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102节

  难道他们就不想让妻子穿金戴银?

  难道他们就不想父母颐养天年?

  难道他们就不想孩子顿顿有肉吃?

  不是不想,更不是不爱钱,或者没有弄钱的手段。只是这些人心中的底线比寻常百姓还高,才没什么家产。

  现在一下子成了大地主,而且这家财是官府赏赐的,是官府根据自己的职位发放的,光明正大之极。他们现在的心情,真是无比舒畅。

  郭宝玉、史天倪等人,又与严实和张柔等人不同。

  郭宝玉,世袭汾阳郡公,家族百十年的经营,家产早就在三十万亩地以上了。如今投了蒙古,金国恢复失地后,这些土地肯定会被没收。在老家修的园林,豪华宅院,也全都没了。

  史天倪家是永清大豪,能随随便便拿出八万石粮食救灾,还养着八百私兵,家产没有二十万亩也差不了多少。

  其他千户们,也有很多是乡间拥有私兵的土豪,或者干脆就是当地的县令、县尉。

  其实赵朔分给他们分的土地,远不及他们的损失。要知道,河北平原的地,粮食产量至少要比抚、昌、桓三州的地高一倍,甚至两三倍三四倍都有可能。

  不过,这才哪到哪啊?

  他们自然选择了投蒙古,自然是目光长远之人。

  这还没一年呢,赵朔就给他们弥补了这么大的损失,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另外,还有攻破中都后的巨额分红呢!

  这几个千户、万户分的财物、女子,如果都换算成银子,是三百六十万两银子。

  史天倪一个人的分红,就超过了二十万两。

  这又是一大笔的收入。

  虽然依旧不能弥补史家的损失,但也差不了太多。

  而如果不投蒙古呢?蒙古军迟早会战胜金国,他们的的土地能保得住?

  怎么算怎么是赚的。

  而且,以后这仗还有的打呢!

  何愁没有加官进爵发大财的机会?

  当然了,如果打不好仗,那就全完了。

  对于千户以上的八旗军官,赵朔定下了五等赏罚制度。每战之后,由赵朔、八旗万户、蒙古千户、以及军法官抹赤别都温共同评定。

  一场损兵折将的大败仗打下来,别说什么加官进爵发大财了,就是直接斩首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所赐的土地也会全部收回,只会保留他们的宅院和浮财。

  什么?太严苛了?

  这已经是对高级军官优待过后的结果。

  对于千户以下的军官,则更加严苛。

  百户如果没有上级命令无故撤退,直接斩百户长,家产全部没收,妻子贬为奴隶。

  百户长战死,麾下士兵抢回尸体,则全部编入入敢死营,没收全部财产。

  敢死营在全军地位最低,下次冲锋或者攻城的序列,比巴鲁营还靠前。他们唯有立下战功之后,才能重新加入汉军八旗,酌情返还财产。

  如果没有抢回百户长的尸体,则全部斩杀,没收全部财产。

  如果普通士兵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则不但将其处斩、家产全部没收,而且妻子贬为奴隶。

  如果普通士兵奋勇作战,战死沙场,则妻子土地都会为他们留着。

  如果家中没有儿子,这些土地会回收一半,剩余的一半会一直保留到他们的妻子去世。如果妻子去世过早,会保留至女儿十八岁。

  如果有一个儿子,则必须在成丁后的五年内,通过官府组织的考试,才能继续拥有这些土地,否则这些土地会被收回去。如果有多个儿子,长子未能在成丁五年后通过官府的测试,土地也会被收回去。那些年纪小的儿子,可以在成丁三年内,向官府提出申请,加入八旗,重新获得土地。

  因为战争中的伤残而退役者,待遇为在职时的一半,直至其去世。如果去世过早,会保留至最小的子女十五岁。

  因为自身的疾病,或者年老体衰而退役者,待遇降低至三分之一,直至其去世。如果去世过早,会保留至最小的子女十五岁。

  这是什么?

  伤残战死的抚恤,和养老的待遇啊!

  对普通士兵的这般待遇,就算往前数一千年一万年,臭丘八们也没享受过!

  甚至于,别说普通士兵了,就算金国的县令,也只有少数人能担任“祠禄官”,年老之后只拿钱不干活。

  普通士兵眼中,家乡的县太爷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想想自己在退休后的待遇,比家乡的县太爷还高,士兵们岂能不激动异常?

  规定传达之日,抚、桓、昌三州内,不断响起“愿为驸马效死”的欢呼声。

  赵朔无论走到哪里,士兵们都是大礼参拜,声音洪亮,目光狂热,充满了爱戴和效忠。

  这也正是赵朔的目的。

  他之所以如此大方,绝不是为了保障人权,而是最大程度强化汉军八旗的战斗力。

  良家子为什么战斗力强?

