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103节
以前他们的子孙完全没有这些机会,现在却是全有了。
不得不说,赵朔给这些“牧户”的后代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真是让他们感恩戴德。
桓州百姓们,对赵朔更是感恩戴德。
那些衣食无着的农民们,赵朔直接发下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只要秋后还上一成的利息就行。
这年头,别说一成的利息了,就是五成的利息,都是大善人了。一倍的利息,百姓都得交口称赞。三倍的利息,才属于正常。要不然,那些富户们,凭什么巧取豪夺,发家致富啊?
一成的利息?那跟没要利息有啥两样?这些贫苦百姓,简直视赵朔为重生的父母,再世的仙佛。
家庭条件稍好一些的农民,也大受赵朔的恩惠。
赵朔从军中淘汰了大量的战马,或租或卖给这些百姓,进行耕种。反正是淘汰的战马嘛,无论是租还是卖都价格都极低。实在付不出钱的还可以暂时赊账,秋后返还,利息一成。
另外,抚、昌、桓三州本来就有四个铁矿,赵朔招募大量不愿意继续种地的农民或者三州的市民去开采、冶炼。赵朔手下的铁匠更是有一千多个,铸造了大量的铁犁,以及其他的一些铁制农具。
农民们买不起也可以以非常公道的价格进行租赁。
马拉铁犁是什么耕种效率?是牛拉铁犁的三倍!牛拉木犁的六倍!
只是马匹价格高昂,而且容易生病、养育成本高,才没在东方流行。
这些农民短时期的精饲料还是供应的起的,眼看着秋天就是一个好收成。
原来桓州的粮食产量很低,既有当地气候和土地的因素,也有生产效率的因素。佃农们生活困难,自然无力置办铁制农具了。租地主的耕牛,租金极高,也只能简单地粗耕一遍。
现在,农民们估计,粮食产量今年至少能增加两成。
这样一算下来,交给上面四成后,岂不是能剩下往年八成的收入?
这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好日子!
对了,还有租地。
以前租地也不是那么好租的。
“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虽然是后世地主的恶行。但是,世间的邪恶是相通的。
为了租全家足以糊口的土地,贫苦农民不知要忍受多大的屈辱。
现在,八旗官兵是以军法治军,而且士兵们的战斗力,关系着那些高级军官的性命和前程,是绝不允许这种腌臜事发生的。
再说了,那些八旗官兵,以前大多数是农民,对农民的遭遇感同身受,至少短时间内,连那个心思都不会有。
农民租地不受刁难,简直觉得三州的天都比往年青了一些。
对了,现在八旗官兵都在忙着建房子呢。
他们本来就在中都发了一笔财,又带着全部家当来到陌生之地,首先想要做的就是安家。
先暂时在军营或者破灭的高门大户里面住着。
然后,雇佣农民,甚至训练之余身体力行,全家齐上阵,建设新家。
他们按照赵朔的吩咐,因地制宜,或者十户,或者二三十户四五十户,聚在一起,一个个新庄园开始成型。
如此,又给了农民打工的机会。
来自中都的大量财富,开始涌向抚、桓、昌三州的民间,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均财富”了。
农民们有了钱,自然要花钱。
八旗官兵们有钱,更是要花钱。
抚、桓、昌三州的经济骤然间活跃起来。
整个三州,人人有盼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此景象,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商人至此,或者购置产业,或者进行经营,三州的经济越发活跃。
当然了,如此一来,也吸引了金国、宋国、西夏、西辽的细作,打探蒙古赵朔驸马领地的消息。
这些细作可是来错地方了。
八旗兵就不用说了,赵朔说太阳是方的,他们都会说像红漆的八仙桌,忠诚度直接爆表。
那些农民也弱不了太多啊。
赵朔一成利息借粮给特别贫困农民,不仅是那些贫困的农民感恩戴德,就是普通百姓都极为震撼。
这时代,农业是靠天吃饭,真遇上了荒年,原本中等家庭,也会沦落到赤贫的地步。而赵朔驸马,直接给了他们最基本的兜底!
