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39节
刘牧负手而立,眺望将天际映红的大火。
荀攸脸色巨变,悚然道:“宫内走水,好像还是南宫。”
“你说为何?”
刘牧想了想问道。
“天灾啊。”
荀攸惊恐道:“世子,可要调兵入城救火?”
“不必。”
刘牧摇了摇头,咋舌道:“如今我才想明白,为什么南宫会失火。”
嗯??
荀攸一脸茫然。
刘牧侧目道:“不出十日,陛下重开西园,遣常侍,设阿保,贩官鬻爵。”
“大汉之辱。”
荀攸脸色有些难看。
贩官鬻爵,堵住了多少人的路,失去了多少可用之臣。
州郡之中,不少人对天子怨气滋生,早言大汉将亡,亡于天子。
“你不懂。”
“只看到浅显之处。”
刘牧扶着栏杆,沉声道:“陛下想要清洗朝堂,将一些人罢黜,又提拔一些人上位,可能上位的人功绩不足,所以贩官鬻爵,以财换之。”
“咕嘟。”
荀攸吞咽了口唾沫。
果然,三日后西园大开,张让主事,设十余阿保。
廷尉卿崔烈兴冲冲的用车舆拉着五百万钱前往,换了一个口头承诺的司徒之位。
买关内侯,州郡官位者如过江之鲫。
等消息传往各州,贩卖的钱财会更多。
而贩官鬻爵的名头,自然是南宫失火,少府入不敷出,敛天下之财,以修宫室。
事情传入三辅之时。
皇甫嵩所领大军,士气尽失,加上兵乏将疲,首战即败。
战报传回洛阳。
已然三月时节,引起一片哗然。
同日,太尉袁隗被罢,前太尉弘农邓盛复原职。
两日后,刘宏下诏,擢升袁术为虎贲中郎虚职,安抚汝南袁氏之心。
“败了?”
司隶校尉府中。
赵云,张辽有些难以置信。
北军五校,加上从兖冀两州募集的精兵。
这些人可都是经历过平黄巾之乱的军卒,竟然会败给凉州叛军。
“诧异吗?”
“我不觉得惊讶。”
刘牧轻笑一声,说道:“黄巾军就是举着木棍的百姓,还是没有东西吃,从各地赶赴冀州的流民,如何能比得上羌胡控弦,这些人可是纵马狩猎的好手,皇甫嵩太轻敌了。”
“关陇扰攘,发役不供。”
戏志才神情凝重道:“叛军已经攻下萧关,皇甫将军只能固守陈仓,以守待攻,恐怕长久不了!”
“为何?”
赵云,张辽满是疑惑。
以守待攻,可是固守之策,怎么会败?
“势。”
戏志才深吸了口气,解释道:“大汉刚经历了黄巾之乱,此次凉州叛乱又起,还被羌胡攻到了三辅,军心散尽,守城只是垂死挣扎,能守几个月?”
“世子。”
赵云,张辽抬头而望。
“等。”
刘牧肃然道:“年初陛下召我入宫,若皇甫嵩平叛不利,我会领龙骧铁骑发往长安平叛,之后可能会被发回陈国。”
“诺。”
二人应和道。
典韦憨声道:“世子,某早些备马?”
“不急。”
刘牧捻着手指,淡淡道:“征伐平叛固然重要,可军卒需要禄秩,更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援,邓盛老矣,恐不能承担重责,我还得考虑一下何人督掌辎重运转,而且只有得到陛下的天子诏,才能发兵。”
“诺。”
众人应和道。
刘牧看向荀攸道:“公达,你这些日子试一试府中的属官,若有人愿意随我们返回陈国,在征伐名单上填一笔。”
“诺。”
荀攸恭敬道。
第38章 空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皇甫嵩失利。
对于大汉是巨大的打击。
三辅战败的消息不断风传,各州人心惶惶不安。
翌日。
大朝议。
刘牧姗姗来迟。
好在司隶校尉特殊,有迟来早退之权。
加冕司徒的崔烈,昂首挺胸立于朝堂之上。
太仆卿袁基神情灰败,连何进都神情了了,兴致不高的左顾右盼。
“诸卿。”
“皇甫嵩败了。”
刘宏扶剑徘徊在帝陛之上,言辞冷厉道:“尓等是大汉人杰,不是尸位素餐的废物,区区一个羌胡,难道都平不了吗?”
“陛下。”
崔烈出列。
来了。
他来了。
刘牧心中失笑。
崔烈无功,敢提出放弃凉州。
可笑的是,这样的人竟然后来晋太尉一职。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天子来说,能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忠诚。
而崔烈恰恰不缺这一点,未来会为了大汉战死长安,算是死的壮烈,留下英名。
“言。”
刘宏沉声道。
崔烈恭敬道:“凉州贫瘠,多年赋税各州之末,耗费大量人力来辖治,臣以为凉州一地可取可弃,不妨与北宫伯玉等人商谈,换回萧关,将凉州割弃自治。”
“崔司徒烂言。”
朝卿中,议郎傅燮走出。
他是北地灵州人,更是凉州之士。
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凉州沦陷,甚至被大汉舍弃。
“哦?”
崔烈转身惊诧一声。
傅燮冷哼道:“祖宗之土,岂可予人,斩司徒,天下乃安。”
“放肆。”
崔烈脸色铁青的怒喝道。
“放肆。”
“你才是放肆。”
傅燮朝着上位微微拱手,铿锵有力道:“裂土分疆,大汉之罪人,崔司徒竟敢言辞凿凿的说和谈自治,心中还有陛下,有大汉吗?”
“你有何策?”
崔烈负手而立问道。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