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7节

  但真流放处死,却还不至于。

  朱由校要的是杀鸡儆猴!

  而不是彻底撕破脸。

  他可还没登基呢!

  朱由校当即说道:“本宫念在你公忠体国的份上,便饶你死罪,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拉出去,杖三十,削职归家!”

  削职?

  殿中众臣凛然。

  旋即文华殿外宿卫便将左光斗拉了出去,杖刑三十。

  刚开始左光斗还能忍着,但忍着忍着,却是忍不住惨叫了起来,这惨叫声透骨寒,更是让文华殿中群臣不敢造次。

  朱由校这时候再看向其他人。

  “都察院监察御史李应升,你辱骂元辅如瘈犬护主,不识大义,可是?”

  “工部都水司主事周宗建,你讥讽方从哲党羽如群蝇聚秽,逐臭而居,大声喧哗,是也不是?”

  “工部都水司郎中邵辅忠,‘东林东林,祸国之林;满口仁义,一肚金银。’可是你唱出来的?”、

  嗣君的记性与识人,简直是开了挂的。

  这些被朱由校点到名字的人,皆跪伏在地,口呼认罪。

  见此情形,朱由校掩面啜泣,痛苦说道:“先帝大行,诸君不思报国,却行党争,岂不悲乎?尔等可是大明臣子?”

  此话一出,众臣皆是跪伏而下,纷纷高呼:

  “臣等有罪!”

  朱由校掩面而泣,说道:“本宫冲龄,诸事不通,红丸议案,交由三法司会审,尊号、山陵、移宫之事,由内阁牵头,六部主事,本宫乏了,且散去罢!”

  说完,朱由校离座而去。

  直到朱由校离开文华殿,群臣之中,都未有一人敢起身。

  他们似乎感受到了,世宗朝臣子的感受了。

  嗣君冲龄,然手腕老练,不似新君。

  恩威并施,犹剑悬颈首!

  今日之后,谁人还敢轻视嗣君?

第7章 权势诱人,分而化之

  嗣君远离文华殿之后,稀稀疏疏的,殿中跪伏的群臣方才起身。

  韩爌朱国祚还沉浸在之前的余韵之中,久久无法回神,杨涟却是走到内阁次揆刘一燝身前,满脸不解的问道:“刘公为何一言不发?”

  刘一燝这才睁开迷迷蒙蒙的老眼,眼中尽是迷惑之色。

  “文孺,早起疲倦,方才竟一睡而去,发生了甚么事了?”

  “刘公,哎~”

  杨涟为之愕然,只得叹气挥袖而出。

  他脸上难看至极,但却也无可奈何。

  “散朝~”

  小黄门高声喊道。

  百官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各自归各自的去处。

  毕竟一月之间连崩两帝,太多事情要来做了。

  如今嗣君如深潭一般,让人难以捉摸,首次视朝,便给百官一个深刻得抹不去的印象。

  不少人选择观望。

  时局未明之前,观望总是没错。

  只是可怜了监察御史左光斗,成了东林党试探嗣君的牺牲品。

  此刻趴在文华殿外,屁股被打得血肉模糊,居然连哀嚎都没力气了。

  廷仗尚可邀直名。

  但官职被削,何时能够起复?

  百官从他身旁经过,心中便更坚定了暂时观望的念头。

  只不过.

  嗣君强势,但东林党人,却也不是好拿捏的。

  若是御极,无有朝臣处理国事,便是九五至尊又如何?

  还不是聋子瞎子?

  国家虽大,皇权虽盛,但还是要靠大臣们来治理的。

  精力充沛如太祖皇帝,没有这些官员执行政令,批阅再多奏章,又有何用?

  朱由校回到慈庆宫,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小胜一阵,但朱由校并未洋洋自得。

  与这些朝臣交锋,他能赢一阵,还是在于朝臣的轻视,以及对他的不了解。

  而他对这些臣僚,却是了解非常。

  朱由校在慈庆宫中和孙如游学礼仪,那可不是白学的。

  譬如上朝位次。

  朱由校之所以能够在朝堂之上认出这些人来,是因为上朝的时候,文武官员都是有严格排序的。

  文官序列在东侧,站在前排的是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中排是侍郎、通政使、大理寺卿。

  后排是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地方府县官等。

  武官序列在西侧。

  前排是五军都督府都督、锦衣卫指挥使。

  中排是各卫指挥同知、京营提督。

  后排是千户、中书舍人等。

  当然,也不完全都按照这个来,有特殊情况的。

  若皇帝特许某官员“班位特进”,可超越品级限制。

  如万历朝张居正以首辅身份站文官最前列。

  但今日文武官员上朝的序列,孙如游是写给朱由校的,经过简单的记忆之后,才有了方才文华殿中的景象。

  作为博士选调,朱由校前世二十年苦读的学习经验可是没有白费的。

  不说过目不忘,但过稿之后形成短时记忆,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好在,与群臣交手,这第一关是过去了。

  朱由校当即总结复盘,并且思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然而,他在慈庆宫内殿坐定未久,便见一太监匆匆而入,跪伏而下。

  “奴婢魏朝,拜见太子爷。”

  魏朝面若满月,双颊因常年养尊处优而微微浮白,下颌缀着寸许赘肉,随说话时轻颤如凝脂。

  眼角细纹如工笔勾勒,鼻翼略阔,唇薄而色淡,似常年抿着朱批折子的印泥残痕。

  双眉稀疏却刻意修剪成剑锋状,眉梢斜飞入鬓,平添三分阴鸷。

  朱由校端详片刻,问道:“王大伴怎还未归来?”

  魏朝微微紧张,还是撅着屁股恭敬说道:“启禀太子爷,外廷诸事繁杂,不管是移宫还是红丸案,都需要老祖宗去招呼。”

  “老祖宗?”

  朱由校冷冷的看向魏朝,问道:“孤怎么不知道紫禁城中,还有个老祖宗?”

  魏朝顿时知晓自己说错话了,赶忙啪啪掌嘴,说道:“没有老祖宗,是奴婢一时失言,还请太子爷恕罪。”

  “罢了罢了。”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起来罢。”

  魏朝心中没底,摸不清嗣君的心思,却也只得慢慢爬了起来。

  “不知太子爷召见奴婢,是有什么用得上奴婢的?”

  朱由校面无表情,说道:“紫禁城中,孤还没有用得顺手的人,所谓衣不如旧,人不如新,王安在司礼监秉笔多年了,却是有些昏聩了,当然,这也不怪他,有时候,人就得服老,得要更年轻的人去接过他的位置,魏朝,你说,是也不是?”

  嗣君的这一番话似惊雷一般,在他脑中轰轰直响,他的心更是砰砰直跳。

  王安老了。

  谁年轻?

  他魏朝年轻啊!

  咕噜~

  魏朝吞了一口唾沫,脸上露出狂喜之色,赶忙跪伏下来,爬到朱由校脚下,抬头望向朱由校,就像是狗看向他的主人一般。

  “奴婢自小进宫,便知道忠心二字,太子爷叫魏朝往东,奴婢绝对不敢往西!如若违背,定然不得好死!”

  现在不表忠心,何时表忠心?

  魏朝也是人精,今日对嗣君观察之后,他心中便明白,这位爷定然不是一般人。

  现在嗣君无人可用,正是他幸进的时候。

  至于一手提拔他的老祖宗王安.

首节 上一节 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