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42节
太史慈颔首回应。
洛阳人口百万。
每日出入之人不知几何。
万胜门前,陈宫等了良久,方才递上自己的州府公文,贡士符令,对负责查验的龙骧骑都尉作揖道:“不才是东郡贡士,还没有自己的户籍簿,照身贴,这是州府分发的公文路引。”
“陈公台对吧?”
“洛阳有禁,持有司公文方可御马。”
“若是会试考生,最好在弘毅坊入住,那里距离东市近,而且临靠公羊学宫。”
“你们持贡士符令,以及州中公文可以免费入住客驿,并且能随意查阅公羊学宫的书籍。”
龙骧骑都尉递回公文,贡士符令,目光落在太史慈身上。
“多谢将军。”
陈宫连连道谢道。
“不必。”
龙骧骑都尉从桌案上抽出一张洛阳的舆图,淡淡道:“你们可以照着舆图走,上面写有洛阳各种禁令,违犯禁令要入狱,一切三思而后行。”
“多谢。”
陈宫再拜,而后登上车舆。
太史慈神情凝重的看了眼龙骧骑都尉。
多年没来洛阳,大汉王师已经这般骁勇了吗?
一个骑都尉就不弱于他,且驻守万胜门的王师之卒,都仅弱他一丝。
“子义。”
“那是龙骧骑都尉。”
陈宫擦了擦头上的热汗,说道:“龙骧军是天子亲军,地位仅次于殿中尉,王卒尉,原本应该是王卒尉巡查洛阳,不知怎么此次调龙骧来查了。”
太史慈若有所思道:“王师之卒,皆这般骁勇?”
“大差不差。”
“毕竟,他们可是天子之军。”
陈宫目光不断扫过左右,对照着舆图介绍道:“我们行驶于万胜登封大道,中间栽种松柏,左右各宽二十五丈,东西设两市,各设五十坊,穿过登封门以后,往东有公羊学宫,往西有稷下武殿!”
“东主木,而以文。”
“西主金,而以武。”
“陛下坐北望南,文武相持。”
太史慈眼眸中满是震撼,难以形容洛阳之规划。
车舆行过之处,松柏苍翠,繁花锦簇,坊中人声鼎沸,锦绣成堆,一言两语难以描绘出这种盛景。
车舆行过登封门。
远处的大业宫犹如横亘大地的琼楼玉宇。
尤其是神武门前,广袤的场地中,有石柱耸立,直至临近方才看清楚,是青石打造的刀柄,以大地为鞘,岿然而立。
陈宫,太史慈走下车舆,朝着青石柱走过去。
“这是?”
太史慈仰视着丰碑。
“定业丰碑。”
“敬祭大汉英烈。”
不远处,一个身着青衣的青年对着定业丰碑作揖,解释道:“从陛下披甲之日始,每一位在陛下麾下战死之人,皆可留名丰碑,上面有很多人,但知名之人不多,大概传颂于人者,只有杨营户,弘毅公这样的人。”
“东郡陈公台!”
陈宫敬祭丰碑之后,对着青年作揖道。
“陈郡,陈公士。”
陈桐还礼道:“某听闻过你,兖州贡士榜上有名,是兖州名士。”
“谬赞。”
陈宫自谦道:“公家之士,你我还真是有缘分!”
陈桐摇了摇头,辩解道:“公士之名,是入贡士榜之后,临行前家中父亲所取,其意为公正之士!”
“某会错意了。”
陈宫脸色微变,羞臊的道歉。
二者差一个字,其意却天差地别。
公家之士,出自仪礼之书,为在官之士,是贵胄之名。
公正之士,出自荀子之书,是一个父亲对陈桐未来的期盼,希望成为一个公正无私的士人。
第233章 统辖两州,张辽赴幽备战邦野
公士。
一个名字,两种不同的意思。
陈宫有些羞愧。
自觉急功近利,羞于交谈。
继而,抬头看向这座不是宗庙,却类比宗庙的定业丰碑。
洛阳新建,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称谓,都带着刘牧不可撼动的意志。
以军卒定业,兵盛而神武,定业丰碑立于神武门外,比凉州,并州的还要雄伟,代表大汉不可侵犯的意志。
弘毅坊。
取‘士不可不弘毅’为名。
同样,有纪念弘毅公王叡之意,更是为了激励公羊学子。
陈宫,太史慈,驾车行至弘毅坊,各种各样的民居,还有铺面,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接暇。
百姓,商贾贩卖最多的便是各种书籍,以及笔墨纸砚。
客驿的院落中。
太史慈将马匹投喂,走入房中问道:“公台兄弟,某准备找有司奏禀辽东之事,你要一起出去吗?”
“不了。”
“某休息一会。”
陈宫收拾着书籍,回道:“兵事归镇国府管辖,同样你可以前往吏部,他们辖制各州官吏,都可以把辽东之事传入大业宫。”
“好。”
太史慈转身去正堂拜别母亲。
便持着舆图前往镇国府。
可惜,镇国府的理政地在神武门之内,百姓禁行。
无奈只能前往王卒尉在东市设下的府门,奏禀辽东诸事。
“所以。”
“公孙度要称王?”
临近傍晚,许褚匆匆赶至东市的府门。
“并未表露。”
“但有聚兵寇境之意。”
太史慈正襟危坐,肃然道:“黄巾之乱的时候,诸多名士渡海去辽东避祸,还有原冀州刺史王芬,已故太傅陈蕃之子陈逸等人相助,所以辽东不可小觑。”
“嗯。”
“你继续说。”
许褚舔了舔干涸的笔尖,继续写道:“夫余,高句丽,三韩,还有那个什么邪马台国,这些与公孙度来往密切吗?”
“可以称之为盟友。”
“公孙度本就是辽东望族!”
“两年前,不知怎么就成了辽东太守。”
“刚开始,他还有大治之心,严刑峻法,打击豪强,令行政通。”
“并且,取家资组建义军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招贤纳士,设馆开学。”
太史慈神情复杂,有些唏嘘道:“去年有人出使辽东,此人就将宗女嫁于尉仇台,从夫余抽调两万轻骑,还有高句丽也为其提供兵卒,如今辽东至少有六万之军。”
“嗯。”
“很好,好极了。”
许褚眸子闪烁着亮光,兴冲冲的问道:“高句丽,夫余不提,你说的那个三韩怎么样,有多少人,多少城邑,算是强盛吗?”
太史慈摇了摇头,说道:“其中马韩最为强盛,领城邑五十四,余者不值一提。”
“如此之弱还立国?”
“这都什么沐猴而冠的蛮夷。”
许褚失望的把毛笔递过去,说道:“在这份告词书上签下名讳,还有在洛阳的暂住地址,某上禀镇国府后,自然有人前往问询,若你有什么请求,某可代为转述!”
“许尉丞。”
“听说洛阳有武考会试。”
太史慈写下名讳与地址,小心翼翼的问道:“某从青州而来,未能参与县郡州试,可否求陛下开恩,准某参与武考会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