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41节
假期少、俸禄低,在洪武一朝当官也容易掉脑袋。
好在这一切和马寻的关系不大,他自从请封诸王后就再次消失在文武百官的视野之中。
拍了拍旺财的脑袋,马寻欣慰起来了,“你看看,高粱!知道你不喜欢吃青贮饲料,就给你高粱,这什么待遇!”
旺财不耐烦的摆动着尾巴,这是有些生气了。
闲着没事的马寻准备去书房看看书,总不能混吃等死啊。
“看什么呢?都呆了!”
马寻猛然抬头,也给吓了一跳,因为门口站着的是朱元璋。
赶紧放下书,马寻起身问道,“姐夫,怎么这时候来了?”
朱元璋双手背在身后,打趣着说道,“让你去大本堂读书你不愿意,非要自己看书,看什么好东西?”
马寻解释说道,“《梦溪笔谈》,看着挺有意思。”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问道,“谁写的?杂书?”
“北宋的沈括。”马寻解释说道,“这里头涉及天文、地理、水利、建筑等,反正我看着很有意思。”
朱元璋仔细打量着书柜,“《齐民要术》,这个知道!《农桑辑要》,记得是前元司农司撰写的吧?《农书》,这又是谁的?”
马寻回答说道,“前元的王祯,这人厉害。”
朱元璋点了点头,问道,“怎么不看看《伤寒杂病论》、《千金方》?”
马寻就笑着回答,“也看,闲着没事瞎看看,说不准就找到些思路。”
“看书好,书香门第的就是不一样,就是字丑了点。”朱元璋很欣慰的说道,“丈人看到你如此好学,肯定高兴!”
马寻试探着问道,“姐夫,有事?”
朱元璋顿时不高兴了,“你怎么老是怕我?”
马寻矢口否认,“没怕,这不是觉得你忙吗?”
朱元璋看了看马寻,随即笑着说道,“看书是正事,有长进。你要是看了看书就能学会酿酒,那也是本事。”
马寻早就猜到他在自己的府中‘酿酒’不是秘密,不过也没紧张,“姐夫,我又不怎么喝酒。我酿酒主要是消炎,就是现在还没弄明白。”
朱元璋愣了一下,“医术?”
看到马寻点头,朱元璋立刻说道,“那你好好钻研,用不着急。”
“等我研究明白一点,到时候肯定要请姐夫借些人给我。”马寻忽然觉得自己是个坏人了,“到时候得背着人,免得损了姐的仁善名声。”
朱元璋立刻点头,是药三分毒,小弟要是去试药,说不定真的会药死人。
随即朱元璋又说道,“眼看着就要成亲了,成家就该生子。你马家有了后,你姐抱了侄子,她才能安心。”
看到马寻点头,朱元璋忽然问道,“知道怎么生儿子吗?”
马寻愣了,随即轻轻点头,“圆房?”
朱元璋抬头看着屋顶,有些不好意思了,“知道如何圆房吗?屋里也不收个丫头先开脸,要不要叫两个嬷嬷教你?”
马寻吓了一大跳,“用不着、用不着!”
朱元璋猛然将藏在身后的两本书丢在书桌上,说道,“看看,看不明白了问俺。”
马寻立刻看了一眼,这就是类似于《春宫图》、《素女经》之类的。
当着朱元璋的面看这些书好像有些不好,马寻赶紧说道,“姐夫,我私下看看。”
朱元璋顿时松了口气,不过装模作样训斥,“还不好意思了?这么大个人还是童男子也不害臊!俺是你姐夫,不教你谁教你?”
马寻赶紧打断,“我私下看看,我面皮薄,总行了吧?”
朱元璋也不生气,他和马秀英都能够感觉到马寻的一些变化。
骨子里的一些性格没办法改变,但是有些变化是可以察觉到。
最初见到马寻的时候,他一直都是谨小慎微,像是生怕被嫌弃,不过更多的是畏惧,这可是面对皇帝。
而现在依然保持着足够的分寸感,可是也慢慢放开了,和家里人相处多了亲近,也没有那么拘束、畏惧了,都敢开玩笑了。
朱元璋继续训斥,“好好看、好好学,年底见不到侄子,有你好受的!”
随即朱元璋大步走出书房,如果是教打仗、教权谋,肯定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男女之间的房中事,这可不是和兄弟们在一起瞎吹牛。
这可是在小舅子面前,哪能说那些事情!
哭笑不得的马寻看着桌子上的书,翻一翻吧,思路已经被打断了,换一个脑子。
守在门口的小太监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欢天喜地的跑到皇帝面前,“陛下,国舅爷看的很入神!”
