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602节
在谭嗣同看来。
也是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重要力量!
果然。
在下一个场景里,谭嗣同和袁世凯本来都已经打算离开了。
王五却跃马追来。
谭嗣同看到王五来了。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
【“何人挡路?”】
【“大刀王五!”】
【“天涯路远,不如振翅齐飞。好吗,谭兄?”】
【“有您和袁兄风雨同路,就算天涯也不过咫尺。”】
……
天幕此时,也迎来了第一波的弹幕爆发。
《好词好词!》
《啧啧,这台词。》
《这台词是要好好研究才写的出的,都有寓意的。》
《古龙风是吧?》
《这部片子里的台词都太经典,太有水平了!》
《这时的谭嗣同准备入京,多么意气风发!可惜.》
……
城门处。
小孩哥:【“进城咯,我们的前途真是一片光明呀!哎呀,是谁撞到我了?”】
小兵:【“对不起,因为城门下太黑了。”】
王五正式的成为了谭嗣同的伙伴。
暂时在京城开了一家武馆,等待时机。
谭嗣同也专门为这位武艺高强的大刀队队长,打造了一把宝刀。
王五在试用宝刀的同时,也替谭嗣同忧虑道:
【“从来忧国之士,俱为千古伤心之人。”】
而谭嗣同十分的乐观:
【“只要是志同道合,哪怕他满路风霜,总有艳阳高照的一天。”】
酒楼里。
谭嗣同还把自己的理论书籍《仁学》,交给了王五。
【“置之死地而后生。”】
【“中国到了现在的地步,已经病入膏肓,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了。”】
【“一定要彻底改变,从头做起。”】
谭嗣同还表示。
光绪皇帝也看了这本书,对推行新政很有兴趣,准备重用他们维新派。
一旁的袁世凯听了,有些疑虑。
在祝贺了谭嗣同的事业之后,袁世凯说道:
【“可凡事中庸,万事三思啊。”】
谭嗣同一挥手:【“我明白你的心意,但是袁兄,时不予我,再拖下去,中国就万世沉沦了。”】
天幕外。
古人们看到这里。
也是纷纷的开始为谭嗣同惋惜了。
因为通过刚刚介绍康有为的弹幕,古人们都是知道,谭嗣同是死于变法的。
秦朝。
嬴政这一次,也是难得的为一位后世鞑子清朝的人物,而惋惜了起来。
“变法,新政。”
“我大秦的崛起,也是起于曾经的商鞅变法。”
“只可惜这位谭嗣同,生不逢时。”
“若是他能够在大秦,那才是能真正发挥他变法思想的。”
……
许多古人都以为。
谭嗣同、王五、袁世凯三人,会风雨同舟在维新中走到最后。
只是最后才失败,一起走向末路。
但下一个画面里。
王五在擂台上击败了一名高手武师,随后离开。
王爷:【“敖总教头,这场比武究竟谁赢了?”】
敖总教:【“赢的装没赢,输的装没输。”】
袁世凯:【“王爷你喜欢哪个赢,就谁赢咯。”】
王爷:【“哈哈,我喜欢自己赢。”】
袁世凯的趋炎附势,
引起了一些古人的疑虑。
毕竟,像这样的人,在干大事,反抗实际上掌管帝国权力的慈禧太后的时候。
真的能信任吗?
再加上天幕之前说过。
戊戌变法这一群人,最终是被出卖了的。
难道说出卖维新派的人,
正是这个袁世凯?
第473章 我自横刀向天笑!古人怒喷大清!
怀有着这样的疑虑,古人们继续观看。
而天幕连续播放了几个片段。
虽然闪现速度很快。
但是已经体现了维新过程中,逐步激烈的政治斗争。
电影主角王五被迫害,几乎被杀。
更让观众担心的,是和维新派走的很近,拥有一万多新军,被誉为有大将之风前途不可限量的袁世凯。
他虽然一方面和谭嗣同等人交好。
但也被王爷点拨,
然后向守旧派代表人物王爷宣誓效忠。
古人们一时之间也摸不清。
到底袁世凯是哪一边的人。
只能继续仔细品读天幕。
天幕上的谭嗣同,察觉出局势已经你死我活,决心利用袁世凯的新军发动政变,逼迫慈禧退位。
王五对袁世凯不是很信任,问:
【“如果袁世凯不下注在皇上,而下注在慈禧呢?”】
谭嗣同露出一个微笑。
【“那我就是千古傻瓜,而他就是千古罪人。”】
下一幕画面,谭嗣同等人夜间密会袁世凯。
要求他调兵勤王。
袁世凯忌惮王五的武力,但也不敢直接入伙,以担心内战为由推脱。
谭嗣同劝道:
【“我本为天下做事……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永远没有中间路线。”】
袁世凯:【“你们真的要这么做?”】
谭嗣同:【“义无反顾。”】
王五:【“中国无前途,我们无后路。”】
画面里的袁世凯,慨然答应起事。
镜头也给了他特写。
然而。
在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