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第4节

“免了。”

刘牧伸手虚扶,调侃道:“常闻曹议郎与袁公之子交好,怎的就一人来鸿都!”

“额。”

曹操神情讪讪的摸了摸鼻子。

他与袁绍,袁术交好,自以为同列士族之人。

因此年少时放荡不羁,闯过张让府门,偷看过郊野寡妇沐浴。

举孝廉之后,方才明白谯县曹氏根本不被汝南袁氏看在眼中,煌煌洛阳,列列公卿心里,他曹操只是阉宦之后。

羞愤之下,自然不愿跟随在袁绍,袁术身边做一个马前卒。

“请。”

刘牧若有所思的伸手而引。

“臣下不敢。”

曹操连忙推辞,侧身引路道:“其实,世子应该与伯喈先生多走动才是,毕竟当年求天子赦免之事,洛阳闹得沸沸扬扬,不少士大夫在朝议之际,对陈王,对世子狺狺狂吠。”

“父亲是宗王。”

“我是陈国嗣子,未来的陈王。”

刘牧眼底满是不屑,意味深长道:“若真的因言语抨击,便枉顾大汉利益,那才是天大的笑话,至于避嫌,则是为蔡师好,鸿都可是天子取吏之地,岂容他人染指。”

“世子聪慧。”

曹操微微一愣,便想清楚前因后果。

蔡邕,陈王刘宠,都是被诬告之人,私底下走动是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当年,刘牧仗着年少义气,借熹平石经之故请求赦免,天子下诏已是莫大的恩赐,岂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天子底线。

第4章 广陵止息,聂政刺韩王曲

进入鸿都门学。

方知天地之广阔,楼宇之巍峨。

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层峦叠嶂,遥望可观大汉宗庙。

往来的学子数千,大多都是出自士绅与豪族的少年郎,没有士族的显赫家世,被戏称为‘斗筲之人’。

哪怕有人出任州郡大吏,尚书侍中,士卿依旧耻与之为列。

“世子。”

律学楼前,曹操朝高处指去。

刘牧凝望过去,律楼高三重,下宽上窄,左右各有梯护。

此刻,汇聚于楼下的大儒,名士,学子无数,无不是屏息凝神,侧着耳朵,静候楼宇上响起琴音。

不过,最为让刘牧眼前一亮,并非是律楼。

而是一个朝他走来的始龀之女,稚嫩却梳着高髻,身上一袭留仙裙,承托的宛若白玉雕刻而成,隐约散发着荧光。

“世子。”

一个儒雅青年伴随左右,作揖恭拜道。

曹操侧身解释道:“世子,这位是蔡师门生,吴郡顾雍,被蔡师取元叹为字,另一位便是蔡师之女。”

“吴郡顾氏!”

刘牧俯身捏着蔡琰的脸颊,淡笑道:“小蔡琰,可还记得我?”

“见过兄长。”

年幼的蔡琰眨了眨眼,大大方方拱手作揖。

“世子见过?”

曹操极为惊讶的问道。

一旁的顾雍,亦是带着不解之色。

他是这两年来洛阳求学,拜入蔡邕门下。

对眼前这位陈国嗣子有一些了解,总得来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春秋狩猎才会前往广成苑,西园参会。

却不曾想,竟然还认识自家老师的女儿。

而且行为上如此不羁,更像是一个出门在外的游侠儿。

“嗯。”

刘牧淡淡道:“当年蔡师受冤入狱,天子赦免诏还未下来,我去府上安抚过其家眷,那时蔡琰才两岁,见过几次面。”

“原来如此。”

曹操,顾雍恍然大悟。

“元叹。”

刘牧眼中带着考校,问道:“我府中公文驳杂,每年还要对接陈国与宗正,不知你可愿来府中做一个记室。”

“这?”

顾雍有些惊慌失措。

陈国嗣子的记室,称得上一步登天。

待来日,刘牧承继陈王之位,他便可扶风而上。

令人纠结之处,是他来洛阳求学之前被郡中举孝廉,州府更是许下承诺,等学业有成之后,便能赴任合肥令,执掌一县之地的民生。

故此,有些惶恐,又有些割舍不下故地。

“元叹。”

见状,曹操劝慰道:“大汉有三互法,你回扬州初为一县之令丞,最高州府属官,何不留在洛阳,就算不能随世子回陈国,也能给自己攒一份资历。”

“多谢曹议郎。”

顾雍深吸了口气,转身看向逗弄蔡琰的刘牧,恭敬道:“世子,不才还未结学业,所以要与老师商议,不论成否,来日定会呈递名刺拜会。”

“好。”

刘牧笑了笑应下。

他不是刘邦,更不是刘备,做不了大汉魅魔。

一个宗王嗣子,这般招揽人才,已经算得上折腰降阶,不然可以直接给宗正府呈递公文,让宗正下征辟文书。

草莽有草莽的手段,王侯有王侯的威仪。

如今的大汉,刘宠是汉室宗亲独一档的宗王,他又岂能堕了王侯威风。

菶,菶,菶菶。

骤然,律楼上传来阵阵琴声。

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

以表刺韩,冲冠,发怒,报剑之意,琴声纷披灿烂,戈矛纵横,杀伐极重。

鸿都门学内,诸博士祭酒,学子,闻曲而来之人静静聆听,被琴音震荡的面红耳赤,气血沸腾,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聂政刺韩王曲,又名广陵止息,歌颂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

后人闻故事而成曲,至于到底是谁所作无人可知,只清楚萌芽于秦汉,曲调贯注愤慨不屈之气。

曲终人散,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莫不是如此。

这一刻,蔡邕,焦尾琴,聂政刺韩王曲,三者融为一体,与天地共鸣。

片刻之后。

一道琴音落下,悠远婉转,荡气回肠。

听琴之人,方才高呼喝彩,并且朝着律楼作揖长拜。

“琴音灿灿。”

“绕梁三日而不绝。”

刘牧赞叹一声,扶刀朝着车舆走去。

聂政刺韩王曲,究竟是不是广陵止息,已经不重要了。

诸夏音律传承的从来不是音符,是指法,更是意境,随着岁月更迭,带着古朴,厚重之感,扑面而来,仿佛被浩瀚历史淹没,令人窒息。

“世子。”

“不见一见伯喈先生?”

史阿不被琴音所动,反而疑惑问道。

刘牧摇了摇头,淡笑道:“见与不见并不重要!”

“诺。”

史阿颔首回应。

作为一个剑客,他要做的便是拔剑杀敌。

对于心计算计没有多少想法,更不想掺和朝政诸事。

一曲聂政刺韩王曲声落,令洛阳上下风闻,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士卿大夫,都在谈论一曲高音,蔡邕琴道大家的含金量还在上涨。

哪怕是身处南宫,嘉德殿的刘宏都有所耳闻。

“陛下。”

“博士祭酒蔡邕所奏,当为天人之曲啊。”

中常侍张让神情谄媚,带着些许的恭维道:“听说,今日公子牧也去了鸿都!”

“刘牧?”

刘宏翻阅着常侍府送来的公文。

首节 上一节 4/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