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第42节

  马寻就问道,“这还有什么区别?”

  “那肯定不一样了,明天是小登科,是大喜之日。”朱元璋开心的说道,“没开国的那会儿封了天德几个国公,开国之后也就是你大姐夫和义惠侯晋了侯爵。”

  义惠侯刘继祖,就是当初了个拿出一块地皮让朱元璋埋葬了父母、兄长的地主,所以现在刘继祖被追封为义惠侯,所以荫及子孙。

  邻居的汪干娘拿出钱财送礼,这才将朱元璋送去庙里当小沙弥。所以发达后的朱元璋特意令汪干娘的儿子曹秀改叫汪文,跟随汪大娘姓,甚至将汪大娘的牌位也放置在皇陵内,享受皇室的香火祭拜。

  刘继祖的子孙和汪干娘的子孙一直都是明皇陵的署丞、署令,与明朝始终。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要不我还是再等等吧,总不好在大姐夫之前受封为国公,那不合适。”

  马秀英看向朱元璋,得意说道,“俺弟弟岂会那么张扬?再等等,到时候一起受封。”

  “这不是想着喜上加喜吗?”朱元璋笑着说道,“不过想想小弟也确实不想这么早受封,到时候就得是他当最小的国公。”

  “二哥才是最小的。”朱标笑着开玩笑,“到时候姑父是国公,二哥也是国公。”

  岁数上肯定是马寻最小,但是辈分上就是李文忠最小了。

  历史上的曹国公这个爵位也十分特殊,李贞和李文忠同时被封为曹国公。

  忽然传出的几声驴叫打破了和谐,旺财难得的在小步快跑。

  “就让他们闹,没事。”马寻赶紧拦住朱元璋和马秀英,“旺财越来越懒了,整天除了吃就是在院里溜达。骂了好多次,让它跑都不愿意跑。”

  朱元璋打趣说道,“你舍得给它抽几鞭子,肯定就跑起来了。”

  马秀英白了朱元璋一眼,亲近人家都知道马寻极为爱护旺财,哪舍得给它几鞭子。

  朱标看着门外,有些着急了,“怎么现在还没过来?是不是误了时辰?”

  朱元璋也有些不满意了,“能和小弟结亲是他们的福气,怎么一点都不重视?”

  “你俩急什么?到时候了吗?”马秀英有些好笑的说道,“读书人家讲礼节,没到时候哪能轻易登门。”

  朱元璋看向马寻,随即调侃马秀英,“你家是大户人家、诗书传家,你弟弟怎么有事没事往刘家跑?”

  马秀英首先瞪了一眼马寻,难得的没办法反驳朱元璋,弟弟不争气啊!

  朱元璋顿时趾高气昂了,读书人家,也不一定都守礼。

  不一会儿何大跑了过来,“上位,夫人家派人来了。”

  “让他们进来啊。”马秀英就开口催促,“快些,你们都和气些。”

  刘琏也有些慌,知道国舅爷受皇帝、皇后喜爱,可是没想到大婚前帝后都在国舅府呢。现在也不能说是国舅府,这是徐王府。

  “臣刘琏,叩见皇帝陛下。”

  朱元璋立刻催促说道,“行了,你们去布设新房。”

  刘琏如蒙大赦,在徐蛾的带领下去向卧室,这是要开始布置新房了。

  不一会儿徐蛾过来了,“看着还行,估计都知道老爷的性格,屋子也不铺张。”

  马秀英笑着说道,“那就好,就怕真是个娇小姐。”

  “要俺说,得再给小弟找个好生养的。”朱元璋立刻出谋划策说道,“那丫头长什么样,像是好生养的吗?”

  马秀英急了,“这事是你急还是我急?不好生养的话能让她进门?”

  朱标和马寻都习惯了这些,眼前的这对恩爱夫妻时常斗嘴,谁也不让谁。

  朱元璋这才放心,“那就好,就怕娇小姐就柔柔弱弱。”

  刘姝宁还真不是单纯的柔柔弱弱娇小姐,现如今也不讲究皮包骨的苗条才是好身材。

  “亲迎的时候让老二、老三跟着过去,你姐明天过来帮忙。”朱元璋得意洋洋的说道,“到时候你大姐夫也过来,李相国这些人来了也都要老实。”

  看样子李善长这个左丞相当不了几天了,告老还乡已成定局。

第63章 成亲

  正月十六,马寻早早的就起来了,要开始洗漱、打扮。

  忽然间马寻愣住了,他觉得有些不对劲,“谁把这拿来了?”

  不怪马寻心惊肉跳,摆在他面前的是通天冠。

  虽说这是常见的冠饰,从秦一直传承到宋,这是皇帝在重大仪式都会戴的,是仅次于冕冠的礼冠。元朝虽然不用,但是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后重新恢复通天冠。

  形如山,正面直竖,以铁为冠梁。

  徐蛾赶紧说道,“是陛下赐的,老爷是徐王子,自然是在大婚时配服通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

  马寻就更加着急了,“这不是害我吗?我现在没爵位,不能这么穿。”

  “让你穿你就穿,哪有那么多废话!”马秀英推门而入,非常直接,“你还成不成亲了?”

  马寻真的急了,“姐,这传出去不是让人笑话吗?”

