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90节

  半晌后。

  刘禅嘴角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点头道:

  “大司马言之有理,修运河确实是急不得,得慢慢来,是我有欠考虑了。”

  “也好,穷我一生修好这条运河,能造福我大汉后世子孙,倒也算是值了。”

  萧和暗松了一口气,少不了要恭惟一番,吹捧他几句英明睿断,深谋远虑…

  这场关于大运河的争论,就此结束。

  这时,诸葛亮,张飞等重臣们,也陆陆续续的抵达了东宫。

  刘禅遂将注意力,从他的那些宏伟构想中收回,转移到当前伐魏灭曹的主题上来。

  于是二人便移步正堂,与众臣商议起了伐魏的具体细节。

  从白天商议到傍晚,华灯高挂之时,具体的伐魏策略,终于是就此敲定。

  这位吃穿用度简朴的太子殿下,在以粗茶淡饭招待了众人之后,亲自将这他们这些大汉朝的柱石,一一送出府门,送上了马车。

  马车开动,萧和透过帘缝,望着渐渐远去的刘禅,眉宇间的疑色却再也压制不住。

  “这个阿斗的种种想法,实在是太过超前,仅仅是因为脑子受了刺激,就能让一个人的思想,有如此巨变?”

  “可若不是因惊吓受到刺激,又能是什么原因,令他脑子里冒出了这么多超前的想法?”

  萧和喃喃自语,思绪飞转。

  突然,脸色猛的一变,心中陡然一震。

  “难道说,他也是…”

第468章 太子是你,下任皇帝可未必是你!曹操:绑了朕,去向刘备邀功吧!

  萧和的脑子里,突然间迸出个大胆的猜想。

  不过他旋即又觉得,这个猜想有自相矛盾之处。

  比如刘禅不喜下人跪拜,嘴里边说着人无贵贱,还要给全民免费读书的种种超前之举来看,确实有很大的嫌疑。

  可他为什么又要搞大运河?

  若刘禅真是萧和猜想的那样,他就应该明白强修大运河的巨大弊端才对。

  可看当时刘禅的表现,明显是没考虑那么多。

  且当他主张放慢进度,花二三十年来修运河的折衷方案时,刘禅表面是肯定认可,可眼神中的不满却逃不过他的眼睛。

  如此一来,这个猜想,岂非自相矛盾?

  “如此看来,也未必就如我所猜想,还得多观察观察,不可轻易下定论才是…”

  萧和喃喃自语,微微点头,暂时压下了担忧。

  不过提到这大运河,萧和心中却又多了另一层担心。

  看刘禅当时的表现,显然是不满足于穷尽一生修大运河的方案,有点急于求成的意思。

  好大喜功,这可是个危险信号啊。

  若将来老刘去了,刘禅继位做了皇帝,头脑一发热,非要学杨广强征几百万民工修大运河怎么办?

  到时新生的季汉王朝,岂非要步隋朝后尘,二世而亡?

  这还了得!

  大汉朝可不是刘家一人的大汉朝,是咱们这些天下豪杰志士,跟着老刘一起打下来的。

  大家伙辛苦打下的基业,好容易中兴的社稷,岂能因你的好大喜功就霍霍没了?

  “太子之位虽定,可老刘之后,这帝位归属于谁可未定。”

  “看来,对这位太子殿下,还得听其言,观其行呀…”

  萧和眼眸之中,闪过一道久违的寒芒。

  …

  伐魏灭曹的战略战术,皆已议定,接下来就是西征的准备工作。

  随着刘备诏令传下,大批的粮草军资,开始由诸州向边郡转运。

  晋阳,洛阳,以及宛城,乃是汉军重点屯粮之所。

  按照萧和诸葛亮的判断,曹操既已于蒲坂关修筑工事,应该已判断出汉军的主攻方向是蒲坂。

  不过在萧和等的提议下,刘备还是采取了相应的迷惑战术。

  于是运往洛阳和宛城的粮草,其数量足足是晋阳的两倍之多。

  其目的,自然是通过粮草屯集数量,误导曹操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汉军的进攻方向在潼关武关一线。

