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第134节
“水镜先生,实不相瞒,昭所感觉困难之事,便是如今须卜雄与李氏有一半的血缘关系,因此确立同盟,共击鲜卑、乌桓这些与大汉敌视的外族。但是,须卜雄野心勃勃,若是真被其一统草原诸族,夏胡族与大汉又该如何共处?”
“昭所求,便是让夏胡族与大汉两方和平共处,这很困难,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益处便是大汉万里边境不再有外患!”
“还有便是,昭希望并州九郡大地上,布满汉家百姓,让之前因为战乱南迁的汉家百姓回归故乡,种田、牧马牧羊,一切千头万绪,李氏拥有雄心壮志,肩膀担子也很大,但是却愿意为之努力!”
“昔日,因为李氏李陵,导致太史公遭受腐刑,但是李陵终究投降匈奴,令太史公,令司马氏一直遭受人诟病。昭以为,陇西李氏应当在并州为大汉镇守边疆,重复荣耀,成为大汉镇国之柱石,并持续拉拢李陵之后也就是南匈奴李氏,在夏胡族与大汉之间创造和平与友谊。”
“唯有如此,当更能冲刷昔日太史公因向李陵求情而遭受腐刑的屈辱!”
“愿水镜先生看在与李氏血脉一致,祖先之间相交旧情,不吝帮助李氏,帮助北疆汉家百姓,这也应该是太史公所愿意看到的吧!”
草庐内,李昭先以李氏镇守边疆是为并州汉家百姓,为夏胡族与大汉和平共处的大义感染司马徽。
再以夏胡族存在符合司马徽祖先太史公司马迁对民族融合观念契合。
最后打出了李氏先祖与司马迁先祖友谊感情牌。
乃至陇西李氏应该需要在并州建立不世之功,才可去偿还司马家因李陵案受难的历史债务,洗清司马迁遭受腐刑的屈辱。
草庐内,一直站在李昭身后没有说话的贾诩都听愣住了,一双眼眸流露异彩看着李昭背影。
李昭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谁还能拒绝?
拒绝了,岂不是要背弃祖先,背弃国家,背弃百姓了?
李昭言语观点,颇为犀利,让贾诩一时间侧目!
在李昭对面的水镜先生司马徽,面对李昭先是一长串的铺垫,然后最后打出来一连串他不容拒绝的理由,司马徽都是一呆。
“这……”
水镜先生司马徽回过神来,看着满脸诚恳而又郑重之色的李昭,司马徽脸上露出一抹苦笑之色,站了起来,拱手道:
“侯爷当真不愧是陇西李氏才俊,大汉车骑大将军,志向远大,为大汉,为汉家百姓,司马徽佩服!”
“正如侯爷所说,怕是先祖在世,都会让不孝子不留余地支援李氏。”
“司马徽虽才薄位微,但是,侯爷既然找到了吾面前,吾自是倾尽全力了。”
草庐内,司马徽的话,让李昭听着大喜。
司马徽显然已经表明态度了,对于陇西李氏,他会相助。
那么这就意味着,李氏已经与司马徽恢复、建立了关系。
同时,以后司马徽真有什么厉害学生,都会往李氏这边推荐。
这他李昭的最大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草庐内,司马徽并没有等李昭说话,便轻抚长须,目光似穿透案上茶烟,缓声道:“徽虽不涉朝堂,却也知侯爷麾下猛将如云。然欲深耕并州,非但需武略,更须文脉相佐。”言及此处忽顿,司马徽在纸张上挥毫写下“荀彧”、“戏志才”、“钟繇”三人名字,顿时吸引了李昭与贾诩目光。
司马徽笑着解释道:
“昔年南阳何颙见彧,叹为王佐之才。这般经纶世务者,或可解侯爷治州之困。”
“戏志才,出身寒门,却颇有大志,智计过人,虽名声未显,然其谋略深远,堪比张良。此人若得,必能为侯爷出奇制胜,安定并州。”
最后,司马徽提起钟繇,言道:“钟繇,字元常,出身钟氏,不仅书法绝伦,更有治世之才。虽然仅有一县之令经历,但是,其人在政务颇有建树,令县中百姓安居乐业,并在军事上颇有精通,未来必能成为侯爷左膀右臂。”
“有此三人辅佐,当助李氏稳定并州,助侯爷稳固夏胡族与大汉关系!”
