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144节
听到马寻这么说,在场的众人也都不反驳。
在有些事情上,朱樉确实做的很好,这个看似天然可以威胁到朱标地位的皇次子,也从未让人觉得他会威胁到储君的地位。
马寻继续说道,“父母偏心,又对他提防,你让这孩子以后如何自处?他以后是不是还要再做些荒暴的事情,这才能让人安心?”
朱元璋更加不高兴了,“哪能如此?”
马寻反问,“怎么不能?让他娶了王保保之妹,老二能不多想?他自小聪慧,多少事情都是嘴上不说心里明白。等他就藩没了管束就能胡作非为,到时候是不是要让标儿下手?”
朱元璋瞪眼拍桌,不过李贞立刻开口,“小弟说的有理,爹娘一偏心,子嗣心里想的多。当年我家也算富户,家中兄弟姊妹五个。我是老大本该继承家产,弟弟们对爹娘怨言太多,闹的家宅不宁,险些气死老娘。”
这一下朱元璋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自家姐夫的家事他多少也知道一些。
当年李贞的父亲刚过世,他的弟弟们就吵着分家。李贞就直接表示暂时不分家,因为老娘还在,田地房屋都可以给弟弟们,不过必须要先孝顺老娘。
就算是到了现在,李贞一旦找到了当年流落在外的亲族,也都是要接回来。
李贞的德行,不会只是在朱元璋这里有德行,他一直都是品行出色的典型,是一个优秀的大家长。
他说的一些话也有足够的说服力,这是真正的言行合。
马寻只能说道,“父母偏心本就容易让人多想,现在又如此对待老二?到时候偏激一些,该怪他还是怪标儿?”
朱元璋沉默不语,心理健康的事情他是想不到,一直都是觉得当老子的就该天经地义的管着儿子,儿子们也也应该乖乖听话不能有半点违逆。
李贞说的例子,马寻提起的这些,现在想想看还真不是不可能发生。
朱标也开口了,“爹娘恩爱,家中和睦,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自然看在眼里。老二又是个长情的,真要是不许他娶邓家的,他不敢不从,只是心里必然别扭。”
这一下朱元璋更加不知道该怎么说,他的儿子性格如何不敢说全知道,只是大的这几个还是比较了解。
让邓氏为侧妃,看似是能让朱樉如愿。只是如今这个年代,名分有些时候大过一切。
马寻非常认可的说道,“那些文官的心思,姐夫不可能想不到。给老二逼的无路可退,再埋个坑,以后文官们也好做文章。”
马秀英就开口了,“就你把人心想的坏,那些文官偏袒标儿。”
朱元璋本来想要反驳,忽然说道,“就是!宋濂是太子师,自然为太子筹谋。皇子与功臣联姻,这事没得商量,就你整天往坏处想人。”
马秀英接话继续说道,“老二不娶邓家的丫头娶谁?标儿岁数小、经历事情少容易慌神,你听风就是雨的瞎闹,像什么话!”
马寻有些反应不过来,朱标也是一头雾水。
朱元璋那叫一个痛心疾首,“朝堂之上都没说明白,保儿都给拦下来了。你非要胡闹一番,闹的天下皆知才好?还动手打了尚书,你让我如何护你?”
“如此狂悖,罚俸半年、禁足一月。”马秀英面无表情的说道,“不许百官登门,闭门反思!”
朱元璋有些担心,“罚俸就行了,禁足做什么?回老家,正好和老二说说话,免得老二听到了多想。”
马秀英直接说道,“不禁足直接让他走,你怎么维系朝堂法度?国舅就能殴打尚书?”
李贞乐呵呵的说道,“小弟这事情做的不对,先回府歇半个月。”
朱元璋也反应过来了,真要是给马寻禁足,这小子不知道多开心呢,给足吃喝、他能十天半个月不出门。
这些处罚,算处罚吗?
