实质性功劳。

  顾易又怎么可能看得上这种人?

  如今也只是单纯的利用罢了,甚至都无需顾易亲自操控着顾轩动手,只要放出一些消息即可。

  以杨国忠与安禄山的关系。

  他就定然会去推动这一切,以免安禄山持续作大。

  这亦是人性。

  御史台的作用在这种时候就完全彰显了出来,虽然李隆基下旨废了顾豪手中仅剩的权利。

  但顾氏掌控御史台至今。

  在御史台没有完成大换血的情况下,做一些小事还并不算难。

  甚至都无需闹得太大,只需要让杨国忠持续警惕即可,这就已经足够了。

  若是太过于激进的话反倒可能弄巧成拙。

  届时逼着安禄山提前造反那便不妙了。

  这也是顾易没有直接针对安禄山的主要原因之一。

  安禄山可不是一个傻子。

  相反,无论是原本历史也好,亦或是如今的发展也罢。

  安禄山都是一个从最底层摸爬滚打走到今日之人,这种人可都是人精,直接针对他的话很大可能会逼着其直接动手。

  届时,若是顾氏没有万全的准备,那所造成的影响便真的不可控了。

  而随后——

  顾易便将目光放在立刻如今在外的一些知名将领身上,同样还包括了太子李亨身上。

  对于外将,他并没有透露太多。

  甚至尚未主动接触。

  只是做出了提前部署,待到来日能够有机会让他们从各个方面阻拦安禄山。

  而至于太子李亨。

  顾易的想法就更加的简单了。

  ——彻底放弃李隆基!

  若是没有李世民的遗诏和李隆基如今这些行为的话,顾易或许还不会选择让顾氏去走这一步。

  但如今便不同了。

  李世民在整个大唐的地位无人能及。

  这就给了顾氏最为正统的理由。

  而至于李隆基,虽然如今天下对他的非议还不算特别大,但若届时真的天下大乱了之后,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时间匆匆而过。

  并未出乎顾易的判断,当和洛阳城中再次出现了些许关于安禄山的传闻之后。

  最为警觉的便是杨国忠。

  他当即谏言李隆基,如往常一般奏安禄山谋反之向。

  但李隆基仍是不以为意。

  随后杨国忠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退而求其次,将目光放在了主动露脸的高仙芝和封常清身上。

  这其中自是有着顾易的授意。

  杨国忠对于这二人的能力自是十分清楚,当即便谏给了李隆基,并让杨贵妃在李隆基的耳边吹起了枕边风。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天宝十四年二月末,高仙芝与封常清终是出了洛阳。

  历史在这一日再次发生了变动。.

  巨鹿,云韶阁内。

  作为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雅阁,此刻的云韶阁人声鼎沸,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氤氲其间。

  阁内陈设极尽雅致。

  各类名家字画悬于粉壁,珍玩古器置于博古架,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品味与宾客的身份。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汇聚于此,正击节而歌,吟诵着新得的诗句,时而抚掌大笑,时而蹙眉推敲。

  伴随着阵阵琴音,将这“盛世”色彩彰显的淋漓尽致。

  然则,就在这临水轩窗的僻静角落,兀自坐着两位与周遭热烈气象颇显疏离的老者。

  两人皆已鬓发如霜。

  一人面色酡红,倚栏而坐,青衫微敞,显出几分落拓不羁,已是酩酊。

  另一人虽醉意稍敛,面色亦染红霞,眉宇间却凝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郁之色,身形在宽袍下更显清癯。

  二人虽处喧闹之中,却自成一隅天地。

  与周遭的气氛截然不同。

  一道道惊疑不定的目光,时或悄然投向此处,观者无不面露愕然,彼此间低语窃窃:

  “诸君且看,与李公对饮者,何人也?”

  “竟能与李公对饮,定也是位奇人也。”

  “未知今日谪仙人诗兴若何?可有新篇问世?”

  “.”

  声声诧异之音不时响起,不少人都对此极为的好奇。

  感受着周围的目光,杜甫或是有些不自然,不由得便有了喊李白离去的想法。

  虽然今日他才第一次见到了李白。

  但也早已看过了不知多少这“谪仙人”的诗作,本就神交已久,如今又得顾氏帮助离开了长安,赶到了这文坛圣阁。

  自是想要再好好聊上一聊。

  李白对此浑不在意,点了点头后便拿起了桌上的酒壶,走到了前方带着杜甫便朝着阁外走去。

首节 上一节 502/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