  就是因为有妻有子,成为了他们的软肋。

  赵朔给汉军八旗这么丰厚的待遇,就是为了让他们有钱有地有妻有子,浑身上下都是软肋,彻底绑在赵朔的战车上。

  如此以来,形势不利时,这些八旗兵当场战死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对于千户以下的官兵,赵朔在战时的赏赐也是很重的。

  除了战时分战利品之外,还有完善的晋升通道。

  清朝的八旗,是从最底层的阿哈(奴隶),到努尔哈赤本人,分成了二十四个等级,也叫二十四个前程。根据所立的军功,可以提升等级。

  后世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中,“赏半个前程”,说的就是这个。

  赵朔干脆,将从普通官兵到千户,设立了士兵、副十户,十户、副百户、百户、副千户、千户,共六个前程。只要积攒够了前程数量,就能够升官。

  什么人立下什么功劳能获得多少前程,都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普通士兵,一战斩首三级,就是半个前程。斩首六级,就可以直接升副十户了。

  比如攻城先登,对于普通士兵和十户来说,是两个前程。

  一个普通士兵攻城先登,不仅能分很多战利品,还能直接升十户。十户同样,直接升百户。

  不过,百户再想升千户,就得先登三次,才能获得一个前程,升为千户。千户以上,则是赵朔主持的军功凭议,是另外一套计算方法。

  比如困守孤城超过一个月。千户以下,不管有没有参与作战,统一加半个前程。然后,再根据所立的功劳大小,进行各种提拔赏赐。

  当然了,如果作战不利,则会拿前程来抵,甚至脑袋和家产都保不住。

  总而言之,赵朔对汉军八旗的管理,既有重赏又有重罚,务必将汉军八旗建成一支闻战则喜的虎狼之师。

  待三个月后,八旗全部安置好,对各种军功赏罚制度也进行了充分的宣讲,赵朔也彻底收买了所有八旗汉军的心。

  然后,赵朔来到了桓州牧监。

  牧监的那四千户两万来人,其实叫“牧民”并不准确,准确地应该叫“牧户”或者“牧奴”。

  他们和金中都那些“匠户”一样,没有人身自由,专门为金国朝廷放牧。日常需要的衣料、粮食,都是官府供应。牧场,以及牧场里的牲畜自然也不是他们的私产,而是金国官府所有。

  如今全成了赵朔的了。

  现在桓州牧监,只剩下七万四千多匹马,六万头牛,以及十七万只羊。

  这还是多得呢。

  抚州、昌州不是赵朔攻打下来的,那些牲畜已经成了其他贵人的战利品,全部被拉走。

  赵朔这才发现,自己之前估计的有些乐观了,恐怕两三年内,抚昌桓三州的牧监,都需要他的贴补。尤其是第一年,估计三州农业税的三成,得贴补到这三州的牧监里。

  不过没关系,来日方长嘛。

  当初金海陵王南征宋国失败之后,全国牧监内只剩下了一千匹左右的战马,还有九十匹骆驼。但仅仅过了二十六年,就达到了马四十七万匹,牛十三万头,羊四十七万只。

  现在赵朔的起点,比那时候的金国强多了。

  赵朔估计,如果好好经营,三州牧监用不了五年,就能恢复旧观。

  金国在三州牧监内能养这么多匹马,说明他们为牧监定的各种规矩是非常科学的,赵朔并不准备进行大的改动。

  他只是调了两百多人,去呼伦贝尔赵朔所建繁育优良战马的牧场,和那边交流经验,然后再看看这两边的牧场有什么规矩是需要变动的。

  另外,赵朔安抚了一下桓州牧监的人心,让他们把一半的牲畜,送到抚州、昌州去。并且承诺,这些官员、牧户的待遇,金国朝廷怎么给他就怎么给,不会打半点折扣。

  如果干的好了,还会给予奖励。

  非但如此,赵朔还给桓州的那些“牧户”们,画了一个大饼。

  那些“牧户”,不但只能在牧监内干活,没有什么人身自由,而且他们的孩子们也是如此。可谓一时为奴,终身为奴,子子孙孙不能翻身。

  赵朔宣布,只要这些“牧户”兢兢业业为他服务二十年,就可以算作牧场工人了,来去自由。非但如此,这二十年内,他们的儿子,也是可以做别的职业的。

  如果他们服役不到二十年就去世了,那让儿子把剩余的服役年限补足后,依旧还他们自由身。

  “多谢驸马的大恩大德!”

  “愿为驸马效死!”

  “俺别的不会,就会养牲口。驸马你你放心吧,俺明年养那些牲口,保证不但得个个膘肥体壮,还得多下崽!”

  “我要在家里立下长生牌位,子子孙孙记都记得驸马的大恩大德!”

  ……

  赵朔话音刚落,那些牧户们齐齐跪倒在地,头磕得帮帮直响,感谢赵朔的大恩大德。

  没办法,东亚人最注重的就是子孙后代了。

  虽然从桓州牧监的养马效率来看,这些“牧户”的待遇,应该还算可以。但是,谁不愿意孩子过得比自己好,青出于蓝啊?

  他们也想自己的孩子经商,家财万贯。

  更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大官,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实在不行,给驸马当兵也是好的嘛!

  看看那些八旗兵,现在是什么待遇?

  一年前,他们的日子,还远远不如这些牧奴呢!

  现在,却是有房子有地又有钱,除了训练非常辛苦之外,小日子过得不知有多美!

首节 上一节 102/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