第197章 小心我撞死于秦王府
有些事情的变化就是这么让人始料未及、瞠目结舌,明明就是本来在正式的讨论朱樉的婚事问题,是值得上纲上线的。
可是忽然间就变了,这一切的问题就是马寻不够沉稳,以至于闹出来了大笑话。所以这件事情,也只能是他背锅。
马秀英看着朱标,“一会儿你去趟中书省,记好了是罚俸半年、禁足一个月。”
朱元璋看了眼马秀英,随即对朱标说道,“罚俸半年,禁足半个月,听明白了没有?”
马秀英扭头看了眼朱元璋,也不说话。
李贞就乐呵呵的说道,“话说开了就行,这事情也是怨小弟。他是好心,就想护着他姐,不想他外甥受委屈。你俩也别怪他,岁数小做事冒失。你们这岁数的时候,还不如他。”
马秀英不高兴的说道,“姐夫,他就是仗着岁数小做事才不考虑后果。以后还是如此,那可怎么办?”
“娘,舅舅就是关心则乱,要是不关系着您和我,舅舅不会如此。”朱标连忙说道,“我一会儿就去下旨,宋师他们也说不出理。”
朱元璋点头,朕的小舅子都给罚俸、禁足了,这事情就过去了,谁也不许再提。
至于马寻被禁足在府到底是惴惴不安,还是在安心休养,那是他自己的事。
马寻稀里糊涂的被赶出乾清宫,李文忠连忙迎上来,“舅舅,如何了?”
“没事。”马寻就笑着说道,“我先回去了,你俩也躲远点,免得他们没事找你们的麻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马寻现在都给拎出来罚了一顿。真要是逮着了李文忠和沐英,罚起来就更加没有心理负担。
乾清宫里,马秀英担心说道,“我看小弟哪天跑了,全都是怨你!”
朱元璋想要反驳,只是一时气短,“等驴儿出生了就好,你多去看看。把他儿子养在跟前,我看他往哪怕。”
朱标就笑着表达不满,“爹就是认准了舅舅重亲人,所以才会如此说。”
“他自幼孤苦,本就是重亲人的性子。”马秀英就开始抹泪了,“现在你又如此对他,他心里该怎么想?”
朱元璋慌了神,求助的看向李贞。
而李贞瞬间从精神矍铄的长者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头,扶着椅子半天才站起来,颤颤巍巍的朝外走。
皇帝的家事,现在不好多说什么了,让那一家三口去自己商量。
朱标也有些抱怨的说道,“爹,舅舅一向就是只在乎我娘。现在这么说他,我看舅舅以后必然是更加不愿意做事。”
马秀英忽然说道,“不要对他说公义,聊亲谊。你舅舅心软,多去诉苦就行。”
朱元璋和朱标都忍不住看向马秀英,妹子(老娘)还是有手段,小弟(舅舅)肯定是跑不掉的。
朱元璋随即有些气恼的说道,“陶凯这老匹夫没安好心,小弟颠沛流离对人心看的准。真要是这么做了,老二心里的疙瘩怕是解不开。”
马秀英就嘲讽说道,“现在想明白了?朱皇帝听不得好言相劝,非得有人和你吵起来才能明白?”
朱元璋气恼不已,一甩衣袖,“懒得和你见识!标儿,你舅舅得罚禁足十天,你也不许登门!”
马秀英不高兴的起身,“这乾清宫我住不下去,我和闺女回坤宁宫,免得拿我们撒气。老大,你舅舅罚俸半年、禁足半月,不许宽恕!”
朱标看着爹娘都离开,只能叹气,“先给屋子扫扫。”
乾清宫,什么时候轮到太子来安排了?
最主要的是爹娘虽然现在看似还是在生气,可是以朱标的观点,那两口子明天就要一起有说有笑。
可是我怎么办啊?
到底是罚舅舅禁足半月还是十天?先前不是说一月吗?
