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613节

  “可就算避难,也当提前接往陇西啊。”

  “陇西地势相对偏远,且易守难攻,是最为安全的去处,为何却要接往子午谷口,那不是更危险了吗?”

  子午谷口,位于长安的东南方向。

  倘若汉军成功夺取渭口,兵锋直逼长安,那么按照常理推断,长安以东的诸县,都将落入汉军的控制之下。

  到那时,若将家眷接往子午谷口,岂不是如同自投罗网,主动将家眷送到了汉军的虎口之中?

  王基越想越胡涂。

  司马懿看着王基满脸困惑的模样,不禁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随后反问道:

  “你当真以为,若是长安失陷,雍州落入汉国手中,陛下光靠那几万残兵败将,就能守得住凉州,还有复起的希望吗?”

  王基听到这话,又是一愣,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呆呆站在原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不安。

  司马懿见王基如此反应,知道他已有所察觉,便不再拐弯抹角,而是压低声音,神情严肃说道:

  “我要你接我弟弟和儿子来子午谷,并不是打算送他们去凉州。”

  “凉州虽地处偏远,但以如今局势,也并非安全之地。”

  “我让他们来此,是为了随时与我会合。一旦形势不妙,我们就退往汉中。”

  此言一出,王基顿时大惊失色,脸色变得煞白。

  他终于明白了司马懿的真正意图。

  原来司马懿早已做好了抛弃曹操、抛弃魏国的准备啊!

  一旦曹操在此战中失利,那就意味着魏国覆灭已成定局,再无挽回的余地。

  到那时,司马懿将带着自己的兄弟和儿子,由子午谷穿越秦岭山脉,前往汉中投奔张鲁。

  想到这里,王基心中五味杂陈。

  他一直以为司马懿对曹操忠心耿耿,那军令状,以及赌上性命死谏的举动,都是为了魏国的江山社稷。

  可如今看来,这一切全都是假的。

  司马懿根本就没想到过自裁谢罪,他也压根不会为了曹操死节。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首先想到的是保全自己的家族,为自己的留一条生路。

  王基神情苦涩,犹豫了片刻后,缓缓问道:

  “司马侍中,形势真到了无法挽回,必须要背弃国家的时候了吗?”

  他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似乎对背弃曹操心存犹豫。

  毕竟,司马懿虽是他的举主,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他食的可是魏禄,享受着魏国给予的恩泽。

  在国家危难之时背国南逃,这在道义上实在是说不过去。

  他心存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是对司马懿的忠诚,另一方面是对国家的责任和道义的坚守。

  司马懿面露无奈之色,长叹一声道:

  “天子于我有恩,不到万不得已,我又岂会忍心弃天子而去?”

  “想当年,天子神武雄略,威震四方,我司马懿自是心甘情愿追随于他,为他出谋划策,征战四方。”

  “然时过境迁,现在的天子,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雄才大略的曹孟德了,他变得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听不进忠言逆耳。”

  “我们继续追随于他,除了为他陪葬之外,毫无意义。”

  话锋一转,司马懿的脸上突然燃起一股恨意,他的眼神变得犀利而凶狠,咬牙切齿道:

  “我司马氏一族为刘备和萧和所灭,全族七十余口,一夜之间被杀得干干净净,此仇此恨历历在目。”

  “我司马懿肩负着灭门大恨,这血海深仇不报,我岂能赴死?”

  “所以,我必须要活下去。只有活着,我才有希望,有朝一日,为我司马氏一族报仇雪恨。”

  司马懿的声音慷慨悲壮,将心中的仇恨和悲愤都宣泄了出来。

  王基恍然大悟,不由发出一声轻叹。

  他终于理解了司马懿的苦衷,也明白了在他心中,家族的仇恨远远超过了对魏国的忠诚。

  也难怪啊,司马氏七十余口,全族一夜之间,被刘备灭了个干干净净。

  这等大仇,换作是谁,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报。

  在这份刻骨铭心的家恨面前,魏国与汉国间的国仇,反倒是显得微不足道了。

  感慨片刻后,王基神情坚定,一拱手,郑重道:

  “司马侍中于我有恩,我王基自当誓死追随。你去哪里,我王基便追随往哪里,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艰难险阻,我都绝不退缩。”

  司马懿满意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和感动。

  他重重拍了拍王基的肩膀,感慨道:

  “有你相伴,实乃我之幸事,我庆幸自己没看错人,在这存亡之时,能有你追随,是我司马懿的福气。”

  慷慨过后,王基却又面露忧色,犹豫了一下后说道:

  “司马侍中,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司马懿一拂手,笑道:

  “你我生死与共,还有什么话是不能讲的,但说无妨便是。”

  王基稍稍酝酿了一下情绪,然后向南一指,神情担忧道:

  “我大魏坐拥整个北方,地域辽阔,兵强马壮,最后都落得个为刘备所灭的地步。”

  “那张鲁只据有区区一个汉中郡,实力弱小,又焉能挡得住汉国百万兵锋?”

