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唐朝当神仙 第83节
“送来瞧瞧。”
崔九兴味:“是何东西?”
内侍端着礼物进来,是两个锦盒。高力士侍立一侧,轻声介绍,语气从容:
“这是洛阳弘道观观主,太和道人炼出的神丹,听说丹成时有神异妙法,很了不得。”
崔九侧目而视。
“神丹?”
皇帝抬手打开,看到一枚淡青色的丹药装在匣中,跟寻常丹药没什么两样,捡出来看,带着一股草木的香气。
与其他道士那些进奉的六转九转,泛着金黄和紫金之色的金丹是不能比的。
但毕竟也是四弟的一番心意。
皇帝想了想,还是拿起来。
服了下去。
崔九在旁边话都不说了,在旁边等那神丹的效用,过了半刻钟,他小心问。
“如何?”
皇帝仔细品味了一番,感觉没有什么不同。
也没有之前服药那种气血上涌,浑身轻快,精气神十足的感觉,他看向另一个锦盒。
“这里面是什么?”
他打开,见到里面是个随意的剪纸,粗糙至极,不由愣了一下。
高力士也愣了下,没想到岐王府人说的“有趣的东西”是一张纸,这是……他也拿不准情况。
高力士低声说:“臣这便去问问。”
岐王府的人还等候在殿外。
皇帝召他进来,脸上不见怒火,问:“此为何物?”
岐王府的人大着胆子抬头看了一眼。
恭恭敬敬地说:“请圣人把纸拿出来,便可一观。”
崔九在旁边瞧着,看三郎停顿了几息,压住心里的火气,还是把那张轻飘飘的纸拿出来。
不知怎么回事,这纸从指尖飘了下来。
崔九正想着一会要说些什么,缓解三郎的火气。
就见到那纸落到地上,顿时变成一头长耳,跛脚的灰褐色驴子。
“吁————”
在紫宸殿大叫起来。
崔九瞪大眼睛。
“这是头活驴?怎么能变成纸?”
高力士吓了一跳。
殿内的内侍和宫女们许多都一时失态,惊呼出声,骇然盯着那活驴瞧,怎么看怎么真。
崔郎君问出他们的心中疑惑,不知道一头活驴是怎么能被变成轻飘飘的一张纸,还能收进匣子里的。
皇帝也愣住了,盯着那驴瞧。
“这是……”
【求月票】
第83章 崔九堂前
岐王府的人听到皇帝问话,松了一口气,行礼解释说:“这是岐王寻到的异宝,本是一张剪纸,但被人触碰后,就会变成驴。”
李隆基仔细端详着。
他没养过驴,但见过马,这驴子自然垂下,短鬃,整体灰褐色,吁吁叫的大声。
怎么看都像是真的。
皇帝眼睛稍抬。
一旁的高力士就走上前两步,小心摸了摸,驴子烦躁地甩头,轻跺前蹄,喷出鼻息,好在没有咬人。
“是活驴。”
崔九眼睛直直地看着,半晌说:
“真是好妙法啊,可惜叶法师已经过世了,不然可问问是何情况,这样神异。”
叶法师便是叶法善,少为刺史之子,家中世代修道,承道家法脉。传闻他七岁那年掉到江水中,过了三年还未回来,父母问其缘故。
叶法善言:
“青童引我,引以云浆,故少留耳。”
自说是被仙童带去见太上老君,并饮用了云霞凝成的仙酿。
自此后,叶法善有种种神异地方,成年后身高九尺,又传言去蓬莱仙岛游玩七日。从高祖在位时便潜心修道,历经七朝,皇帝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观主。
春秋百有七岁,在三年前过世。
驴子叫个不停,紫宸殿的侍从都目不转睛看着,惊诧万分。
皇帝也打量了半天这驴。
岐王府的人还记得叮嘱,提醒说:“这驴若是被叫破出身,就会重新变成纸。”
崔九在旁边玩味地尝试了好几次。
看着驴和纸变换不断,他心服口服。
“竟然真是纸变的!”
皇帝听了一会驴叫,之前服丹、看到纸片时,积攒的隐隐火气顿时一空,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他朗笑道:“四弟有心了。”
又想起岐王身体抱恙。
皇帝大手一挥,赏赐了大笔金银器皿、丝绸绢帛、长安豪宅、酒酪异馔。
赐金分帛,厚其欢赏,以彰兄弟情谊。
……
……
这月休沐,崔九宴请宾客。
酉时客人来,崔九宅前车马不断,这些客人的车马和随从挤在一起,几乎要把院子占满。
室内,燃起数百枚烛火,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琵琶声声不停,伎子衣饰华美,歌舞不休,乐声飘扬。千金难换的美酒被侍从捧来,毫不吝惜,倒在白玉杯里,酒汤流泻。
这杯酒满,还有下一杯来续。
烛火照映着澄澈的酒水,珍馐满堂。主宾欢笑,繁盛至极。
客人都着锦绣,腰佩群玉。
追欢逐乐莫相违,尊酒逢迎不暂稀。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黄金铤,白玉瓶,莫惜贵,且须酩。壶觞百杯徒浪饮,章程不许李稍云。彻晓天明坐不起,酩酊酩酊无所知。
酒到兴起。
有人听着乐声,叩桌而歌,想起问:
“崔九郎,今日是有何乐事?特意请来我等一聚。”
崔九旁边,侍立着一个贵气的紫袍青年,他笑道:
“父亲碰见一样贵重的异宝,特意请来诸位一观。”
宾客们都稀奇。
崔九出身崔氏,是宰相崔仁师之孙,出身贵重。又与圣人交好,成日赏赐不断,眼界向来高,寻常绫罗绸缎,金玉器皿,不过是他每天都能看到的俗物。
“何物可以称为异宝?”
客人们都催促起来。
宾客中,远远坐着的王维也抬起头,与裴迪对视一眼。
裴迪扶着酒盏,好奇问:“什么东西能被崔监这样推崇?”
“我亦不知。”
崔九有些醉意,他拍了拍手,便有相貌姣好的婢女托着一个匣子出来,笑与客人们道:“我这是借来的宝物。”
“请诸位一观!”
宾客们都抬起头,打量。
那真是一个很小的匣子,两个巴掌大,能装的东西也少。
王家儿郎猜测:“是海里的东珠?”
郑郎君也想着。
“东珠倒也未必如何罕见,称不上是异宝,难道是书画?”
“若说是书画,匣子也太小了些。”
对于崔九这样的人,象牙易得,黄金庸俗,被以君子德行来比喻的玉石也不少,泼洒千金只为换来一醉。
他们还真想不出有什么东西,能被崔秘书监这样推崇,还特意邀请来宾客一观。
崔九一笑。
他打开那匣子,让客人不要碰到,依次给宾客们瞧瞧。
上一篇: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