司马徽一连对李昭写下三个名字,并且,一一解释,声音笃定,令一旁的贾诩颇为震惊!
就连李昭都是对司马徽侧目,他可是来自后世,有先知先觉,并且还是有系统,可以直接查看面板,自然清楚谁厉害,谁是大才,但是,司马徽如今挥毫便给李氏精准举荐了三个大才,还都是李氏需要的,让李昭不得不赞叹司马徽眼光厉害。
若是李氏没有开挂,真若是得到这荀彧、戏志才、钟繇三个人,那么,也怕是会在三人辅佐下,在这乱世中有一番作为。
不过,他李昭要的可不仅仅只是这些。
李昭当即笑道:
“水镜先生慧眼识珠,有此三人辅佐,昭当有信心稳固并州,稳固夏胡族与大汉关系。”
顿了顿,李昭又道:“不过,昭还有一事相求于先生!”
“嗯?”水镜先生司马徽一愣,有些疑惑看着李昭,人才他给推荐了,李昭还有事情?或是李昭不信任他的眼光?
“侯爷,但言无妨!”水镜先生司马徽道。
李昭也不迟疑,笑道:
“李氏没落两百年,积累不足,便如这人才,就不得不求于盛出人才的颍川大族。因此李氏希望门内子弟俊杰与颍川众大族联姻,补充李氏底蕴不足,望水镜先生不辞辛苦,再助李氏一臂之力!”
司马徽再次听愣了,他听到了什么?
李昭至颍川求人才,竟然不是单纯招揽,而是打算走李氏子弟与颍川众大族联姻的路子?
这瞬间就让司马徽有些整不会了,这是让他司马徽当媒人啊!
不过,司马徽终究是当世智者,立即明白了李昭如此打算的真实用意,这分明是李昭感觉招揽一两个人才太少了,直接把颍川众大族变成自家人?
好大的胃口,好大的野心!
司马徽回过神来,震惊看着李昭,忍不住轻吸一口气。
第133章 王佐之才荀彧的激动:荀李联姻,一场改变颍川格局的豪赌?
“侯爷是想李氏与颍川大族联姻?”
司马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再看李昭的目光,俨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从招揽颍川大才,到与颍川大族联姻,这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李昭看着司马徽那惊异目光,倒也不遮掩,对司马微拱手道:
“李氏正是此意。”
“昭一直相信人才是一个家族壮大的根本。而李氏所缺,便是人才,便是底蕴。欲壮大李氏,欲想李氏在北疆有一番作为,少不了有才之大才相助。”
“李氏相比于颍川的众世家而言,终究是外人,岂能得到对方真诚、大力支持?”
“纵然是先生为昭推荐的三名大才,昭也相信他们皆有才能,但,这三人中除了出身寒门的戏志才,容易招揽,可得其死心塌地效力。其他荀彧、钟繇怕都是颍川两族中流砥柱。如此核心子弟,荀氏、钟氏的家族希望,两家又岂会让他们不留余力的帮助李氏?”
“因此,纵然昭为大汉车骑大将军,显赫一时,却也实在难以从颍川各大世家得到不留余地的支持。”
“李氏唯有打入颍川这盛产人才各大家族,成为自家人,才能够让颍川各大世家真心相助。李氏乃将门,统兵作战,这自然不在话下,所缺是智谋、政务人才,李氏与颍川世家互补,又岂不是一条长远之道?”
“因此,李氏欲成就一番功绩,还请先生助李氏一臂之力。”
李昭对水镜先生司马徽拱手解释着李氏与颍川世家大族联姻的必要性。
在汉朝尤其是名士,皆有自己傲气与傲骨,让一个名士去说亲,那也有前提。
最起码要说服对方。
李昭一番陈述说出,草庐内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虽然明白这是李昭的野心,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李昭说的有道理。
越是有气节的大世家,如荀氏这般出过荀氏八龙。就算是征辟入朝为官,这些世家之人还要想想要不要去。
荀彧是荀氏家族的未来,纵然李昭是车骑大将军,欲想征召,恐怕荀氏都会慎重考虑,还不一定会放人。
朝中三公太尉、司空、司徒以及九卿,高级官员多了去了,并不止李昭这一个。
凭什么要从李昭一个武将这里出仕?
