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162节

如今陈国大力推行工坊,商业。

耕田农事缩减是必然,故此荀彧才会在之前推行改税之政。

没想到,公文递上去没多久,便来了七曜日休沐,以及劳工律,工契之政。

“税改是必然。”

“从工部便可以看出端倪。”

荀彧思忖道:“恐怕,不止是税改,还有耕田制度之改,新的制度诞生,必须要以仁政冲击旧制,不然天下百姓难安,王太子胸有丘壑,先整饬军制,便是担心内乱,以便于强推新制新政。”

“某不如你。”

羊衜行至堂下作揖,叹道:“你代某去参与三部议事。”

“嗯?”

荀彧微微一愣。

羊衜决然道:“改制变法,必须有卓越的眼见,某的才能不足会影响大事,待此事完成之后,便是你的功绩!”

“不妥。”

荀彧摇头婉拒道。

他是户籍司丞,不是户部主官,参与三部议事是逾制。

“不必拒绝。”

“为驾先驱,大汉为重。”

羊衜垂袖走向府外,才能不足便是不足。

若是他自恃孤高犯下大错,令新制推行走入歧途,使得大汉山河动荡,才是万死难赎其罪。

如刘牧所言,军政之事多磨。

洛阳的风云进入尾声,八校王师检校在即。

南宫。

北阁,玄武阙上。

刘宏席地而坐,眼前放着一份将领名单。

“陛下。”

蹇硕带着大氅上来,恭敬道:“药凉了,奴婢去火炉上热一热。”

“不必了。”

刘宏随手将毛笔抛下,端起地上冰凉的汤药一饮而尽,说道:“八校之军,朕予你上军校尉!”

“奴婢惶恐。”

蹇硕躬身低着头回应。

“各州皆定。”

“王太子设立北府军,他备战了。”

刘宏披上大氅走下玄武阙,笑道:“你说凉州有护商军,他为何不定西府军?”

“陛下。”

蹇硕思忖道:“奴婢以为五府之军并非是常驻边地,而是布各州郡之中,于王太子而言,三辅亦是西,可旧制未除,不能擅动三辅!”

“新制,当以新政安。”

刘宏淡笑道:“恐怕,他已经焦头烂额了。”

“一时之难。”

“王太子,无人可阻。”

蹇硕提着灯盏,为刘宏照亮前路。

笼罩在洛阳的黑暗将二人吞没,只余下点点火光,似被新制新政吞没的腐朽痼疾,渐渐消失不见。

八月初四,天子诏告天下。

以八校制王师,三日后检校大军。

汉天子刘宏持军政为锋矛,立于大汉之巅,莫有人能及。

初拟各校,汉天子刘宏执无上将军为主,王太子刘牧执骠骑将军为辅,下辖八校尉,守备京畿防卫。

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董卓,下军校尉宗员。

典军校尉周慎,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蹇硕为常侍,执公车司马令,掌大谁卒。

董卓原为武卫中郎将,坐镇河东守备营,兼河东太守。

宗员,周慎不必多言。

赵融,追随刘牧参与过萧关之战。

冯芳是已故常侍曹节之婿,为宫中常侍之腹心,常年为董太后奔走,前后任尚书郎,大司农,隶属皇子协一系的人。

夏牟原为谏言大夫。

淳于琼原袁氏门生,现大将军府掾属。

这份名单披露之时,朝卿为之大惊失色。

一个阉宦,竟然列于八校之首,凌驾于诸多人之上。

可怕的是,这些人里面有士族之人,有天子的人,更有王太子刘牧的旧部,尽执京畿王师之权。

两日后,执金吾袁滂告病还乡,太仆卿甄举迁执金吾。

“为何要走?”

洛阳城南,袁绍送别袁滂,神情有些崩溃。

天下袁氏出太康,往上追溯,汝南袁氏只是陈国袁氏的分支旁脉。

袁滂,袁涣父子才是主脉,只不过以前汝南袁氏太过辉煌,掩盖了主脉的过往。

第156章 王太子持锋可杀人,袁本初的剑未尝不利

袁滂的告病还乡。

犹如掐灭袁绍最后一抹希望。

袁氏需要有人在朝中,哪怕不是汝南袁氏都可以,可现在最后一个袁姓士卿,却要告病还乡了……!

“八校制王师。”

“某为执金吾,在洛阳犹如空职。”

袁滂登上车舆,掀开帐幔走了进去,告诫道:“袁本初,天子以公车司马令为上军校尉,你若是早些收手,还能留下活路。”

袁绍攥着帐幔,狰狞道:“你我本一宗,不是吗?”

“是。”

“同出一脉没错。”

袁滂眸子清冷,漠然道:“袁氏并州之谋,某未曾为王太子发一言,只是听令操劳京畿辎重事;原本袁隗,袁基死了,尔等就应该找个地方苟活,为什么还要在洛阳搅弄风雨,以何进为矛头,真当他人看不出吗?”

“何进自愿入局。”

“他是为了匡扶皇长子立储。”

袁绍低喝道:“你若争八校之一,南北二宫便不对某与大将军设防,可你这一退,是要让宫廷染血。”

“染血?”

“染谁的血?”

“乱臣贼子的血吗?”

“军权法统在天子,在王太子。”

“尔等想要兵谏,便是逆臣贼子,王太子必戮。”

袁滂缓缓夺过帷幔放下,冷声道:“陛下给了兵权,董卓,淳于琼不是你们的人?某不相信你们敢在西园检校之后杀入南宫。”

“袁滂。”

“袁公熙,你胆怯了吗?”

袁绍拍着车舆,双眸血红道:“你的子在陈国,就以为王太子能重用吗?六部类比九卿,他连九卿都算不上,你们这一脉要毁了。”

“赶车。”

“回陈国。”

袁滂朝着车夫唤了一声。

六部类比九卿?

错了,没有人能类比九卿。

陈国新制,军政大权盘根错节,各方互相钳制。

追溯源头,只有立于权力之巅的王太子,未来的牧天子。

他治下的大汉帝国,臣卿没有军政决策之权,只有参议,执行之权。

“袁滂。”

“你会后悔的。”

袁绍凝望远去的车舆,捏着手中的木符,大喝道:“王太子持锋可杀人,袁本初的剑未尝不利!”

袁滂辞官,未能动摇西园检校王师的章程。

翌日。

八月初七,西园之内。

帝台高筑。

首节 上一节 162/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