“这小子,就是读书人的性子!”朱元璋笑了起来,“让他明天回府,宫里的侍奉先过去些人帮忙布置,差礼部的人和他说说。”
马秀英有些忧心忡忡,“重八,你说小弟这样子如何是好?你也看到了,他对好多礼数都不大懂,对人情也不大在意。”
朱元璋就劝道,“小弟早年四处飘零,也没人教他礼节、人情。他又清高、骨子里和你一样傲。你也知道乱世里活下来的人是什么鬼样,小弟这样才好,还是丈人教的好。”
马秀英一想也有道理,乱世活下来的不少人都是狠人,阴狠、狡诈,没有什么道德感,这都常见。
自家小弟也就是对一些繁文缛节不太熟悉,这也没什么,刚刚结束乱世,没人在意这些!
马寻早早的就起床了,洗漱后跑去隔壁院,“姐夫。”
李贞乐呵呵的说道,“就知道你今天肯定起的早,准你出宫了,你跑的比谁都快。”
马寻不承认这些,“是想成亲了,这才着急忙慌的回去。”
吃完早饭,马寻开开心心的牵着驴出宫了。
刚出宫就看到何大等人,显然也是提前得到了消息,就在宫外等着呢。
“国舅爷,你不在府里这半个月,家里一切都安稳。”
“各府送了年礼,就收了亲近人家的。蛾子遵皇后的懿旨,以你的名义给晚辈们压岁钱。”
“府里上下都装饰、打扮好了,就等着国舅爷后天大婚!”
马寻在宫里住的时间超过了半个月,好在就算他不在府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这肯定不是马寻的本事了,他可不会管家。
看着硕大的‘徐王府’,马寻都愣住了,“不是马府吗?”
何大骄傲的说道,“这是陛下赐给太公的府邸,现在是国舅爷在住。昨天换的,礼部的人来换的!”
“舅舅!”
“舅舅!”
常茂等人的声音传来,看来也是知道马寻今天回府。
“你们去一趟文英他们几个家里,把小辈都接过来。”马寻知道自己的身份,“知道我出宫他们肯定要来拜年,都一道过来。再去采买些东西,安排饭菜。”
何大等人立刻去办事,而马寻牵着驴进府,“声音小点,宫里的人都知道我出宫了!”
第62章 串门
正月十五不用说,那肯定是一个好日子了。
一大早的马寻就起床了,府里上下都喜气洋洋的。
马寻穿上衣裳就开始洗漱,徐蛾欢喜说道,“老爷,一会儿夫人家就该派人过来了。”
虽然经历了近百年的元朝统治,很多的传统习俗已经消失或者简化,不过现在的明朝在不断恢复传统礼制。
刘家一会就要派人来布置新房,这也是传统习俗之一。
何大慌慌张张的跑来了,“国舅爷,宫里要来人了。”
马寻稍微有些意外,“谁来了?我没听说啊?”
“开始静街了。”何大慌慌张张的说道,“国舅爷,是上位要来吗?”
马寻也有些慌张,“那什么,我们是不是要布置香案?”
马寻看向何大,何大看向马寻,随即两人立刻望向徐蛾。
一个是不知道这些礼节,一个是不太确定知不知道这些礼节。
徐蛾就赶紧说道,“用不着布置香案,要是宫里提前派人来了旨意,那就得布置香案。现在还没来旨意就别布置了,只是府里上下得准备一下。”
马寻和何大都松了口气,有些事情他们真的搞不定。
现在的马府就是这样,何大只管看家护院,徐蛾负责府内日常管理,一武一文配合默契。
马寻觉得大概率是朱元璋或者马秀英要来,或者是两个人都要来。因为先前朱樉等人过来,直接是护卫送过来。
唯独马秀英和朱标来的时候提前静街,沿途有护卫。
正月十五,现在放假呢。
不出所料的,很快就有侍卫接手了马府内外的护卫,马寻也立刻跑到了府门前。
两辆华丽的车驾出现了,第一辆车里先下车的是朱标,随后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第二辆车里一窝蜂的蹦出来好几个孩子,都是老面孔了。
马寻赶紧行礼,“臣马寻,恭迎皇帝陛下。”
朱元璋开心的说道,“起来,都起来。”
马秀英也笑着说道,“你都搬过来许久,你姐夫倒是第一次过来。就这样还敢说照顾你,有他这么照顾的吗?”
朱标也凑趣说道,“娘说的对,家里也唯独就是爹不知道舅舅住哪了。”
朱元璋丝毫不在意这些调侃,这世界上也唯独就几个人的调侃不会惹他生气。
进了府第一件事也不是其他,是领着朱元璋这一大家子人去了家庙。
进完香后,马秀英问道,“还是没人来找你?”
马寻就叹气说道,“我让人去找了,从宁波往福宁找,也不知道能不能找的到。”
朱元璋就连忙劝道,“你姐也在派人帮你找,沿着路都在问,肯定能找的到。”
这就让人有些无奈了,自从马寻回到宿州之后,朱元璋和马秀英一直都是让人明里、暗里在寻找线索。
马寻的生活轨迹等好寻找,到了地方不少人还有印象。可是很多人不记得马太公了,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更别说马寻的娘亲了。
从祠堂出来,朱元璋就笑着问道,“是想明天受封,还是过些时候?”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