  马秀英直接问道,“笑话?真要是笑话,那早就该让你承袭王爵了!快些穿戴好,过几天要定舆服,到时候你想要穿都穿不上。”

  马寻好像理解了,这是要打一个时间差。

  说到底就是现在礼制还没有完备,皇帝到底是学历史上的那些皇帝一样定制六种冕冠还是五冕,这都有争论。朱元璋觉得太繁琐,只留衮冕。稍微正式的场合戴通天冠,平时戴翼善冠。

  而皇子、亲王等,在大婚或者祭祀的时候可以戴通天冠,穿绛纱袍。

  马寻心惊肉跳的,问道,“姐,该不至于那边送过去凤冠吧?“

  徐蛾退到一边,马秀英拿起梳子说道,“凤冠谈不上,我是九龙四凤冠。给弟媳的就是鸾凤冠,这大婚之日本就是喜庆,今天就给她九翚四凤冠。”

  马寻呆坐着,问道,“那寻常皇妃、公主呢?那其他命妇呢?”

  “公主和皇妃、亲王妃一个样,比皇妃降一等。”马秀英一边给马寻梳着头一边说道,“你管那些做什么?”

  也对,所谓凤冠霞帔,这也是分等级的,大明初期对民间的婚嫁时的服饰要求不算严格。

  马秀英笑了起来,说道,“这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头发算是长了些,能戴冠了。”

  马寻心情不错,说道,“头发长了不好打理,也就是现在有人帮我梳头。”

  马秀英先是心里一酸,随即笑了起来,“以后有人给你打理,爹娘也都不在了,以后你该留须发了。”

  徐蛾等人都安静的站在一边,本来是该她们来帮马寻穿戴服饰。可是现在皇后在帮忙,其他人最多也就是在旁边打下手。

  其他人不理解就算了,徐蛾这可是一直跟在皇后身边的,也明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皇后殿下也只会是在今天帮国舅爷穿戴衣冠。

  马寻也明白这些,所以现在安稳的坐在这里,谁让家里没有其他人,就是这对姐弟。

  就比如说刘姝宁那边,她也需要开脸、穿戴,但是她的继母都没资格帮忙,只能是刘琏和刘璟的正妻才有资格。

  至于看着刘姝宁的服饰会不会羡慕,那就另当别论了。她们肯定是没机会穿戴了,哪怕现在民间成亲被默认允许僭越一下服饰,但是也不能太出格。

  比如说现在的规定就是庶人婚,许用九品衣。

  马寻忽然听到了驴叫,问道,“老二他们又在折腾旺财了?”

  马秀英笑着说道,“你姐夫不许勋臣荒废骑射,出行必须骑马、不得乘轿。今天你不骑驴,得骑着高头大马才威风。”

  马寻理解了,说道,“旺财拖着老爹的棺椁回来,现在再让它拽着凤车回来?”

  马秀英笑着纠正,“那叫厌翟车!”

  “那得是我去赶车,旺财力气也没那么大。”马寻就说道,“得安排些人帮忙推一下,别累着了。”

  马秀英自然也明白,驴子的力气确实不算大,“不至于太重,也没多远。”

  马寻的大婚实际上有些不寻常,不是在傍晚亲迎。

  所谓婚礼,也是昏礼,在黄昏行娶妻之礼,一切都合着迎阴气入家的含义。

  但是马寻的亲迎不是如此,因为皇后坐镇呢,她不可能等到晚上再带着一大堆儿女回宫。不出意外的话,皇帝大概率是上完朝也要过来。

  御史中丞刘伯温现在就心情复杂的在府中呢,皇帝准了他一天的假期。

  穿戴好了的马寻自然不会戴着大红花、簪花,那不是明朝的风俗。

  戴花的是旺财,脑袋上顶着一朵绢花。

  李贞眉开眼笑,笑着说道,“小弟看着就精神!好,快些动身去迎亲。”

  朱樉和朱棡眉开眼笑,一人手里拎着一只大雁。

  朱棣等人就羡慕不已,他们只能跟着过去。朱静茹和朱静娴都有重要任务,她们到时候直接去赴刘姝宁上车,自然也就不存在‘哭嫁’。

  明朝的一些习俗也和古礼不一样,先前就已经纳征(过大礼)了,明朝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在下聘的时候用大雁,但是也有特殊的地方。

  说到底就是刚刚恢复汉家正统,很多的风俗习惯等等还在纠正、恢复,有时候不免用力过猛。

  队伍已经在府外准备好了,就等着马寻去迎亲了。

  “一个时辰后就得回来,别误了时辰!”马秀英有些不放心,再次提醒说道,“记好了,不要误了吉时!”

  常茂立刻点了炮竹,吹吹打打的就这么开始了,骑着高头大马的马寻这一次倒是不社恐了,在围观群众的好奇或者羡慕中朝着刘府行进。

  至于刘府那边更加不用说了,一边派人随时汇报迎亲队伍的动态,一边在井然有序的准备着事情。

  比如说刘姝宁拜父母,嫂子为她吃饭、嘱托等。

  “舅舅大婚!”朱樉趾高气昂,说道,“来迎舅母!”

  刘琏赶紧接过大雁,退到一边,“请。”

  什么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这一刻是不存在的。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入刘府,马寻喜笑颜开的在正堂再次见到了刘伯温。

  “丈人。”

  刘伯温噎了一下,木然的接过茶,“贤婿。”

  盖着红盖头的刘姝宁被她的两位嫂嫂刚刚扶出来,朱静茹和朱静娴立刻上前掺住。

  刘伯温虽然舍不得女儿出嫁,可是看看也知道女儿这一次嫁的好。其他不说,就以皇帝、皇后对国舅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不存在什么婚闹等,马寻和刘姝宁拜完刘伯温,这就在吹吹打打中离开了。

  执事掌灯、赞者开礼,马寻在揭开刘姝宁的红盖头后带着她去祠堂祈福燃香。

  等到了喜堂的时候,主位上赫然是朱元璋和马秀英。

  朱标喜笑颜开的大声开口,“新妇入堂!”

  刘姝宁手持团扇遮脸,徐徐走进喜堂。

首节 上一节 42/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