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52节
这……
城隍立刻恭敬道:
“小神谢过上仙!”
“客气了。”
江涉拱手,道:“也多谢城隍相告。”
城隍一惊,连忙避让开。
得了神仙这样的一句,城隍心中怕被问罪的担忧,被抚平了。
他脸上生出红光,还想再寒暄自谦什么,但瞧着上仙不是喜欢太多客套的人,终究还是按捺住了。
行了一礼,恋恋不舍地离开。
几人中,李白和元丹丘还在扭着脑袋看那大殿,回想着方才所见的枯骨。老鹿山神还在想那求道而死的道人,一时心里唏嘘。
只有村中孩童目送城隍离开。
见城隍爷爷走了,村童松了口气,从元丹丘身后绕出来。
江涉摸了摸他的脑袋,随手把方才的术法解开,听着村童肚子叽里咕噜一连串叫,不由笑了笑。
正想找点什么吃的给他。
就看到,这孩童抬起黑黑红红的一张小脸,目光明亮中有些躲闪。
“神、神仙……要来我家用饭吗?”
江涉微微一怔,见稚嫩的脸上有些期待,还有些肉痛和忐忑。
不由笑了起来。
“好。”
江涉走远了,那四郎君庙离人越来越远,逐渐成为了一个渺小的点。
轰然崩塌。
楼阁崩摧,梁柱横折。尘烟四溢,瓦片砖石滚落,却好似有灵一般,没有砸到人身上。
香客立于瓦砾废墟中,一身土灰,四下茫然。
成了县志上的一段历史。
……
……
村童小跑着踩过山林,趟过一条溪流,兴奋地带着神仙回去了。
这户人家只有一个夯土房,土胚砌墙,房顶用木梁支撑,上面用茅草稻草和树皮覆盖,遮蔽风雨。
孩童下面还有个年岁更小的弟弟,五六岁大,一个妹子,还在襁褓中。
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里,有些陈旧,但收拾的干净整齐。
见到孩子领着一群衣着富贵的读书人进来,张家夫妇吓了一跳,又有点畏惧,强撑着场面,嗫喏起来。
村童想跟爹娘介绍这是神仙。
江涉及时打断了他。
“某江涉,游历到汝州,恰巧碰见了小郎君,为我指了一段路。”
“这几位是我的友人。”
江涉脚边,猫儿也叫了一声。
似是在招呼。
张家夫妇有些拘谨,几人聊了几句,想着自家也没啥好图的,就放松了很多。这位郎君说起话来让人舒坦,说的话他们也都能听懂,甚至还有闲情逸致逗弄小孩,不是个恶人。
江涉也知道张家有几亩地,每年还要交粮税。
张家嫂子是邻村嫁过来的,家里兄弟会做些木工手艺,做的粗糙卖不起什么钱,但自家就不用去木匠那费钱了。
说的有些自得。
讲了一会,小儿忽地哇哇大哭。
张家嫂子忙去哄着,又跟客人解释说:“这是早生儿,身子弱,肺腑还没长好就生下来了,人又小,觉得不舒服就只能哭,最是费人……”
江涉想了想,从袖中取来一枚开元通宝,让张家嫂子找来段绳子。
“郎君这是……”
“辟邪的,戴着身子会好一些。”
“这是郎君在庙里求来的?”
“也可以这么说。”江涉道,“这一枚就不要花出去了。”
张父保证。
“郎君放心,俺家再穷也不会动娃娃的庇身钱。”
铜铁可镇定安魂,又是给小儿辟邪用的东西,不管有没有用,张家嫂子都仔细选了一段干净的红绳,稍微编了一下,串了进去。
江涉把铜钱,虚虚系在襁褓中的女孩手腕上。
如今虽然是开元年,但这一枚开元通宝却不是年号钱,而是李渊在位的时候铸造的,到现在,唐土所用的钱,也多是开元通宝。
张家夫妇只当是心意。
那村童却知道意味着什么,有些敬畏,盯着那铜钱看了好几眼。
老鹿山神贡献了两条河鱼,说是方才在溪水里勾上来的。张家嫂子这下也不用去杀鸡了,免得一场心疼,忙着去做饭,张父去给客人挑水。
见人都忙去了,元丹丘忍不住问。
“先生,那册子写了什么?”
江涉早便看出他们好奇,能忍一路算是不容易了。
他从袖中取出来,递给三人。
老鹿山神看着那袖子,也不知道里面怎么能放下这么多东西。盯着看了半晌,伸手接过来,与李白元丹丘一起翻着读。
“金元上人修行札记……”
厨房的肉香漫上来。
几人坐在院子里,捧着读那邪道人的一生。
第53章 王维食不下咽
总体算下来也不过八九千字,墨迹七十来页,读的也快。鱼肉还在锅中烧,粟米也在煮着,就大致翻完了一遍。
老鹿山神感慨。
“走错路了。”
这段时间,李白和元丹丘见识到不少仙道奇闻,甚至与山神鬼怪同游,以为修道便是这样精彩。
途中有精魅,有妖鬼,有宴席,有美酒。
读完这一本手札,阅过金元上人周陵的一生。才想到那狷介的邪道人,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心崇道,舍弃凡俗的弟子。
心中不免触动。
李白想起那殿中的枯骨。
修道一生,所有的痛苦和执拗全都消失,最终被风吹去,化作泥土灰尘,润泽山川草木。
老鹿山神常年为山间异兽讲道,更明白入道的艰难。
见他们有些恍神,便靠坐在椅上。
笑问:“可有何种所思?”
元丹丘叹息。
他道:“我曾经听太白说那猛虎谈论死生,心里赞叹,以为妙绝。先生也说,这种想法属于上乘。”
“但如今来看,这周陵昔时也是看淡死生,不懂常人为何惋惜。历经几次至亲生死,自己也到暮年,才逐渐意识到大道艰难,人事繁复,而自己已经错过了一生。”
“是人都会如此吗?”
树影葱葱,江涉靠在凭几上,听着老鹿山神如何说。
老鹿山神仔细想了想,没有轻慢去回答,一字一句说的很慎重。
“多半是这样的。”
“所以上乘很难。”
“你看稚子年幼时,喜上山爬树,喜下河摸鱼,常人瞧见危急,他却浑然无畏。”
“少年人读书,读司马公论死生‘人有一死,或重泰山,或轻鸿毛’,读项籍垓下歌。都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到了年长,知世事艰难,功名钱财诱人。”
“便有另一重想法。”
李白问:“等快死了,便是那周陵说的,见死之将至,惶惶畏惧?”
老鹿山神抚须,颔首。
他道:“凡人呢,过的差的,生活困苦,恨不得早二十年去死。过的好的,还想继续享乐,所以炼药服丹,求仙问道,想要延长寿命。”
“修道中人便不是这样了,毕竟,真有法子可走。如此,虽断绝了道途,但也可以延寿几年。”
“若是幸运些的,也可以领受诏令,被官府立为城隍、为地祇。”
“便是两位小友,这两月所见之流。”
“所以大道向来隐蔽,天下行小道者众。”
“就连我,也不能看脱寿数。”老鹿山神说的坦然,“不然也不会在这里同游了。”
江涉坐在树下,听着几人说话,不禁一笑,端起水碗喝水。
上一篇: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