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647节
但在飞机起飞前,还得在海面上布置一些浮动靶子,才能有更好的检验效果。
为此,方文让龚修能带着一队厂里的工程技术员开船出海,在海面上抛放靶点。
而在靶点投放好了后,方文便驾驶这架改造的低速炮舰机在制造厂跑道上起飞升空。
第475章 初代战斗机火控系统诞生,飞行班结业
炮舰机起飞,直接飞向仰光湾海域上空。
没有启动机械感知能力的方文,透过驾驶舱玻璃凝视下方波光粼粼的海面。
海面上若隐若现一些小点,用肉眼在这个高度并不能清晰可见。
机械感知的状态下,则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面的一切。
但这次,方文是为了测试电视火控设备的,是以他看向面前新安装的火控瞄准CRT显示器。
黑白画面中,显现出下方的海面。
清晰度甚至不如未来的老人机,至于辨识度和射击效果如何,就要看接下来的测试了。
方文右手握在显示器下方的操纵杆上。
他慢慢移动操纵杆向右,随着操纵杆的移动,其连接的连杆机械部件传导到飞机腹部的航空机枪座,并驱动了机枪枪身向右摆动。
这种操作,控制了机枪的枪管射向,同时也让枪管上方固定的摄像装置随之拍摄到枪身移动后的视角。
由此反馈到火控瞄准CRT显示器上。
一个暗色的浮筒标靶出现在屏幕中。
方文继续轻微摆动操纵杆,在标靶图像进入火控瞄准CRT显示器中红色的射击区。
然后迅速按下操纵杆上的发射键。
飞机腹部的机枪发射出连续子弹,射向目标。
同时方文也启用了机械感知,观察射击效果。
漆成橙色的浮筒靶标周围海面在子弹射击下激起一道道浪花,而浮筒标靶自身也被部分子弹击中。
第一次试射就有此效果,让方文不由激动。
通过这次的成功表明,他开发出了目前二战中还没有过的火控系统。
从而让远程武器的射击精度有了更好的提升。
要知道以往的飞机空战,飞行员都是依靠经验来进行预估,几乎所有的战斗射击过程都是预判性的。
而有了这种更直观的火控瞄准设备,飞行员就可以做到真正的针对性射击。
它最好的去处,是高速战机,将会因此改变整个空中战斗模式。
方文甚至设想出了安装了新火控系统的泰山战机是怎么样的。
其应该有一名专门驾驶飞机的驾驶员,还有一名机炮手。
战斗的时候,飞行员和机炮手合作,飞行员将飞机飞到战斗角度,而后机炮手通过火控瞄准CRT显示器进行瞄准操作。
这样的战斗过程,远比其他飞机要精准的多。
将能更好的提升战斗机的战斗性能。
挥去思绪,方文继续测试。
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命中度也统计出来了。
高空摄像形成的电视制导手动瞄准方式,命中率在三分之二。
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和设备的分辨率误差有关。
那是目前显示和摄像技术的局限性所至,没有新的技术替代前,是无法改变的。
随后,方文尝试了用结合异能的方式来进行射击测试。
他同时启动了机械感知和感电状态。
与飞机融为一体的同时,也更加入微了解到飞机内部电子设备状态。
这样的能力配合下,射击命中率大幅提升,同事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摄像装置支架的减震弹簧与飞机发动机引擎产生共振谐波。
这样会影响到拍摄的效果,让画面稳定性变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换一种减震弹簧就可以了。
其他的方面,暂时没发现什么问题。
等等,方文突发奇想。
自己用机械感知可以做到人机一体,感知到整个机械内部情况,也可以以机械为整体扩大外部感知范围。
那感电状态下的机械感知,能不能将飞机内部的电子设备也纳入自己的感知呢?
