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450节
孙元化浑身一震,激动得双手微微发颤,忙不迭躬身领命:“臣遵旨!”
改良火器能得陛下如此重视,多年来在兵仗局日夜钻研的辛劳,似乎都化作了此刻的荣光。
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却面色凝重,声音里满是忧虑:“陛下!火器本就危险,何况是新制之物,稍有差池……”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几乎贴到冰凉的金砖。
“若伤了龙体,这可是关乎大明社稷的大事啊!”
朱由校抬手揉了揉眉心,语气稍缓:“起来吧。朕又不是要亲自操枪点火,不过远远观之罢了。”
“传朕旨意,即刻摆驾内校场。”
魏朝见皇帝心意已定,也不好阻止,当即让小太监扯开嗓子道:“起驾~”
随着悠长的“起驾”声响起,明黄色的仪仗如同蜿蜒的长龙,沿着紫禁城的青石御道浩浩荡荡向西苑进发。
宫墙飞檐下,金瓜钺斧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却不及朱由校眼中的炽热。
待皇帝仪仗抵达时,内校场早已被火把照得亮如白昼。
兵仗局的工匠们正满头大汗地调试火器,铜铁碰撞声、低声的叮嘱声此起彼伏。
十二门改良火炮昂首向天,炮口泛着幽幽蓝光。
成排的鸟铳与三眼铳整齐码放,新铸的刀刃在火光中闪烁着寒芒。
“张之极!”
朱由校在观礼台坐定,抬手召来勋贵营指挥使。
“你部即刻演示火器性能,务必如实禀报优劣。”
张之极身披玄铁甲胄,抱拳行礼后转身走向兵器架。
他率先拿起一支改造后的鸟铳,沉甸甸的枪身让他微微挑眉。
噜密式枪机果然精巧,簧片与扳机咬合紧密,火绳卡槽处还特意加装了防潮铜盖。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五十步外的草靶应声而倒,硝烟散去,弹孔竟比寻常鸟铳小了近三分之一。
“陛下请看!”
孙元化快步上前,手中高举改良三眼铳。
“此铳不仅加装了精钢刀刃,更在火门处设了防沙盖板。”
他随手抓了把沙土撒向铳身,原本极易渗入火药的缝隙竟被盖板严严实实挡住。
“即便在风沙漫天的辽东战场,也无需担心引药失效!”
朱由校看到此物,轻轻点头,赞许道:“不错。”
最后登场的是改良火炮。
随着点火官手中的火把凑近引信,“轰隆”巨响震得地面都在颤抖,远处的土垒瞬间被炸出丈许深的大坑。
硝烟中,孙元化指着炮身铭文高呼:“每门火炮皆刻有工匠姓名、铸造日期,若有炸膛,必能追责到底!更重要的是,臣已在研习葡萄牙铁模铸炮之法,日后造出的火炮,威力定然更加巨大!
内校场的硝烟尚未散尽,火把在夜风中明灭摇曳,将满地狼藉的弹壳与破碎草靶镀上一层猩红。
朱由校盯着那支加装刀刃的三眼铳,指节在观礼台扶手上叩出顿挫的声响,忽然开口:“这些改良确实不错,有些稍加改进,就能应用战场,但朕并不完全满意。”
皇帝的声音如沉雷炸响,孙元化手中的记录簿“啪嗒”坠地。
他踉跄着向前两步,赶忙请罪:“陛下恕罪!定是臣等疏忽……”
“起来。”
朱由校快步走下台阶。
他伸手扶住孙元化颤抖的胳膊,掌心的温度透过官服传来。
“朕岂有怪罪你的意思?你能将火铳与刀剑熔铸一体,已是巧思。但在朕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孙元化僵着身子,喉结艰难地滚动:“请陛下训示!”
朱由校松开手,踱步至兵器架前,猛地抽出一支改良三眼铳。
刀刃出鞘时带起寒芒,却被他重重拍回木架,震得整排兵器叮当作响:
“你给火铳装上利刃,确实能让士兵在近身时多一分生机。可朕问你。”
他突然转身,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火铳的长处究竟为何?是百步穿杨的远射,还是与马刀对砍的蛮勇?”