  同时,在庞统的献计下,汉军在发动西征前,舆论上的攻势已先行一步展开。

  在刘备授意下,由荀彧执笔写下了一道《告雍凉士民书》,誊写了三十余万份,由细作散布于了雍凉诸郡。

  檄文的内容,首先是历数了曹操屠城,篡逆,荼毒百姓等种种罪行。

  其次则敬告雍凉二州士民,大汉天子出兵雍凉,旨在讨灭曹操及其党羽,而不在于伤及二州士民。

  最后则正告二州士民,莫要助纣为虐,为曹操陪葬,凡汉军天师所到,但有愿弃暗投明,归降大汉者,一律既往不咎。

  凡执迷不悟,依旧要负嵎顽抗,为曹家死战者,皆是杀无赦。

  凭借着强大的细作网络,这一道恩威并施的檄文,很快就遍传雍凉二州。

  甚至是魏都长安,檄文亦是贴遍了大街小巷。

  一时之间,长安震动,雍凉二州震动。

  魏国境内是人心惶恐,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长安,皇宫。

  昏暗的烛火下,映照着的是曹操那张阴沉如铁的脸庞。

  此刻的他,正翻看着一张收缴上来的《告雍凉士民书》。

  曹操是咬牙切齿,眼中喷火。

  两国交战,先打舆论打也不是什么新鲜手段,这些年来刘备也没少发檄文扰乱他曹魏人心。

  这一次却不一样。

  这道檄文,乃是出自于荀彧之手。

  那可是他曾经的谋主,曹营文臣之首,中原士人之领袖!

  现在却以魏国降臣代表的身份,写下了这道檄文,历数了他的种种罪行,号召雍凉二州士卒反抗他的暴政!

  刘备这是在赤果果的打他的脸啊!

  还是超级加倍疼的那种。

  御阶之下。

  群臣们皆在窃窃私语,显然皆是在议论荀彧的这种檄文。

  荀彧在他们心中,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

  曹操甚至能想象的到,此时在场的大臣中,不少人估摸着已在谋划着退路,暗中甚至已向刘备递送降表。

  “荀彧,你个不忠不义的无耻之徒,朕只恨当年心软,没有杀了你!”

  曹操将檄文撕碎扔在了地上,厉声喝道:

  “传朕之命,即刻将所有的檄文统统收缴起来,任何人胆敢私藏者,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统统以通敌之罪论处!”

  大殿中的议论声骤止,众臣皆是心中一凛。

  曹操这是要以高压政策,来应对刘备此次舆论攻势,镇压魏国士民的胡思乱想。

  司马懿也好,杨阜也罢,几位谋臣皆是眉头暗皱。

  他们当然知道,当此风雨飘摇之际,更当以怀柔手段,来安抚笼络士民之心。

  曹操却反道而行,非要用高压血腥政策,来恐吓威压百姓,只会适得其反,令二州军民对朝廷愈发离心离德。

  道理如此,只是面对曹操的怒火,杨阜等人也不敢质疑,只得默默领命。

  “先张贴檄文,搅乱我们的人心,尔后再大军来攻,这是那大耳贼惯用的手段。”

  “朕料今秋之后,大耳贼定然会再起倾国之兵,来攻我关中!”

  曹操目光扫向众臣,神色凝重道:

  “我大魏已仅剩雍凉二州,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势必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住关中!”

  “众卿,这是生死之战,是存亡之战,我们已无退路!”

  “你们有何御敌保国的良策,现下已没有保留的余地,统统都畅所欲言说出来吧!”

  怒火发完,曹操不得不向众臣求计。

  殿中窃窃私议再起,众臣们彼此对视,眼神多是无助与绝望。

  两州对十州,国力悬殊到如此地步,纵然是孙武再生,又能如何?

  一时间,群臣缄默,除了暗自叹息外,无人进言吭声。

  面对束手无策的群臣,曹操怒火狂烧,拐杖指着众臣斥道:

  “国家已到了存亡之际,尔等一个个都坐视不顾,难道尔等皆已笃定心思,要背叛朕和大魏,打算坐等汉军打到长安,绑了朕去向那大耳贼献降邀功不成?”

第469章 暖冬还是寒冬,看谁有天命了!首功者,朕封其为国公!

  众臣皆是一哆嗦,无不大惊失色。

  曹操这话有点吓人啊。

  这位大魏天子,本来就是生性多疑。

  现如今,被荀彧这道檄文一刺激,眼见他们无人献计献策,竟是公然猜测他们意图叛魏降汉!

首节 上一节 590/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