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唐朝当神仙

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82节

  三水一溜烟站在小孩堆里,兴致勃勃看他们学“踏水无痕”。心里颇为自得,这可是很久之前她就学会的术法。

  其他孩子立刻分心,再也不想看这池塘。

  学东西的时候发生什么事,哪怕吹过一阵风,有片叶子,都能让他们热闹半天。

  小孩都叽叽喳喳问起。

  “三水,你怎么来了!”

  “你和初一当时是怎么学的?”说话的人身上湿漉漉的,刚从池塘里爬出来。

  也有人问:

  “你们从洛阳回来了?山下什么样?”

  三水乐滋滋的,小心把猫抱在怀里,远了水边。

  特意在他们面前转了一圈,问:“我陪前辈来的,你们看,有没有不一样?”

  “哪来的猫?!”

  “你从山下聘的?”

  三水乐陶陶的,被问的红光满面。当着大伙的面,把猫儿变成纸片,得来一片惊呼。

  再变回猫,又是一阵连声问话。

  她偷偷看了一眼前辈,没说出来。

  只咕哝道:

  “不是我们山里的人……”

  江涉脚边蹭着黑猫儿,看到远远站着的师长,抬手行了一礼。

  对方也笑与他见礼,听着旁边孩子大呼小叫,围着纸猫惊诧连连,全然忘了学法术。

  等人走过来。

  师长笑道:“高人好道法呀。”

  “一点小伎俩,哄小儿用的。”

  江涉见这帮小儿有的身上湿漉漉的,一想就是不久前刚掉下去。三水远远抱着猫,不肯让他凑到前面,又是一阵吵闹。

  他问起:“这是在学飞举之术?”

  “高人好眼力。”

  江涉问:“这般小就要学吗?”

  这问题问的有趣,那师长仔细想了想,“小儿坐不住,必得先学这飞举之术。不然云梦山这般高,跌下去就要摔出病来。”

  “要是运道不好的……”

  师长停住不说下去。这年头连修行人说话也在避谶,对天地存着敬畏之心。

  江涉立刻道:“是我言差了。”

  师长上下打量着江涉。

  目光落在对方的青衣上。

  又想起今日听说掌教来了客人,是青云子带回来的,路上还有弟子看见这一行人,三水和初一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嘀咕个不停。

  他目光变幻,斟酌着问:

  “高人可是岐王寻的那位神仙?”

  【求月票】

  感谢“楠师”“书友20250816145814019”“书友130120180029798”的打赏~

第82章 玄宗,岐王献宝

  “只不过是一个山人罢了。”

  这便是承认,传说里那路过襄阳的异人是他……想起那些听说到的术法,真是高人。师长端详了半晌,心中惊异,许久才能压下来。

  最终,他拱手行了一礼。

  慎重说:“道友好。”

  江涉回礼:“道友也好。”

  对方问:“可真有山神地祇夜宴?”

  “有。”

  “真有道法能让人入梦四十年?”

  江涉并不居功:“承蒙那些蚂蚁收留一程。”

  原地瞧了一会小儿学术法,他又跟三水一起看了云梦山的山泉,还有一小段瀑布,确实是个好仙府,在凡人眼中,也算洞天宝地了。

  回到屋子里,江涉坐了一会,忽然想起一事。

  他把自己做的那本笔记手札拿出来,想看看上面有没有更新。

  从襄阳出来也有几个月。

  这段时间,剪纸成过纸驴,还撞过鬼,见过城隍,也见了两个走入左道的邪道人。看到了唐代的道士炼丹。一想经历也是很丰富,上面应该添了不少内容。

  ……

  “襄阳县北,有村曰西柳。村中赵氏,家颇丰,育二子二女,性豪迈。一日有游人过其门,赵公请入,具酒馔款之。”

  “将别时,幼子艳羡门外骏马,游人乃剪纸为驴,嘘气成真,举座皆惊。探门外,不见高士踪影。”

  “里正闻之,献此纸驴于上。”

  ……唔?

  纸驴被没收了?

  看来赵家那几个孩子没得玩了。

  江涉心里替那几个小儿遗憾了下,稍稍掐算,摇摇头。

  又翻过几页,看到上面写的文字,俱是这一路见闻,金元上人的事和云梦山都有记载。

  他打量着这个手札。

  怪哉,往后出门还跟着一个史官。

  ……

  ……

  七八日车程外,下午的日光照着大明宫的瓦檐,明亮生辉。

  原本的太极宫地势低洼,潮湿闷热,暑天更是像个蒸笼。从高宗开始,大唐的皇帝就喜欢在大明宫听政。

  其中,紫宸殿位于宣政殿北侧,属于内朝,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召见重臣的地方。

  皇帝召见完中书令张说,听了对方关于封禅的禀报,正是脑袋发胀的时候,就召见崔九过来说话。崔澄这家伙是他在藩邸时的朋友,向来能说善辩,生性滑稽爱开玩笑,刚好可以放松心情。

  内侍和宫女们行走无声安静,站在外面值守的侍卫能听到紫宸殿内传来大笑声。

  崔九闲趺坐,吃着进贡的瓜果。

  他笑说着赔罪,也没起身。

  “臣才得到洛阳的消息,犬子同河东王打了一架,幸好岐王宽宏大量,河东王也手下留情,没惹出什么事端。回去臣便训斥他,与河东王赔礼。”

  皇帝早就知道了,不以为意。

  只有提起河东王,他皱了皱眉。

  崔九笑问:“三郎又有烦心事?”

  皇帝松闲靠坐在象牙席上,按了按额头,叹了一口气,说:“老四身子不好,他这儿子……不提也罢。”

  见过不成器的宗室子弟,但都没有这样不像话的。

  崔九问:“岐王身体……”

  “已经派太医去看,说是饮酒过度,反而不好。”

  崔九见皇帝不想多提,转而说起旁的事来逗趣,又让梨园的乐师过来奏乐。曲谱是最近长安和洛阳流行的调子,或恢弘华美,或仙气飘飘,俱是堂皇大气。

  皇帝闭着眼睛听,他对乐曲造诣甚高,听到其中一首。

  “这是什么曲子?”

  崔九道:“说是有个襄州人遇到神仙的故事。”

  他把诗文念了一遍。

  皇帝起初还兴致勃勃,听到最后一句“古来圣贤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哂笑了一声,重新靠回象牙席上。

  “好个狂生。”

  “孔子孟子没有留名,还是汉文和高祖太宗没有留名?”

  这诗里写的是遇仙,皇帝更当是白日梦寐。

  “神仙?”

  “可有叶法善厉害?或是有司马承祯对阴阳术数的领悟?朕看他只会饮酒,做做梦写写诗而已。”

  崔九笑:“三郎说的是。”

  “臣看也如此,不过是醉酒人梦寐之言,不可当真哈哈哈哈,这诗写的狂妄,不提也罢。”崔九说着,抬手看向梨园乐师。

  “换一首唱。”

  乐师又换了别的曲子,是贺侍郎的诗。

  乐声飘飘扬扬,琵琶声音清亮,殿内用着冰鉴,半点不见暑气。

  从殿外走过来一个宦官,高力士轻步走到皇帝旁边,温声道:

  “岐王从洛阳送来的东西,听说有趣的紧,圣人可要一见?”

  皇帝颔首。

首节 上一节 82/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