再加上赵朔给他们价格很低的淘汰战马,允许他们留下收成的六成,还有那些铁制农具……
别的不说,就说对比在金国治下吧,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不知多少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今的好日子,都要感谢驸马。长大以后,要勤练武艺,从军报答驸马。如果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就是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这些百姓,对破坏驸马大业的人警惕性实在太高了。
不知多少秘谍,刚刚漏出点疑点,就被百姓们打个半死,然后交给八旗的百户了。
完全可以说,三州的民心军心,尽为赵朔所得。
已经如楚汉之争时刘邦的关中地区一般,成为赵朔的根本之地。
这时候,宋金交战的消息,也开始传入了赵朔的耳中。
四川制置使安丙,得了赵扩的诏书后,调兵遣将一个月,凑出了一支五千骑兵九万五千步卒的大军,向秦州发动进攻。
大军围城四十日,秦州已经随时可能被攻破,岌岌可危。
不过,正在这时,金国升任元帅右监军的原秦州刺史术虎高琪,率领三千飐军、两千精骑共五千骑兵,突然杀到,夜袭宋军大营。他们一边奋勇冲杀,一边大声高呼金国十万大军来援,扰乱宋军军心。
安丙还真被吓住了,丢下大军,仓皇逃窜。
秦州城内的金军趁机杀出,里应外合,十万宋军大溃,四散奔逃,死伤无数。
宋军大将安蕃、何九龄,死于乱军之中。
金国趁势追击,烧大散关,将大宋的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完全占据。
这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其实就是历史上曹操和刘备争夺的汉中之地了。
汉中位于秦岭,大巴山之间,连接着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控制汉中,北上可以定关中,南下就可以直接侵袭四川盆地了。
四川调出了十万大军,本来防守的兵力就不多。听说术虎高琪连汉中之地都占了利州路,川中一日三惊,惶惶不可终日。
但是,这时候,大宋朝廷已经顾不上四川了。
金国出动的不仅仅是术虎高琪!
金国大将仆散安贞,长期在山东和农民起义军交战,麾下有一支精锐队伍名曰“花帽军”。这次蒙古人攻打金国,仆散安贞率领花帽军,在木华黎面前,力保三州不失,的确是立功非小。
宋人攻打金国的秦州,金国不仅派术虎高琪回援秦州,而且命仆散安贞率领两万花帽军南下。
再加上河南的三万正规军,五万签军,总共就是十万大军。
这十万大军,都归仆散安贞指挥。
仆散安贞过淮河,连战连捷,连破宋军七城,击败宋军三万有余,俘虏宋国宗室男女七十余口,直接饮马长江!
而宋国的国都临安,距离长江只有三百里,一时间宋国君臣大恐。
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么强大的金军,怎么会被蒙古人逼着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大安协议》?
难道说宋军太弱了?
也不对。
同为汉人的赵朔,都成了蒙古人第一巴特尔,蒙古人里面仅次于铁木真的权贵了!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
第110章 回归草原,赵赫的小跟班拔都
你要说汉人打不过女真人,其实也说不通,因为仆散安贞手下的花帽军可就是以纯粹的汉人为主的。
如今山东的汉人力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民起义心向宋国的人组成的红袄军,一部分是心向金国由金国官员组织的花帽军。
野狐岭失守后,金国朝廷意识到需要汉人的帮助,又从中都派出四百六十名精锐汉军基层军官,前往山东,大大加强了花帽军的力量。如此一来,仆散安贞才能力保山东三州。
如今,仆散安贞手下十万大军,也正是以这两万花帽军为主力,饮马长江。
汉人战斗力相当不弱啊!
总不能说北方汉人战力强,南方汉人弱吧?
那当初南宋朝廷制定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策,不就成了傻逼政策了?
如果说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一样强大,那问题岂不是出在了朝堂衮衮诸公身上?甚至是出在了大宋皇帝身上?
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大宋天子英明神武,朝堂诸公文采风流,怎么会有问题?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武将!
对了,就是大宋的武将出问题了!
大宋朝堂诸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终于找出来误国误民的元凶正犯!
肯定是那帮武将不读诗书,不知道忠君报国的大道理,欺上瞒下,畏敌如虎,贪污军费喝兵血,才造成了大宋如此惨烈的局面!
比如,开禧北伐时,不就是吴曦反叛,自立蜀王,让大宋朝廷慌了手脚吗?
比如,如今的四川制置使安丙。
当初,吴曦反叛,大宋震动。有个杨巨源的人,与安丙、李好义等人密谋除去吴曦。安丙虽然参与了此事,却首鼠两端。最后,还是杨巨源、李义,以传旨的名义,率领七十多名勇士,闯入“皇宫”,劝退了护卫们,杀了吴曦。
事成之后,原来首鼠两端的安丙不但加官进爵,还隐匿了杨巨源封赏,让杨巨源一无所得。杨巨源不服,不断派人向朝中诉说自己的委屈。安丙大为恐惧,命人逮捕杨巨源,暗杀于途中。
此事朝堂上人尽皆知。
结果,安丙不但不思将功补过,报答朝廷,还再败于秦州葬送了十万大军,真是误国误民之极!
什么?
安丙是大宋进士出身,其实是文官?他害死的杨巨源倒是武将?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肯定是安丙长期领军,被那些武将带坏了!
总而言之,武将就是不好,把大宋天子和朝堂诸公制定的高瞻远瞩的政策执行歪了,才有了今日之祸。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