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902节

  《这样下去地窨子之旅是不是也有可能期待一下了?》

  《别说,确实有这个景点,只是还没打造成项目。》

  《当宁古塔总兵一定很爽啊,那么多流放的美女。》

  《怕是半路上就被开发了。》

  《乾隆:宁古塔里都是我大清历届的顺天府尹!》

  《小时候嘲笑宁古塔,长大后住在宁古塔。》

  《为啥只有清朝流放宁古塔?》

  《大宋:挂我是吧?》

  《其实在宁古塔活着不难,虽然地位低,但是基本自由没人管,还赖能活着。》

  《发配宁古塔主要是路上,基本上有点手艺的人和读书人能活着到了地方,身体没什么太大毛病,最后基本过得都可以。》

  《当地也比较尊重这些有能耐的人。》

  《古代流放都是路上遭罪,到地方其实都还好,毕竟当地确实缺人。》

  《吴兆骞回来反而水土不服了,去世前跟儿子说,还想回宁古塔钓鱼、采蘑菇。》

  《其实宁古塔本地的索伦人也挺惨了,有好日子不让过,非要人家吃苦。》

  《大清来了,既要索伦人卖命还要干活,干就干吧,连好处都不给,哭死。》

  《索伦人被大清硬生生薅羊毛薅的快绝户了!》

  而天幕外。

  南宋。

  赵构坐在临安城的宫殿内,神情紧张地看着天幕上宁古塔的景象。

  寒风呼啸、白雪皑皑的宁古塔,犯人们衣衫褴褛,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劳作,时不时有人倒下,被拖走掩埋。

  赵构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在愣住了几秒钟之后,才下意识地说道:“二圣所在之处,是否就是如同宁古塔一般的景象呢?”

  赵构又觉得不能这样说。

  连自己都能想到徽钦二宗。

  那其他人呢?

  要是大宋上上下下都想着徽钦二宗待得地方,跟这宁古塔差不多。

  那还要不要和谈了啊?

  赵构于是正了正神,说道:“如此偏远苦寒之地,将人发配至此,简直是要人性命啊。”

  “朕实在不忍听闻这般残酷之事。”

  “以后我大宋的境内,不准提起发配宁古塔!”

第730章 索伦超人!天南海北打满全场!

  天幕画面出现。

  镜头从冰封的黑龙江江面急速拉升。

  无人机穿越暴风雪中的白桦林。

  定格在兽皮帐篷前擦拭骨箭的鄂温克老猎人皱纹密布的脸上。

  借用特效,这位老人的脸变得年轻,服装也变成了古代的盔甲。

  惟一不变的是他的手上的弓箭。

  画面镜头里,这位猎户出身的鄂温克人,他奔驰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原始森林。

  战斗在冰封的河岸。

  战斗在四川的险山。

  战斗在缅甸的毒瘴森林。

  战斗在新疆的戈壁。

  甚至战斗在喜马拉雅山麓……

  而天幕也正式的开始讲述。

  【嘿,各位小伙伴们!】

  【今天,咱们去认识一个神秘而又强悍的群体。】

  【当我们回望清朝的军事史,他们的名字在血与火中若隐若现。】

  【从黑龙江到缅甸丛林,从大小金川到尼泊尔雪山,这支不足十万人的族群,硬是为清朝打出了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疆土!】

  【用血肉之躯托起了康乾盛世的边疆版图。】

  【他们是被皇太极四次远征才征服的雪原死神,是乾隆皇帝平定边疆必等的王牌!】

  【是被乾隆视作“战略威慑利器“的族群。】

  【却最终消逝在近代化的洪流中。】

  【他们就是索伦人】

  【索伦人,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称呼。】

  【在清朝,它囊括了生活在黑龙江中上游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多个民族。】

  【他们在清朝被统称为“索伦“,满语意为“先锋“。】

  【在黑龙江零下40度的密林深处,索伦人用三百年时间演绎了人类生存的极限。】

  【他们生存在石勒喀河到精奇里江的寒带森林,每日与熊罴搏斗,同暴雪争食。】

  【严酷环境锻造出惊人的身体素质。】

  【成年男子开120斤强弓如儿戏,连续骑马三日不眠不休堪称常态。】

  【他们从小就在这山林与草原间摸爬滚打,天天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坚韧不拔的性格就像刻进了骨子里,意志力顽强得像钢铁。】

  【骑射、渔猎,这些对咱们来说可能是高难度的技能,在他们那儿,就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在山林里,他们像敏捷的山猫,上蹿下跳,对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

  【到了草原上,立马变身威风凛凛的骏马骑士。】

  【能步战,能骑战,能平原战,能山地战。】

  【堪称全能战士!】

  【说到索伦人的战斗力,绝对是一顶一的存在,名气大得很!】

  【皇太极在1639年的征讨中首次见识了这种恐怖战力。】

  【他们简直就是天生的战斗机器,骑射技艺精湛得让人拍案叫绝。】

  【往马背上一坐,那叫一个稳,马跑起来就跟一阵风似的。】

  【而他们在这疾驰的马背上,射箭的本事更是绝了,一箭射出去,那目标基本就跑不了。】

  【骑术高超到啥程度呢?】

  【不管是崎岖得像羊肠小道的山路,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广袤草原,他们骑着马,就跟在自家院子里散步一样自在。】

  【打起仗来,索伦人更是不要命,战斗意志强烈得能把敌人的胆都吓破。】

  【一旦战斗打响,他们就跟发了狠的狮子一样,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面对清军重甲步兵,索伦猎手在三十步外箭箭穿喉,林中腾挪如鬼魅。】

  【史料记载,此役清军虽胜,但阵亡者中七成是被毒箭所杀。】

  【正是这次血战,让清朝意识到:“得索伦者得天下兵锋。“】

  【在清朝的漫长岁月里,索伦人参与了无数次战斗,留下了一个个让人热血澎湃的战例。】

  【康熙年间,沙俄扩张到了远东地区。】

  【而清朝在关外统治力量薄弱。】

  【就靠着索伦人抵抗。】

  【1686年呼玛尔河口,达斡尔勇士乌木布尔代带领42骑索伦人。】

  【遭遇400俄军探险队,在燧发枪的弹雨中,他们以“之“字形骑射突进,箭矢穿透俄军皮质军服。】

  【当俄军刺刀阵逼近时,索伦人突然抽出桦木短矛贴身肉搏,最终撕开包围圈。】

  【此战击毙俄军37人,而索伦仅损3骑。】

  【在整个清朝期间,索伦人为捍卫我国东北边境安宁。】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幕外。

  三国。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专注地盯着天幕上索伦人作战的画面。

  看到索伦人骑在马上,身姿矫健,箭术精准。

  以少敌多面对沙俄军队也毫不畏惧,攻势凌厉。

  诸葛亮也是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这索伦人,能骑善射,战斗力着实强悍。”

  诸葛亮语气中满是认可。

  王平在一旁,同样认真观看着索伦人的战斗动作,但多少有些不服。

  “丞相,这索伦人射术如此精湛,又擅于山地作战。”

  “末将观其林间腾挪之术,倒似我飞军攀越泸水绝壁的功夫。”

首节 上一节 902/9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