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140节

刘牧敲打着桌案,淡淡道:“你们抽离番号军营,设中府军,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各自领军五千卒,蒙稷暂时辅佐你们二人练兵。”

“诺。”

阎行,张绣起身应喝道。

“中府军吗?”

这一刻,左右文武神情俱震。

五大军营调动,张绣,阎行,蒙稷被剥离出来。

此次绝非小打小闹,所谓的五千卒的军团,未来还会持续增设,甚至可能是按照戍边军军制在构建。

刘牧再度道:“王戎迁为神武中郎,祝公道擢为介士校尉!”

“诺。”

督掌两军的徐荣,张辽起身恭敬道。

“蔡师。”

“卢师。”

刘牧俯瞰道:“公羊学宫与稷下武殿建设尚可,学子超过四千之众,但还不够,各县要开设学堂启蒙,明年要完成此事!”

“诺。”

蔡邕,卢植颔首应下。

授学除昧,需要历久经年,绝非一朝一夕便可功成。

公羊学宫,稷下武殿,从启蒙到学子结业,确实太耗费时间,将启蒙之事下放县乡,能更快培养出人才干吏。

“营造司。”

刘牧取出一份书卷递给典韦,沉声道:“寒冬每年都有,以火盆取暖,所生烟雾使人容易窒息中毒而亡,这几日我草拟火炉图纸,有余铁可铸,若无便算了吧。”

“诺。”

卫觊接过书卷应下。

铁矿是陈国的短板,只能通过商贾从其他地方购买。

尤其是扩军还得着重军械制造,仅陷阵一军便耗费陈国军甲十分之四五,铸造火炉怕是要延后了。

“对了。”

刘牧敲了敲桌案,沉声道:“二十一县的河道浚通要提上日程,彻底让陈国与徐州连通,催促徐州各郡加快浚通水利!”

“骠骑。”

顾雍脸色有些难看,进言道:“下邳一带有人聚众兴佛,广传学说之余,还聚集乡党兴建浮屠寺,声势极为浩大,都波及到广陵,彭城两郡,恐会阻碍浚通水利。”

“笮融?”

刘牧眉头紧皱。

第134章 笮融?北有白马寺,南有关家庵

“是。”

顾雍点了点头。

笮融是江东之人,颇有些名声。

兴佛非一人可为,源头在朝廷。

古时,明帝为邦野之国的人修建白马寺翻译经文,才令邦外学说传入诸夏大地。

故而,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笮融兴佛,百姓供佛自祈,不修劳事,不耕田,于国家是不利之事。

所以,徐州刺史府也是有苦难言。

“有多少佛众。”

刘牧目光冷漠,带着杀意询问。

学说汉化,他不会阻止,但若是阻碍大汉中兴,想要将大汉化为佛国他不许。

“数千户。”

顾雍忐忑道:“此人擅长蛊惑人心,初现便拥众数百,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波及三郡之地,衣以彩行,举行浴佛节,并且开始染指漕运。”

“仅如此?”

“满宠,监州尉可有记录?”

刘牧拂袖看向一侧的满宠与史阿。

“骠骑。”

满宠起身恭敬道:“此人麾下有丹阳精锐,自牛渚关家庵而来,若非碍于道教祖庭龙虎山隔江所扼,荆扬早已遍地浮屠寺,且笮融与陶恭祖来往甚密,据悉太尉张温想要举荐陶谦为徐州刺史,可能是荆扬士人北上,欲与徐豫士人换治其土,笮融为先遣之士。”

“北有白马寺。”

“南有关家庵。”

“临淮南下,江东北上。”

刘牧嗤笑一声,又问道:“孙文台何在?”

“长安。”

满宠神情微动,道:“自黄巾之乱后,此人被张温所征,在其擢为太尉之后,以守卫帝陵不失之名,调孙坚入长安!”

“哦?”

刘牧微微一怔。

孙坚,竟然被张温征召了?

沮授起身恭敬道:“骠骑,这是南北换治,荆扬士人跃江而来,文武皆有所调动,臣以为必有人执牛耳,筹谋大计。”

“公与先生。”

顾雍欲言又止。

他也是江东士人,是吴郡顾氏之人。

沮授这么明晃晃的说出来,纵然不针对他,亦会被波及。

“伯宁。”

刘牧深吸了口气,眼中闪过一抹厉色,问道:“黄巾之乱,我给父王举荐此人为将,他被张温所征,可有发文问询陈国。”

“未曾。”

满宠低下了头。

“罢了。”

刘牧从笔海中取出一枚青铜符令丢给史阿,漠然道:“征庐江周尚为汝阳令,若避,监州尉寻罪夷族。”

“诺。”

史阿捧起符令走出大堂。

“若避,夷族?”

顷刻,大堂一片肃杀之景。

不少人武将,都带着莫名之色看向对面的文官。

“诸位。”

贾诩干笑一声,说道:“我等皆为同堂之臣!”

“贾祭酒。”

许褚咧嘴笑道:“什么南下北上,什么跃江而治,某等都是莽夫不太懂,这张温一南阳人与周氏又有什么关系。”

“大概。”

“或许是朝政之争。”

贾诩看了眼上位,见刘牧没有阻止,便解释道:“扬州有士人在朝,除去朱儁,最为出众便是列于朝卿的光禄大夫周忠,其父曾任太尉,所以张温之外,只有此人能调动整个扬州士人北上。”

“如此啊。”

许褚摸着下巴,眼中闪过一抹戾气。

“骠骑。”

顾雍看了眼众人,起身决然道:“臣请骠骑令,天子剑,愿亲赴下邳,查察兴佛之事,并消弭佛众,还望准许。”

“不必了。”

“徐州于陈国之重,你不清楚吗?”

刘牧起身俯瞰道:“年后我亲自走一趟下邳,漕运,泊港不能有失,谁敢动陈国的经济命脉,便是与数万军卒为敌。”

“诺。”

顾雍作揖应道。

直至刘牧远去。

堂中文武,方才松了口气,瘫在大椅上。

贾诩抿了口茶,咋舌道:“元叹,扼陈国经济之脉络,你们扬州士人都是如此勇猛吗?”

“不知。”

顾雍苦笑不已道:“某不了解他。”

“不知进退。”

戏志才冷笑一声。

笮融兴佛又如何,佛见骠骑也当退十里之地。

“哎。”

顾雍揉了揉眉心,叹道:“其实周忠与张温并不太熟络,且张温非扬州士人,陶谦不知怎么随了张温,孙文台亦是如此!”

荀彧扶案起身道:“张温为何要取徐州?”

首节 上一节 140/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