因此,李昭欲走联姻一道,打感情牌,先与对方成为一家人的策略,让水镜先生司马徽都不禁暗赞却是不失为一条捷径。
草庐内,李昭说完,便与贾诩目光皆放在了司马徽身上。
司马徽沉吟良久,最终点头叹息苦笑道:
“侯爷说服徽了。既然侯爷所为也是为了大汉边疆,为了并州百姓,那徽便破格为李氏充当媒人便是!”
司马徽苦笑着说道,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了帮助李氏。
他并没有受李昭威胁,也没有很不情愿,不是被迫的。
实际上,他司马徽愿意为李氏推荐人才,乃至破格去成为李氏的媒人,还是因为李昭从大义、情感说服了他。
大义指的是,并州治理关乎大汉边疆与百姓安危,另外李昭立志言要平衡好夏胡族与大汉之间关系,立求大汉万里边境再无边患,如此深明大义,让他司马徽都感觉到了向往。
其次是情感上,李昭以“续两家旧缘”为切入,言可以通过李氏崛起、辉煌,洗刷太史公因为李陵案受到的屈辱。
李昭的精妙之处在于,两重逻辑环环相扣,通过“大义理想之举+家族情义”的双重叙事,最终使他司马徽卸下了心理防线,愿意主动“助李”。
这是一种“主动选择”而非“被迫妥协”。
草庐内,李昭听到司马徽的话,大喜过望,立即对司马徽拱手谢道:
“谢水镜先生,他日若是李氏有所成就,定不忘水镜先生今日之情!”
“徽不过一个山野村夫,不求荣华富贵,也不求官爵,侯爷不必如此,侯爷欲李氏联姻颍川大族,不知可有什么想法?”司马徽很快便把话题转移到了联姻之事上,对李昭问道。
李昭闻言,倒也不迟疑,对司马徽道:
“昭确实有一些想法,李氏一门俊杰其实并不少。吾堂弟李辰现为大汉镇西将军,也是被赐爵狄道亭侯。吾另外一个堂弟李猛之前被封为北军五校中的步兵校尉,马邑大捷也立下了功勋,只待这次平定黄巾后陛下再行封赏。”
“因此,吾堂弟李辰、李猛二人皆为李氏俊杰,婚配颍川大族也是门当户对,昭欲为他们在钟氏、郭氏中挑选女子联姻。”
顿了顿,李昭又道:“至于荀氏,在颍川中名头最盛,也是最多人才之家,本侯欲亲自与荀氏联姻,不知水镜先生以为如何?”
草庐内,水镜先生司马微初开始听着李氏的李辰、李猛皆俊杰子弟,配上颍川各家那都是高配,自是点头,确实两人皆是李氏顶梁柱。但是,司马徽后面听着李昭竟然想自己联姻颍川荀氏,安排李辰、李猛在钟氏、郭氏中挑选女子联姻顿时哑口无言,一双眼睛颇为无奈看着李昭。
李氏一门三俊杰李昭、李辰、李猛三人皆要联姻颍川世家?
他司马徽都要去当这个媒人?
不错,李昭确实欲重仓颍川世家。
自己迎娶荀氏女子,为李辰、李猛也安排钟氏、郭氏女子,如此,陇西李氏一连与颍川荀氏、钟氏、郭氏三家连上关系,李氏在颍川便可以打开局面,打响名头了。
“先生以为可是有什么不妥?”李昭当没有看到司马徽的无奈表情,笑着再问道。
司马徽闻言,摇头叹息道:
“这次徽在颍川真的没有脸皮了,不过,若是能够让侯爷实现今日对吾所说志向,徽纵然拼了没有脸皮,也是值得了。”
一边说着,司马徽对李昭拱手,道:
“此事徽应下了,侯爷且等吾消息!”
李昭听到司马徽答应下来了,成为李氏媒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对司马徽一阵感谢。
接下来,李昭又与司马徽一番商议一些联姻细节。
李昭表达了自己愿意以“侧室之礼”,迎娶荀氏女子,这让司马徽一阵点头,李昭在迎娶了万年公主刘慕为正妻情况下,以侧室之礼联姻荀氏,礼仪是不差了。
上一篇: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