不等回答,他抓起一支改造后的鸟铳,指向校场尽头的靶标:
“建奴的铁骑为何能在辽东横冲直撞?三眼铳不过五十步的射程,女真的骑射却能在百步外取人性命;火绳稍有湿气便难以点燃,遇风即熄,可草原上哪日没风?”
“更遑论这冗长的装填,从倒火药、压弹丸到插火绳,等你准备就绪,建奴的弯刀早把你的脑袋削落!”
孙元化额角青筋暴起,盯着皇帝手中不断比划的火器。
那些他日夜钻研的改良方案,此刻在帝王剖析下竟显得如此苍白。
“记住,火器的精髓在于‘制敌于百步之外’!”
“而且……”
“朕要的不是缝缝补补的应急之策,而是能让建奴不敢踏近一步的神兵!把射程提上去,把装填速度缩到眨眼之间,让火铳不惧风雪沙尘,这,才是破局之道!”
说完火铳,朱由校再走向火炮。
“孙卿,你且细看。”
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寂静的校场中激起阵阵回响。
“这些火炮看似威风凛凛,可若是连建奴的营垒都打不到,威力再大又有何用?射速迟缓,等第二炮装填完毕,敌军早已冲到阵前;精准度差,十发九空,不过是白费火药!”
孙元化听完,吓得又跪伏了下去。
“起来!”
朱由校快步上前,伸手将他扶起。
“朕并非苛责于你。兵仗局能有这般成果,已是不易。但你要明白,在辽东的冰天雪地里,建奴正在虎视眈眈。我们的火器,必须要做到更远、更快、更准、更狠!”
孙元化抬起头,望着皇帝眼中灼灼的光芒,心中豁然开朗。
“陛下圣明!臣定当以射程、射速、威力、精准为纲,全力钻研!”
朱由校微微颔首,神色稍缓:“此番改良,确有可取之处。噜密式枪机、火炮追责铭文,可先造一批投入实战检验。但更多的……”
他目光扫过满地的试验器械,说道:“还需精益求精。记住,火器之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臣遵旨!”
吩咐完毕,朱由校转身走向仪仗。
明黄龙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他回望校场,心中思绪万千。
兵仗局的这些成果,虽未达预期,但至少已迈出了第一步。
改革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就像这校场上的火炮,每一次轰鸣都伴随着风险,每一次改进都需要无数次的试验。
但起码开始了不是?
并且,对于改革器械,朱由校要表露出对它的重视
他要让朝臣们都知道,他这个皇帝对此事十分上心。
“传朕旨意,兵仗局所需工匠、银钱、物料,一概优先供给!任何人不得阻拦!”
之后,他再转头看向孙元化。
“孙卿,对于火器改良研制,还需要继续下去,朕看好你。”
说完勉励的话,朱由校乘上帝辇。
车轮碾过青砖,发出辘辘声响。
朱由校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握紧了拳头。
数十年前,大明的火器曾独步天下。
在如今,他誓要让这荣光重现。
只要方向正确,只要坚持不懈,何愁此事不成?
这不仅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更是为了让后世子孙!
因为他懂一个道理:没有坚船利炮,最后只会被外族欺辱。
而且……
大明的火器本来就该天下第一!
他只是要恢复大明往日的荣光而已。
第342章 枕戈待旦,首当其冲
接下来的两日,乾清宫东暖阁的灯火总是亮到深夜。
朱由校屏退了所有侍从,独自一人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奏章与图纸之间,眉头紧锁,显然是在绞尽脑汁地回忆着什么。
他的脑海里,正翻涌着后世武器发展的脉络。
火绳枪作为当下的主流火器,其进化的下一步,他依稀记得是燧发枪。
那种无需火绳,靠弹簧击发燧石的武器,能极大提升反应速度。
可他更清楚,这玩意儿的命门在于簧钢。
如今大明的冶铁技术,炼出的簧钢要么脆如玻璃,要么软似面团,击发十次能有五次哑火,实在难堪大用。
“火绳枪之后,总不能一步跨到后世的自动步枪吧?”
朱由校喃喃自语,手指在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枪管。
“可哪有那么容易……”
他想起现代枪械的特征,又迅速摇了摇头。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