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第26节
“到时候徐州有什么战事,只要你一纸调令,他们三个就能为您出战,岂不美哉?”
陶谦转念一想,刘备这话倒是没错。
虽然刘备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有信心教导好刘备。
他再三问道:“你确定加入我这边?”
刘备眼睛一亮:“只要您给我个郡守玩玩就行。”
“好,这是你说的!”
陶谦连忙回到营帐中盯着关张赵,防止他们跳槽。
他要的不是刘备,而是关张赵。
刘备见今天的目的达成,心情大好。
举起酒杯,望着月亮,高声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诗!”
曹老板从刘备身后出现。
刘备有些尴尬。
他偷了曹操的诗,还被曹操夸奖了。
“曹老板?你怎么来了?”
“搞不定你那三个手下。”
刘备笑了笑:“他们都是忠义之士啊,怎么会背叛我呢?”
曹操看了刘备一眼:“也不知道你给他们下了什么迷药,盟主给他们两千石的职位他们都不肯要,非要在你手下做事。”
刘备认真道:“这可能和我这张帅脸有一定关系。”
曹操呵呵笑道:“少给我装,我早看出来了你小子志向不小,怎么样?愿不愿意到我帐下做事?”
刘备心说不愧是奸雄啊,搞不定关张赵就来搞定我是吧?
要不是知道曹老板生性多疑,他还真想加入曹老板帐下躺平。
刘备道:“抱歉啊,我暂时还没想好投靠谁,我在伯珪那里待得还挺舒服的。”
曹操笑眯眯:“我早知道你不会跟我。你这般鲸吞天下的野心怎么会屈居人下?我很期待和你交手的一天。”
说着曹操转身离去。
刘备有些惊讶,曹操虽生性多疑,但心思确实细腻,一点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公孙瓒又走了过来:“诸侯们都准备上美人计了,你不拦着他们?”
刘备睁大了眼睛:“什么!?美人计!?军中哪来美人计?”
公孙瓒道:“好像说要把他们的族妹许配给关张赵。”
刘备咬牙切齿,大叫道:“大爷的!敢对我兄弟使美人计!?”
“有本事冲我来!就算每天让我纸醉金迷,妻妾成群我也不怕!”
公孙瓒一脸黑线。
你小子还连吃带拿是吧?
“哎!你等等。”
“怎么了?”
“那个圣人言什么时候给我写一份?”
刘备想了想,反正这几天他摸鱼没事干,顺便把未来的计划写一写,于是道:
“这几天就给你。”
刘备又折返回来:
“对了伯珪,我打算去徐州发展。”
公孙瓒沉默了一会儿,眼神露出一丝落寞。
果然幽州还是留不住刘备。
“和陶谦说了吗?需要我帮你推荐一下吗?”
刘备道:“嗯,跟他说好了,我确实需要你帮我说一说。”
公孙瓒爽快道:“行,到时候我和陶谦联名表奏。”
刘备拍了拍公孙瓒的肩膀:“好兄弟!”
讲义气这块,公孙瓒也是数一数二的。
公孙瓒笑道:“我知道你一向志向不小,虽然被仙人点拨后性格大变,但我很高兴,你的志向没有变。”
“你既然想去外面闯闯,我自然全力支持。”
“我呢,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守好幽州,防范胡人入侵,守好老家,其他的我不管。”
刘备再次拍了拍公孙瓒的肩膀,认真道:“好兄弟,也帮我守好老家,等我平了这乱世。”
说着他转身去找关张赵。
第21章 公孙瓒的问题
不一会儿,关张赵被刘备拽回了大营。
关羽意犹未尽:“袁绍说他那个族妹很是漂亮,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刘备瞪大了眼睛,这么好?
他皱眉道:“他说你就信?网恋需谨慎!”
关羽道:“你看袁绍长得就挺帅的,他们家族全是美女帅哥,想来族妹是真的漂亮。”
于是关羽搭上刘备肩膀,痛心疾首道:
“备哥!我可是为了你牺牲太多了!补偿!必须补偿!”
刘备一把推开关羽,没好气道:“你一个大将军还怕没有美女!?格局大一点!”
刘备忽然想起来:“哦,对了,你们都有家室了吧?”
赵云以为在问他,于是回答道:“我还没有。”
张飞摇摇头:“俺也一样。”
张飞还是老光棍。
得公元200年才能娶到夏侯氏,现在才191年。
刘备也是光棍。
甘夫人是第一个妾,要到194年屯兵小沛才能遇到,同年娶了糜竺的妹妹糜贞为妻,也就是糜夫人。
关羽愣了一下。
挖槽?
关羽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
好家伙!
我家关平都12岁了?
妻子好像是胡玥,嗯,还好是个美人!
随即关羽得意起来:“你们三个老光棍不行啊,我老婆可美了。”
刘赵张三人沉默。
大爷的,不该提这个。
关羽连忙问道:“什么时候回平原县,把我妻儿接回来,我太想他们了!”
刘备撇撇嘴,不予回应。
嘴脸!
不过刘备忽然想起了一个人——简雍!
简雍此时正在平原县帮他打理政务,照顾关羽一家老小。
于是他说道:“等郡守任命确定下来,我会去信给简雍,让他把你的一家老小带来。”
关羽挑了挑眉。
没想到简雍这么早就跟随刘备了。
诸侯们的宴会还没散去。
他们聚在一起喝着闷酒。
“这关张赵怎么就油盐不进呢?”
“莫非刘备给他们下了什么迷药?”
“下迷药啊....是刘备能干出来的事情.....”
“你们听说了吗?关羽骑赵云就是刘备想出来的。”
诸侯们都愣住了。
啪!!!
有人一拍桌子:
“果然!关张赵都是正常人,只有刘备脑子出问题!”
“造孽啊,原来根源在这儿!”
“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神经病,原来是刘备在背后指挥。”
上一篇: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