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163节

三河守备军整合八校营。

刘宏披甲悬剑,立于高台之上。

俯照校场,八军列阵,锋矛,战马,旌旗,宛若万胜之师。

秋风乍起。

吹动大汉王师的旌旗。

鼓卒擂动战鼓,号角在长鸣不息。

礼乐与王师之势,犹如琴瑟和鸣,扰乱了刘宏的思绪。

若当年,他有王太子,想必不会败于檀石槐。

若当年,陈王刘宠有王太子之能,大汉想来走不到需要打破重铸的地步。

若当年,他有王太子在侧,段颎不用死,大汉的兵锋莫有人能阻,必将收复西域三十六国,使旌旗列于西土大漠之上。

若当年………………

“呵。”

刘宏嘴角扬起一抹孤傲的笑意。

今天,他是大汉天子,检校王师,手持军政为锋矛,不悔此生了。

“愿为陛下持锋。”

帝台之下,蹇硕红了眼。

右手攥着锋矛,左手抚过腰间的定业刀。

“检校了吧。”

“大汉的天子,当如此。”

陈国,陈县城楼之上,刘牧按着定业刀。

双眸犹如星河般璀璨,似能跨越空间与时间,落在西园的帝台之上,与刘宏检校八校王师。

“王太子。”

“秋风乍起,当避风寒。”

刘洪老矣,杵着一根木杖登上城楼。

“刘监正。”

“孤,在检校大汉的山河。”

刘牧冲天的锐气迸发,转身朗笑着走向城内。

“宗室的枭雄啊。”

刘洪眸子晃动,感慨长叹。

洛阳,天子持军政为锋,检校王师。

陈县,王太子持军政为锋,检校大汉山河。

天下谁能阻大汉中兴,谁又敢阻大汉中兴,胆敢持锋为敌者,必戮。

这一日。

西园八校扬名天下。

同样,好似耗尽了刘宏的精气神。

检校之后,便久居南宫不出,并召太医令入宫,有术士观天象,帝星晦暗难明,恐有帝崩之事,使得人心异动。

北宫,永安宫中。

董太后居于木榻之上,望着殿中所跪之人。

“太后。”

“南宫封禁,消息传不出。”

大长秋赵忠神情有些难看,说道:“蹇硕本就与奴婢等人不和,此次加封上军校尉,执宫中禁卫,又领大谁卒,已不屑与奴婢为伍。”

“他不屑与你们为伍?”

“你与张让,还有其他常侍,谁没有做过南宫殿中近侍?”

董太后起身撩开帐幔,嗔怒道:“为何独有蹇硕常驻南宫,还能执禁军?是尔等忠于天子给予的权力,而他只忠于天子,还不明白吗?”

“奴婢该死。”

赵忠惶恐的祈求道:“望太后恕罪。”

“罢了。”

董太后深吸了口气,叹道:“自从朱儁迁为司隶校尉之后,你弟弟便任城门校尉,你可懂得必要之时做什么?”

“奴婢明白。”

赵忠眼中满是厉色。

两皇子争储,背后站着不少人。

宦官,士族,都想用立储之事压下王太子刘牧的锐气,免去一场可能打沉大汉的战争。

故此,立储之际,洛阳宫廷必见血。

“太后。”

猛然,殿外传来蹇硕的声音。

董太后,赵忠对视一眼,顿时有些慌乱。

“太后?”

蹇硕再度唤道。

董太后转身披上大氅,急忙问道:“何事?”

“太后。”

蹇硕恭敬道:“陛下在南宫备下饭食,请太后前往嘉德殿吃一顿家宴,只有母子二人的家宴,再无旁人。”

“好。”

董太后顿时松了口气。

自从西园检校之后,还是第一次从南宫传来消息,不由人不惊。

“太后。”

“万分小心啊。”

赵忠心惊胆颤,低声道:“天心不可测,陛下是天子,非是人子。”

“不至于。”

“大汉以孝治国。”

董太后移步道:“天子入朝之后,多有孝母之情,唯一忤逆孝道,便是立何家女为后,让她住进永乐宫,又迁我来永安宫,再者莫要忘了,我亦可下诏。”

“诺。”

赵忠恭敬道。

“太后。”

“已经备下车轿。”

永安宫外,蹇硕提着灯盏恭敬道。

“陛下如何?”

董太后登上车轿问道。

蹇硕颔首淡笑道:“秋风甚毒,陛下检校之时登高台染了风寒,所以才下令封禁南宫,病好以后便遣奴婢来接太后去南宫参宴。”

“那便好。”

董太后点了点头。

第157章 南宫夜宴,大汉道录司授箓

秋天的夜很宁静。

风很凉,吹的南宫旌旗攒动。

车轿行至嘉德殿前,常侍女婢尽皆退去。

董太后眉头紧蹙,带着凝重之色,抬手推开殿宇门户迈进去。

殿中空寂。

火烛摇晃,映照着一张桌案。

刘宏用金剪除去焦黑的灯芯,使殿中亮堂不少,转身长拜道:“儿,刘宏,见过母亲。”

“陛下。”

董太后微微一怔。

从剪除窦氏一族,掌控大权以来,刘宏极少出现这种仪礼。

似乎,此刻站在殿中的人,不是大汉的天子,而是她的子,是那个让她为之骄傲的人。

可天子就是天子,孝礼除不尽磅礴如山的势。

“快坐。”

刘宏笑着上前为董太后拉开大椅,淡笑道:“皇叔所献,不用分食,一家人可用一桌食饭,显得更加亲近一些。”

董太后心中松了口气,问道:“陛下身体可还安康?”

“甚好。”

“孩儿前所未有的轻松。”

刘宏递上木筷,又给二人斟酒。

首节 上一节 163/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