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151节
“是又如何。”
“不是又如何?”
荀爽眉头紧蹙,告诫道:“莫要忘了,颍川荀氏还轮不到你来做主,族内有人看好你,亦有人看好公达,但现在荀氏还是某在当家。”
“袁基死了。”
“荀氏能逃得脱吗?”
“公达与某皆在陈国,一人主政,一人主军。”
“公达去年在并州代掌刺史,现在连代刺史都没了。”
“月前,天子拟诏,表泰山丁建阳为并州刺史,骠骑从徐州回来召开议事,告诫陈国之臣,并言大汉来去自如,叔父不明白何意吗?”
荀彧失了礼仪,拍着案几怒问道。
“警告吗?”
荀爽眉头紧蹙。
仅仅是他没有回应陈王刘宠的下聘。
大汉宗室反应竟如此强烈,连代刺史都不准掌,还言大汉来去自如,难道不接下聘礼,就不是大汉人了?
“为何不是警告?”
“颍川荀氏比宗王要高贵吗?”
“朝中之争愈演愈烈,大汉宗室与士族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骠骑与天子不阻士族在州郡调动,便是想要借机肃清大汉,他们容不得人骑墙观望,天下之士只有两个选择,或服于大汉,或随他人成为叛逆。”
“彧,今借陈王之言,跳梁者必被戮于剑下。”
荀彧扶着案几起身,肃然道出自己的猜测。
“荀氏没做什么。”
荀爽叹了口气,复杂道:“仅是没有回应陈王而已。”
“陈国在豫。”
“大汉宗室焉能不闻荀氏。”
“天子与骠骑,并非需要荀氏没有做什么,而是需要我们能做什么。”
荀彧走到门户处,怒问道:“骠骑之妾,便是要绝了荀氏倚仗大汉雄踞州郡的念想,让我们领着部分士人服于大汉治下,陛下不立储君,骠骑不定正妻,难道叔父真的看不明白?”
“兄终弟及。”
“可你莫要忘了一件事。”
“若是陛下与骠骑真如此,他们的敌人不止是士族。”
“大汉宗室,外戚尽皆俱起,陈王之子可为天子,其他宗子亦可为天子。”
“兄终弟及的前提是天子无嗣,难道你真的要将荀氏压在陈国,令荀氏与骠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吗?”
荀爽猛然起身,拖着年迈之躯发出嘶声力竭的怒吼。
“够了。”
“他们有几万兵马?”
“十万,二十万,还是三十万。”
荀彧转身拂袖迫近,厉声道:“骠骑可以在萧关杀十万,能在并州杀十六万,亦能在平城关外杀二十万,难道不能在大汉内部杀几十万人吗?”
“社稷倒悬。”
“天下祸乱。”
荀爽身形踉跄,扶着梁柱问道:“大汉的天子,向来无情对吧!”
“这是他们的大汉。”
“士族俱起,本就是一个错误。”
“叔父以为某不想让荀氏长存,不想成为四世三公之族?”
“可你们都错了,大汉只容得下一个天子,容不下成千上万的君主。”
“士族雄踞地方,与州郡官吏同流合污,截断赋税兵源,藏民纳田养其青壮,妄图将天子困于一墙之院,这与周王朝分封诸侯王有什么区别?”
“骠骑建设公羊学宫,便是要告诉天下人,大一统才是大汉的路。”
“以前大汉的路走歪了,现在要杀一个山河清肃。”
荀彧眼眸通红,狠狠跺了两下地面,痛心疾首道:“大汉的天子,莫说杀一个士子,杀外戚都从不留情,没有人能阻拦两个持锋的天子,还望叔父三思。”
“所以。”
“你回来准备做什么?”
荀爽好似耗尽精气神,扶着梁柱瘫软在地上。
第145章 鬼才郭嘉,寒门庶子当提履
“荐才。”
荀彧转身道:“郭嘉还年幼,某要荐他入公羊学宫。”
“是他啊?”
荀爽神情有些复杂。
颍川郭氏的支脉之子,才智惊为天人!
“还有一件事。”
“希望叔父深思熟虑。”
荀彧深吸了口气,悲凉道:“叔父老了,便入公羊学宫做一个博士,并且应下陈王的纳妾之聘,如若不然战争开启之时,某不愿,公达亦会提起挥向荀氏的屠刀,叔父应该比某更了解他。”
“随你。”
“荀采应下便成。”
荀爽叹了口气,怅然道:“她是什么性子你了解,若是她不愿为骠骑之妾,纵然逼死她也成不了!”
“某会劝她。”
“荀氏不应该学他们。”
荀彧负手而行,决然道:“他们搁置不下过往的权力,低不下孤高的头颅,可不想想关外堆砌如山的京观,难道不能添上他们的首级吗?”
“可能吗?”
“大汉双天子持锋!”
荀爽望着远去的背影,为荀氏,为士族而悲鸣。
他们没想过参与大汉宗室与士族的战争,可滚滚大势谁也逃脱不了,凡处于大汉境内,必被这股血潮裹挟。
“兄长。”
院落中,荀采穿着一件红白相间的直裾。
袍服上有金丝绣编的星光点点,衬托的娇容愈发憔悴。
“抱歉。”
“某知你性情。”
“可家族是我们的倚仗,亦是一种束缚。”
荀彧眼中满是恳切,复杂道:“新野阴氏非良人,妻与妾在骠骑面前没有区别,未来大汉的天子,心中没有情爱,只有大汉。”
“采,非是如此想法。”
荀采作揖一礼,抬眸坚定道:“召集族老,重举族主,才是兄长从陈国回来应该有的意义,而不只是为了荐才。”
“不必了。”
“颍川荀氏,已经没了。”
荀彧眼中闪过一抹哀伤,自嘲道:“一次不决,便失去资格,天子诏令丁原为刺史,骠骑未曾过问公达之事,便注定颍川荀氏的没落,可惜他在幕府的一番功绩!”
“如此吗?”
荀采神情有些黯然。
没想到,仅一件小事便注定荀氏未来的路。
荀彧深吸了口气,转身看了眼厅堂,说道:“事已至此,你可愿入陈王府?”
“有选择吗?”
荀采摇了摇头,复杂道:“采生于郡望之家,从未想过什么情爱,荀氏的出路被断,但兄长与公达还在。”
“难说。”
“且等着吧。”
荀彧作揖还礼,转身离开荀氏府宅。
陈国使节已返,想要再续纳妾之事,已经不是荀氏应不应,除非他们拿出相对的措施,才能让陈国再度遣派使节下聘。
临近日落。
荀彧行至一座郊野院落。
大日西倾,漫山遍野都被染成红色。
院落中,一个少年躺在木台上,地上满是散落的线装书籍。
“郭嘉。”
“日暮之寒伤身。”
荀彧拾起地上的书籍,上面写着不少注释。
这些都是陈国刊印贩卖,关乎公羊学的一些古籍。
“文若。”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