他尝试了下。
突然精神层面散乱。
原有的感知在崩溃。
新的画面出现。
自己竟然获得了摄像装置拍摄到的视角。
这个视角因为设备技术的原因,画面和火控瞄准CRT显示器中一样的清晰度,完全不如方文用机械感知获得的视界效果。
方文连忙退出这种古怪的电子视角状态。
看来感电能力是要和设备的性能结合的,目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机械感知比起来差得远,完全是个鸡肋的观察效果。
但对于普通飞行员来说,这确实一个神器。
火控瞄准系统第一次测试完美成功。
它要有一个名字。
方文给它命名为‘泰山电视制导手动瞄准电子机械辅助系统’。
为了进一步研究它,方文对新出厂的泰山初代型战机进行了改造。
这架新初代型战机,飞机前段下方安装了2挺20毫米机炮。
只有2门机炮,还有大量备弹。
但这两门机炮却是倒悬直挂式,
与传统的安装在飞机头部、机翼或机身内部等位置不同,倒悬直挂式机炮是将机炮倒悬安装在飞机的外部,这种挂载方式可以使机炮的射击轴线有更多可调整角度,让战斗时可发挥性提高。
为了保证两门机炮的性能和射击续航能力,方文还专门设计了自动供弹。
在飞机前端下方挂载杆的内部空间中,有一个弹链输送槽,所有的备弹都放在这个输送槽中,这样就能免去外部弹药更换的问题。
而在他改造完成了这家泰山初代型战机后,飞行员学习班的水上飞机学习也结束了。
(倒悬直挂式机炮示意图)
十月中旬。
飞行员学习班高阶飞行课开始。
方文集合所有学员,在学校的小型机场集合。
学员们包括30名根据地的选拔者,延安航空队7人,独立团二营潘家峰等6人。
共计43人。
而他们后面跑道边,停放这两架泰山初代型战斗机(双座教练机)
方文出声道:“经过刻苦的学习,大家都圆满完成了理论学习、地面模拟训练,低速飞机驾驶三个环节。大家的表现非常好,现在可以开始高速战机实飞训练。所有人立正,向后转。”
43人整齐转身。
“看到那两架飞机了吧,就是你们要进行实飞训练的教练机。左边那架大家都不陌生,右边那架是新出厂的。现在已经定型,大家可以称左边的是歼击机,右边的是截击机。”
潘家峰举手。
“你有什么问题,说吧。”
“老师,歼击机我知道,截击机是什么意思啊?”潘家峰代替学员们问道。
‘歼击机’这一叫法在一战时就开始出现。
当时飞机才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人们根据飞机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用于在空中与敌方飞机进行战斗、争夺制空权的飞机被称为歼击机。
例如,一战时期的法国纽波特 17型、德国福克 E.III型等飞机,在某些航空人士口中,已经称作“歼击机”。
而在泰山航空学校的理论教学中,也使用了这种叫法,可以说目前大部分战斗机都可以称作歼击机。
而截击机,在理论教学中还没有提出,是方文第一次提到的。
为此,方文解释道:
“截击机,顾名思义,其作用是用来进行空中拦截作战,其作战目标为轰炸机和敌方歼击机。相对于歼击机而言,截击机需要强的战斗爆发力,才能及时阻止敌机的作战目的。因此,截击机的火力设备会更精准,威力也会随之提升。”
他的话勾起了学员们的兴趣,谁不想驾驶最强的战斗机飞上天空与敌人作战。
对此,方文带领学员们走进飞机,说明两种战机的不同。
泰山初代型歼击机是8挺航空机枪,射击面大,适合集群作战,操作难度会低一点。
泰山初代型截击机只有2门倒悬直挂式20毫米机炮,但可以进行比较精准的瞄准射击操作,命中敌机的可能性变得更大。适合技术更好的飞行员驾驶,在与机炮手的配合下,实现一击必杀后立即远遁的快速机动作战。
听了方文的话,学员们也明白了两种高速战斗机的作战模式。
接下来,就是实飞训练。
方文一人是带不了这么多学员进行实飞的。
但他可以先教会延安航空队的7人和潘家峰那边的6人,然后让这些人老带新。
因此,方文让新学员先在机场跟随机修师了解新飞机结构性能,他则驾驶着飞机开始实飞训练。
一开始是带着这13人飞泰山初代歼击机型,力求让他们先适应这种500公里小时的高速机飞行状态。
在13人适应了后,方文将这种机型特有的射击飞行动作教授了一遍,让他们掌握。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