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248节

刘牧从笔海中取出一枚玉符丢过去,说道:“持朕的天子符令,与兵部,镇国府前往中枢尉拟政,最好年前呈递于朕,市舶监,商会,水师建设可不是易事。”

“臣遵诏。”

羊衜作揖恭拜,退出天禄阁。

“治国安民之道。”

刘牧合上手中的会试卷,对陈桐多了几分期待。

这些人,可都是曾经陈国的百姓之子,或者多为军卒英烈之后,能与各州士人角逐会试,已经是不凡。

何况,还有诸多出彩之人,能力压历史留名的名士,大幸。

两日之后,武考会试,文考会试,同时放榜,中榜之人喜极而泣,落榜之人则是神情黯然,踉跄走向客驿。

“榜末?”

公羊学宫前,陈宫脸色黢黑无比。

不远处,陈登走过来,作揖道:“公台先生。”

“元龙。”

“榜上有名啊。”

陈宫还礼,复杂道:“某侥幸了。”

陈登苦笑道:“中榜前列多为公羊学子,榜首是陈桐!”

“落榜了?”

人群中,一个未及冠的少年难以置信道。

陈登凝望过去,低声介绍道:“平原俊杰,祢衡,年少有辩才,喜欢指摘时事,某觉得他的策论,定然写成对策了。”

“可能吧。”

陈宫眉头狂跳。

这一日,洛阳各坊为之大震。

会试中榜颁布之际,有太多默默无闻之人,一跃成为天下翘楚。

有开设客驿的商贾统计,文进士一共四百七十二人,其中名传州郡之士人占了不到四成,剩下的皆为公羊学子。

武进士总计二百四十五人,名噪者只有太史慈一人。

“大幸。”

“大汉之大幸。”

礼部,刘洪瘫在大椅上。

一个礼部官吏呈上茶水,说道:“尚书,某等都是按照事实排布进士榜单,可没想到会试士人是公羊学子的数倍,竟然会被公羊学子占据一大半进士名额。”

“莫忘了。”

“他们本就是天子门生。”

刘洪扶着案几起身,摇头失笑道:“从公羊学宫建设之初,所有的授学之书,课业,都被陛下所掌,此次会试还有士人在术算之法上出错,某只能说,陛下所定考卷,本就是适应于公羊学子,士人能中进士榜,无不是翘楚!”

“嗯。”

礼部官吏颔首附和。

弘毅坊。

‘有间客驿’之内。

祢衡喝着米酒,眼眶发红而落泪。

“落榜而已。”

“你还年轻,何必如此。”

一个少年走入客驿坐在对面,淡笑道:“你是孔文举所劝才入学公羊,仅一年便能考为贡士,强于某等了。”

“杨修。”

“某不服啊。”

祢衡抬头不甘道:“此次公羊学宫参考者千余人,某是去左冯翊参考,拿了雍州贡士,却没能中进士,羞于见人了。”

“呐。”

“多饮金浆酒。”

杨修招来酒家保上酒,淡笑道:“此酒本是贡品,此次陛下有诏,赐名进士酒,等三年之后,你可以直接考会试了。”

“三年之后。”

“某要为礼部官。”

祢衡大饮进士酒,问道:“你呢?”

“不知。”

杨修靠着大椅,眼中闪过一丝迷茫,自嘲道:“新制治下,家父入公羊著书,伏完做了博士,崔烈成了行商司之官,某还未找到前路,再多读几年书看看吧!”

“嗯。”

祢衡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大业宫,天禄阁中。

顾雍恭敬道:“陛下,邸报当复,以传县乡之政令,此次大考取仕,进士榜多为公羊学子,诸多士人落榜,恐有不服之心,臣以为当取陈桐之文传于邸报,贩于各州。”

“邸报?”

荀彧,田丰等人神情一怔。

邸报设于大汉初年,通奏报,待朝宿,如今顾雍要宣之于百姓吗?

“可以。”

刘牧沉声道:“于礼部增设大汉朝报,每月一发,并刊印话本诸事,如遇国之大政,惠民之政,亦可刊登于朝报之上,此次便刊登陈桐的《治国安民之道》,另外朕会亲笔《告百姓书》。”

“臣遵诏。”

刘洪起身恭拜道。

刘牧思忖道:“朝报用工部刊印工坊,以最快的速度分发!”

“诺。”

卫觊,刘洪再应。

刘牧目光扫过众人,问道:“大汉商行南下入海之事,你们这几日都有听闻,想必户部的公文,你们也有查阅,对外邦之事,有何看法。”

“陛下。”

卫觊出列恭拜道:“臣窃以为当投重资于工坊之中,如今的舰船锻造太慢,且在海域之中极为凶险,更应该重造航海之术,下次入海当有大匠随行。”

“海行无定。”

“全赖星辰而指。”

“自当分化舆图,定经纬,对应天星。”

刘洪出列说道:“陛下,臣可参与航海之术的拟定,劣徒徐岳亦可!”

“刘卿。”

刘牧敲打着桌案,沉声道:“你以工部,公羊学宫牵头的天工府合定,用最快的速度借《指南术,海域经纬之图,天星》进行推演,等下次行商入海,遣人与之随行测验。”

“诺。”

刘洪躬身大拜。

第239章 国之四政,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

诸事暂定。

自进士榜颁布。

殿试,定于十二月上旬进行。

十一月末时。

大汉原分发州郡的邸报,更为对百姓而宣的大汉朝报,经由大汉商行贩卖,为朝廷之喉舌。

先宣刘牧亲笔《告百姓书》,后宣陈桐的《治国安民之道》,而后才是文武进士双榜名单。

原本落榜士人心有不服,但见到《治国安民之道》时,尽皆沉默无言。

这一刻,他们才看到什么是完整的策论,什么是治国安民之道,天子问‘千乘之策’,陈桐答‘治国安民’。

策论之中,涉及百行百业,各州人文地势。

富于百姓,兴于大汉,盛于兵事,制于王化。

有人从策论之中看到勃勃野心,以一国而王化千国的纲领,从而悚然不已。

十二月初八。

文考殿试率先开启。

天还未亮,四百七十二考生从各坊启程。

这些人立于神武门外,仰望宫宇,带着雄姿勃发之情迈入宫道。

广袤的殿前广场,东设中枢,谏议,门下三尉府,六部院;西设殿中,监州,王卒三尉府,镇国府。

更远处,有国子监,太医府,钦天监等府门。

千秋万岁殿内,陈设诸多大椅桌案。

左右两侧,大汉文武身着朝服,尽皆正襟危坐,等候诸考生入殿参试。

“人臣至极。”

有人环顾四周,意气风发。

有人神情紧张而又兴奋,目光灼灼的看向座椅。

首节 上一节 248/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