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551节

  顾健又岂能不劝阻?

  但此举终是无用。

  在一个心里排斥对方的皇帝面前搞忠臣死谏这一套,只会引起皇帝更加厌恶的情绪。

  这是一定的。

  整整一日,顾健都未被召见。

  而这个消息在顷刻之间便在珍格格朝堂之上传了开来,就像是有人在刻意去推动这一切一般。

  这一次,终是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顾氏的虚弱。

  所有的攻陷在这一刻顷刻而至。

  朝堂诡谲。

  种种手段若是换做顾轩、顾熙等人身上,哪怕他们没有通天的身份在那,亦是可以阻挡住一切。

  但是这一切对于如今的顾氏子弟们而言终是难以抵挡。

  这就是才能上带来的影响。

  其实顾氏的能量仍旧很大,但就是缺少一个能带动一切的主心骨。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生物。

  当顾氏成为了所有人分割的对象之时,那些曾经与顾氏站在统一战线的家族,也终是会犹豫。

  没有在这种时候去分一杯羹来吃,在他们眼中便是已经算对得起顾氏了。

  这是皇帝的态度。

  无人能更改。

  顾易一直都在冥冥之中注视着这一切,犹豫了良久之后终是没有选择出手。

  不仅仅是没有去操控,甚至都没有动用通灵玉。

  时代在变迁。

  大唐的兴衰终究是不在他的眼中。

  若在这种时候再次逆天改命,顾氏所受到的影响那便是难以想象的了,他必须要忍下去。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眼睁睁看着大局不可逆。

  顾健终是不得不做出了决定,于朝堂之上递出了自己的请辞疏,想要以顾氏的退去而换来李诵的退步,放弃亲征海寇之事。

  李诵自是不会拒绝此事。

  在一开始时,他甚至还十分的高兴,觉着自己终是成为了真正的帝王,将顾氏从朝堂之中赶了出去。

  但就在顾健率领众子弟退出洛阳而返回巨鹿之时。

  洛阳城中万民相送。

  不知有多少百姓泪眼婆娑,甚至是跪在了顾健等人的归路之前,不愿意让顾氏就这样退去。

  当从宦官口中听到了此事之后。

  李诵再次愤怒了。

  “难不成只有他顾氏心系天下,朕这个皇帝反倒成了恶人?”李诵愤然道,“朕定要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这九州万方真正的主人!”

  此言一出,一切便再无转圜余地。

  次日——

  李诵下旨昭告天下,决议亲征。

  次年三月,大军于明州出海,联琉球海兵,破海寇于东海。

  就在大军欢庆之时。

  李诵突然下旨决议对琉球海兵动手。

  双方于东海大战。

  虽被偷袭,但在整体素质领先的情况之下,琉球海兵调整极快,扭转战局,败唐军于东海。

  李诵差点落海而亡。

  而这,还不是终结。

  尽管侥幸逃回岸上,从未经历过风浪颠簸的天子,早已心胆俱裂。

  登岸数日后,李诵便在明州行宫内骤然崩逝,留下一座摇摇欲坠的江山,和一个年仅两岁的太子。

  消息传开,万方巨震!

  简简单单的一战,让所有人都清楚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似乎衰弱的不仅仅是顾氏。

  同样也有大唐。

  ——局势彻底大乱。

  也好在顾氏于琉球之中的影响极大,能够恪守住琉球不在这种情况之下插上一脚。

  包括四方外族。

  顾氏亦是足矣通过宗教,以及以往的种种来进行限制。

  但在这朝堂之上便不同了。

  当然是有人想要顾氏归来的,但与其相悖之人却要占据着更多数。

  尤其是在李诵刻意扶持之下的关系。

  这些人皆是身居高位之人,根本就不会放弃当下的这个天赐良机,让顾氏再次归于朝堂之上。

  至于皇位稳不稳,他们则是没有半点的怀疑。

  幼儿天子又能如何?

  也唯有如此,才更加便于掌控。

  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之中,根本就不会有任何人去给顾氏机会。

  纵使是顾健自己返回洛阳,都被挡在了半路。

  而顾健也终究是受限于自己的才能。

  再加上他的年龄实在太大。

  就在这一阵争斗之中,其薨在了洛阳城前,遗愿:“勿归葬巨鹿,吾无颜见列祖列宗。”

  一切都在这一刻起再也没有了半分扭转的可能。

  顾健的身死让顾氏彻底迎来了最为虚弱的时期。

  而整个大唐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唯有朝着错误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随着顾健的薨世,最后的清流于朝堂之中彻底失势。

  而随着朝堂局势的转变,当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之后,那些人的联盟内部也渐渐开启了争斗。

  ——这就是朝堂争斗!

  没有永远的盟友,也唯有利益。

  当所有人都朝着那一个方向而不断地前进之时,四方的同行者便皆是敌人。

  整个大唐内部迎来了争斗最为激烈的时候。

  两岁的天子,毫无根基的太后在这种情况之下完全成为了工具人。

  他们无法也没有能力去干涉一切。

  而这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同样也有很多。

  那就是吏治上的崩坏。

  以往用来管控的各个部门在这种情况之下反倒是成为了用来收割民脂民膏的利器。

  在毫无监管的情况之下,人类性格之中最为可怕的贪欲在这种情况之下便会完全爆发出来。

  而这恶性循环所带来的灾难,远不止于此。

  大唐各行各业关联极深,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领域的溃烂,很快就像推倒第一张骨牌,引发连锁性的崩塌,最终拖垮整个天下。

  难民滋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海贸彻底停摆,沦为掌权者私囊中的生财工具;

  就连王朝根基所系的科举,亦在这场风暴中彻底变质——

  且不说多少寒门学子早已无力负担科考之资,即便尚有财力支撑的人,也不得不择一派系投靠依附。

  唯有如此,才能在已成泥潭的官场中觅得一线“出头”之机。

  封建王朝末年的种种痼疾,在如今重现得淋漓尽致。

  即便那深宫中的幼主终有一日长大成人,也终究只是权臣掌中之物,再难在这倾覆的危局中逆天改命。

  不,不能说是逆天改命。

  也许正是因为自幼便生活在阴霾之下的缘故。

  这天子压根就没有半分抵抗的勇气,毫无半分李氏子弟的风采。

  当然,在这些年中,朝中也总会有人试图“辅佐”他、借他之名行事。

  但这些所谓的“忠臣”,不过是权力戏台上的轮番角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

  再没有谁,会像当年的顾氏那样,在权势巅峰之际甘愿还政于君,将天下重归天子。

  不过短短数十年。

  ——大唐便从李豫时期的如日中天、万国来朝,彻底沦落至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绝境。

  顾易一直静静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却并无太多波澜。

  有因必有果。

首节 上一节 551/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