还是得先去和舅母说清楚,舅舅心大不在意一些事情。可是舅母心思敏感现在又有身孕,不能让她多有忧虑。
也有些事情的发展让人猝不及防,让所有人都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说。
马寻前脚刚刚大闹午门,后脚皇帝的处罚就出来了。
直接让中书省下旨,徐国公行事狂悖,罚俸半年、被罚禁足半月。皇后也下旨了,勒令马寻回家读书、以此明理贤达。
马寻牵着驴,一边走一边吐槽,“姝宁,我还是只能指望你。我忙前忙后的,到底是外人,他们门一关,我这个外人里外不是人。”
刘姝宁就劝着说道,“也不该如此说,姐也不是外人。太子、秦王一向也都敬重你,哪能因此不满。”
“我能有什么不满?”马寻赌气的说道,“人是我得罪的,事也是我办砸的,我就不该多管闲事。”
刘姝宁这时候只能劝,太子已经和她说了很多。意思其实也很明显,就是希望她劝一劝马寻。
其实在刘姝宁看来,马寻这个国舅还是非常得帝后信任的。
大闹午门、殴打尚书,据说还冲着皇帝发火,这哪一桩事情不让人心惊肉跳?
这位皇帝近些年越发霸道,就算是早些年也都是威严甚重,估计除了皇后之外,也就是那位大曹国公和马寻敢在皇帝面前大声说话了。
回家,马寻觉得正好这段时间忙着不少事情没有好好休息。
禁足更好,他可以在家陪陪小孕妇。
孕妇本身就容易多想,这个时候陪着刘姝宁说话,这才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徐王府门口已经站着几个禁卫了,既然是下旨禁足,那就表明态度。
马寻懒洋洋的坐在躺椅上晒太阳,徐蛾匆匆赶来,“老爷,卫国公家的跪在门口。”
马寻诧异了,“怎么回事?让他们进来。”
徐蛾无语,自家老爷是真的不将皇帝的处罚当回事,都说了禁足。国舅不许出门,其他人也不许进来。
徐蛾解释说道,“早朝之后不少事情就传出来了,估计他们是听到了。”
马寻无奈的起身,“这些小子丫头,能知道什么。听风就是雨的,被人当枪使了恐怕还不自知。”
无奈归无奈,马寻溜达到门口,这就看到邓氏和邓镇跪在门口。
一看到马寻,邓氏就哭着说道,“舅舅,外甥女不值得舅舅如此。我领舅舅恩情,出身将门,知晓皇命难违。”
“你。”马寻想了想,还是说道,“你和老二的事情算是我去求下来的,你以后进了朱家门,要是不修妇德,就当是我瞎了眼。我必先打杀了你,抠了眼珠一头撞死在秦王府!”
邓氏重重磕头,“外甥女谨记舅舅教诲!”
“起来吧。”马寻就说道,“回去好好读读书,学学怎么当个好媳妇。现在你没进门,我当你是丫头。等你和老二成亲了,就该是以甥媳之礼要求你。”
随即马寻冲着邓镇骂道,“你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哭哭啼啼的做什么,她还要不要名声了?滚回去!”
邓氏和邓镇再次磕头,这姐弟两个抹着泪起身。
而他们的老娘站在府门口,只能微微屈膝行礼,马寻看着了就只能赶忙一揖到底。
刚回府,马寻吓了一大跳,“你怎么来的?”
常茂露出大板牙,得意的说道,“爬墙进来的,外头人不知道!”
“滚回去!”马寻又好气又好笑,“本来我没罪过,你来了反倒是有罪过。”
常茂不在意的说道,“舅舅能有什么罪过?我大不了被陛下打几板子,我皮糙肉厚不怕打。”
马寻没好气的说道,“滚回去,我没心情和你说话。”
“那得等我姐啊。”常茂就说道,“我也不想来,我就知道舅舅现在火气大,见着我肯定要骂。”
马寻更无语了,“你姐呢?”
“和舅母说话啊。”常茂就显得无奈了,“还不是她搬梯子爬墙,我能怎么着?”
马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开始假寐。这两天忙着赶路,确实有些累。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