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91节

  甚至还要将曹操绑了,去向刘备邀功!

  众臣神经立时紧绷起来。

  他们只怕曹操一时失去理智,看谁不顺眼就当场拿下,扣一顶意图降汉的罪名要了谁的性命。

  就连曹丕这个太子,不免也心虚起来,只怕自己的父皇疑心病发作起来,会六亲不认。

  “司马懿,你说,朕当如何抵御大耳贼的来犯?”

  曹操拐杖指向了司马懿喝问道。

  司马懿暗咽了口唾沫,忙是出班一拱手:

  “陛下,现下我大魏国力,虽是远弱于伪汉,但臣倒是觉得,我们御敌于国门之外,当不在话下。”

  曹操脸色怒容稍敛,眼眸中闪过一线曙光,遂放下了拐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司马懿定了定神后,朗声道:

  “其实先前臣已分析过,刘备欲攻我关中,无非是三条路,潼关,武关,以及蒲坂关。”

  “潼武二关有崇山峻岭之险,我军只需各择一良将,部署一两万兵马,便足以抵挡伪汉十倍之兵强攻。”

  “这一点,我们清楚,臣想刘备君臣定然也清清楚楚。”

  “那么大耳贼主攻的方向,就只剩下了蒲坂关一处。”

  略缓了一口气,司马懿脸上浮现自信之色,抬手向北遥指:

  “故臣料定,大耳贼现下向洛阳,宛城一线大肆调集粮草,定然是声东击西之计,让我们误以为他将以潼关武关为主攻方向,从而调动我重兵部署于两关。”

  “到时大耳贼便故伎重施,以主力自河东西渡黄河,趁虚攻取我蒲坂关,从北面杀入我关中平原。”

  “所幸陛下有先见之明,此前已加固蒲坂关城,更于西岸修筑了长达十里的河防工事,做好了充分准备。”

  “故臣的御敌之策,便是按原定战略不变,无论汉军如何进兵,我们都要于蒲坂关一线屯集重兵。”

  “如此,我们方有足够的兵力,在大耳贼渡河之时,半渡而击之,一举将汉军赶下黄河。”

  “只要汉军过不了黄河,我蒲坂关便固若金汤,蒲坂关固若金汤,则我关中可高枕无忧也!”

  司马懿洋洋洒洒,献上了自己的御敌方略。

  左右众同僚们,听得司马懿的方略,心中暗暗品味推演后,皆是微微点头,眼中开始重燃起了几分信心。

  曹操拄着拐杖下阶,来到地图前驻立凝视,心中推演着司马懿的方略。

  他阴沉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下来。

  曹操开始意识到,眼前的局势,好像也没到无可挽回,不可收拾的地步。

  “你说的没错,关键就在蒲坂关。”

  曹操的拐杖指向了地图一点,冷哼道:

  “大耳贼费尽心机夺了朕的并州,若不由蒲坂关攻入关中,并州岂不是白打下了。”

  “就依仲达所说,一旦大耳贼起倾国之兵来犯,朕当即刻亲我主力,亲赴蒲坂关坐镇。”

  “这一次,朕无论如何,不可能再让大耳贼打过黄河!”

  司马懿忙赞曹操英明。

  众臣也皆如释重负,纷纷附合。

  朝堂内萎靡不安的情绪,此刻似乎已一扫而空。

  曹操回眸扫向众臣,暗中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变化,似乎想从中看出,有谁是暗通了刘备。

  他的目光,落在了贾诩身上。

  这位大魏太尉,此刻眉头深锁,脸上阴云依旧浓重。

  “文和,仲达的主守蒲坂战略,莫非你有异议?”

  曹操拄着拐杖,重新坐回了龙座。

  贾诩没有选择缄默,缓缓出班,拱手道:

  “陛下,仲达主守蒲坂的战略,臣是认同的。”

  “只是这黄河不比长江,入冬后有可能会结冰,臣担心刘备会仿效当年攻打黎阳旧例,故伎重施踏冰过河。”

  “倘真如此,我固守蒲坂关之兵最多五六万,一旦为汉军过河,焉能挡得住数十万敌军啊?”