  “就算咱们避往汉中,投靠了那张鲁,待刘备兵锋南下之时,我们还不是要死路一条吗?”

  “到那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第497章 能挡百万汉军的,只有秦岭了!天命在否,气数尽否,皆在此一战!

  司马懿的嘴角微微上扬,笑容中蕴含着一种深邃的笃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早就料到,王基定会生出这般质疑。

  毕竟诺大一个曹魏帝国,在汉军的凌厉攻势下,都已摇摇欲坠,难以抵挡。

  曹魏疆域广阔,尚且如此狼狈,而你张鲁,不过占据着区区一郡之地,麾下兵马不过数万之众。

  你又凭什么挡住汉军如潮水般的攻势?

  一旦刘备平定魏国稍缓,掉转枪口,挥师南下,以排山倒海之势直逼汉中,灭了张鲁,还不是易如反掌?

  众多依附于张鲁之人,还不是如同砧板上的鱼肉,死路一条?

  到那时,任你如何挣扎,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张鲁虽只据有一郡之地,可他还真挡得住刘备。”

  司马懿的目光缓缓转向汉中方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玩味。

  王基听闻此言,顿时一脸茫然,心中满是疑惑。

  他忙一拱手,自嘲道:

  “恕基愚鲁,张鲁如何能挡得住刘备,还请司马侍中明言。”

  王基急切的想要知道这其中的玄机。

  司马懿缓缓抬手,向南方遥遥一指,神色凝重道:

  “张鲁就是靠这茫茫秦岭,来挡住刘备百万大军!”

  眼前这道秦岭,联绵不绝,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

  王基心头一震,一时若有所悟。

  “魏国虽雄踞北方,坐拥百万之师,看似强大无比。”

  “然而,相对伪汉而言,其实是无险可守。”

  “什么黄河天险也好,太行山之险也罢,在那萧和面前,只要计谋得当,都能打得过去。”

  “黄河虽宽阔,但并非不可逾越,太行山虽险峻,也有道路可通。”

  “可汉中却不一样了。”

  “这秦岭之险峻,远胜太行山十倍,更是百倍于黄河。”

  “其中间可通行者,不过斜谷、骆谷、子午谷等几条谷道而已。”

  “且这些谷道,大半还需要修建栈道,方能通行,栈道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其崎岖难行,远胜于太行山诸道,更遑论陇山诸谷道。”

  “想要通过这些谷道进攻汉中,无疑是难如登天。”

  “而汉中之咽喉阳平关,更是险峻非凡,其地势之易守难攻,其险峻还在潼关之上,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亦不为过。”

  “阳平关就像一把坚固的铁锁,牢牢锁住了汉中的门户,只要守住此关,飞鸟难越!”

  洋洋洒洒分析过后,司马懿的脸上燃起了自信,接着说道:

  “这汉中郡,正位于秦岭环抱之中,可谓天狱,只要张鲁不犯浑,以主力坚守阳平关,再分数万兵马堵塞各条谷道,刘备纵有百万大军南下,又有何惧?”

  “若张鲁得我辅佐,我有绝对信心,单凭三万兵马,就能帮他守住汉中!”

  司马懿语气中透出久违的自信。

  面对心腹王基的质疑,他也不再藏着掖着,将心中盘算和盘托出。

  显然,他对汉中的地形,早已了然于胸,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

  其实早在并州失陷之时,司马懿就已未雨绸缪,为自己找好了汉中这条退路。

  对汉中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他自然是了然于心。

  王基听罢,不禁恍然大悟,脸上掠起惊喜的神色,兴奋道:

  “照司马侍中这么一说,这汉中当真乃形胜之地,借助这秦脉之险,光凭区区一郡之地,确实有希望挡住刘备来攻。”

首节 上一节 613/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下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