  曹操打了个寒战,脸色陡然一变。

  黎阳失守,曹仁陨命的惨痛回忆,霎时间涌上心头。

  当年他就以为,黄河天险固若金汤,以为曹仁能守住黎阳。

  谁想人家刘备趁着天寒地冻,黄河冰封,轻轻松松的就踏冰过河,将黎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曹家第一大将,就那么活活被困死在黎阳城中,最终身死名灭,全军覆没。

  当年刘备能踏冰过河,为何今日不能呢?

  要知道,关中的冬天还要比兖州冷,蒲坂段黄河所结之冰,只会比黎阳段更厚!

  “文和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曹操重重点头,目光急看向司马懿:

  “仲达,黄河结冰这么致命的漏洞,你怎么能没想到?”

  司马懿眼中也闪过一丝慌乱,显然先前他也没能想到这一处纰漏。

  很快,司马懿恢复淡定,笑着宽慰道:

  “陛下,如此至关重要之事,臣岂会没有想到。”

  “只是近两年来皆为暖冬,黄河已有两个冬天没有结冰,且今夏又是一个炎夏,臣推想今冬依旧会是个暖冬。”

  “既是暖冬,则黄河定然不会结冰,黄河若不结冰,汉军又如何踏冰过河?”

  听得司马懿这番话,曹操脸色立时又缓和下来,转而向左右询问司马懿所说是否属实。

  最终得到的回答,去年和前年确为暖冬,不光蒲坂段黄河没有结冰,就连更上游的五原,朔方一带同样没有结冰。

  曹操松了一口气,捋着细髯微微点头:

  “近年以来,北方雨水甚多,天气确实是越来越热,今夏之炎热更胜往年。”

  “如此推算的话,如仲达所说,今冬应该有极大可能也是一个暖冬。”

  “既如此,文和你的担忧便是多虑了。”

  贾诩的顾虑就此被驳回。

  曹操脸上已重燃信心,环扫众臣,傲然道:

  “御敌之策,就这么定了。”

  “诸卿,我大魏天命尚在,还未到走投无路之时!”

  “望尔等振作精神,与朕并肩而战,死守蒲坂关防线,阻汉军以黄河以东!”

  “朕在此向你们保证,此战若能击退大耳贼,封赏上不封顶。”

  “首功者,朕封其为国公!”

第470章 四十万汉军再伐伪魏!萧和:别急,咱等等西伯利亚寒流!

  众臣大吃一惊,瞬间是眼眸统统放亮。

  国公!

  曹操将加官进爵的上限,竟然提升至了国公?

  要知道,自汉以来,除了汉朝开国那几位功臣封王封公之外,就只剩下王莽这个篡汉者封公。

  曹操也是为代汉,才打破了这个惯例,先进位为魏国公。

  至此之后,国公这个爵位,就成了一个象征。

  称国公,下一步,必将谋朝篡位。

  现下,曹操为了激励众臣斗志,竟然不惜将国公的爵位,许诺封赏给有功之臣!

  这可是下了血本啊。

  封公建国,这可是两汉四百年未有的重封,如此大的诱惑,焉能不令众臣兴奋。

  一时间,魏国众臣是精神大振,斗志狂烧而起。

  曹丕同样也吃了一惊,没想到曹操会开出这样的封赏先例。

  旋即他便明白了曹操苦衷,不由摇头一声叹息。

  自家父皇,这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出此下策。

  若非如此,哪个皇帝舍得割这么大的肉,给外姓功臣封公?

  “父皇下了如此血本,众臣理当为我曹家赴汤蹈火,死保我曹家江山了吧…”

  曹丕却心下只能暗暗的宽慰自己。

  魏国御敌之策,就此定下。

  接下来的数月,便是两国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魏国方面,除再调民夫,加固各处关城,尤其是蒲坂关防线外,就是争分夺秒的扩军。

  汉国方面,则是源源不断向西部边郡运送粮草。

  国中各处的“兵工坊”,同样在夜以继日的赶制军械旗鼓。

  汉国虽实行的府兵制,士卒自备粮草和军械,以减轻国家的负担。

  然几次伐魏之战,大部分都是旷日持久,光靠府兵自备的粮草军械,显然无法支持长时间鏖战。

  故朝廷吸取了先前的经验,在府兵自备粮草兵甲的前提下,朝廷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随时弥补府兵们的粮草不济,兵器折损。

  不知不觉,秋收已过。

  连续两年的风调雨顺,使得汉朝诸州皆喜获丰收。

首节 上一节 591/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