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106节

  林震说得语重心长,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排名在何运贞前面。

  殿试的排名,影响一辈子的心性和前程。

  林震殿试排名在何运贞前面,他就有底气嘲讽。

  何运贞手里紧紧捏着杯子不说话。

  此时此刻,他对武松的信任真的动摇了。

  明明每次武松都能猜对,为何在殿试上出错?

  如此重要的事情,武松不该错的...

  “三甲同进士...也不错了。”

  王禄呵呵一笑,带着一帮小弟在旁边坐下。

  这些人兴致都很高。

  “王兄,只等圣上朱批,就要唱榜,王兄身为榜眼,要走马观花。”

  “你是探花郎,走马游街少不了你。”

  “羡慕两位仁兄,一甲进士、宰辅之选啊!”

  一字字一句句钻进耳朵,像尖刀一样捅在何运贞心窝上。

  武松...你真的错了吗?

第84章 徽宗钦定,武松第一

  王禄几个人在旁边觥筹交错,说着日后如何平步青云。

  何运贞如坐针毡,起身打算离开。

  陈欢却喊住何运贞,笑道:

  “何公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不与我们共饮一杯?”

  何运贞一肚子火,又不好发泄。

  本想在这里等小厮打探消息回来,现在觉得或许不用了。

  殿试的排名一旦确定,那就是定了。

  武松啊武松,你误我!

  正要下楼的时候,小厮气喘吁吁跑上来,喊道:

  “重阅...公子..重阅.”

  何运贞身体颤抖一下,揪住小厮问道:

  “什么重阅?”

  小厮缓了缓,咽了几口唾沫,说道:

  “官家对贡院的排名不满,下旨重新阅卷。”

  “太师和祭酒刚刚进去,正在听旨。”

  何运贞感觉自己又活了。

  “什么?全部卷子重新审阅?”

  正在饮酒高歌的几人听到这话,全都愣住了。

  “殿试乃我朝最隆重的考试,岂有重新阅卷之理!”

  陈欢跳起来指着小厮大骂。

  其他几人跟着喝骂,嘲讽何运贞考得不好,妄图重来。

  王禄却比较冷静。

  殿试排名不满意,皇帝重新阅卷,这种事情发生过好几次。

  “你去打探消息!”

  王禄摘下腰间鱼符,递给随从。

  随从接了鱼符,马上下楼,往宫里打探消息。

  何运贞挥挥手,小厮会意,又跑向皇宫打探消息。

  这一下,何运贞感觉又复活了,重新坐下来等消息。

  隔壁桌的人大声嚷嚷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重阅,就算重阅,最后的排名也是一样。

  甚至还对何运贞冷嘲热讽。

  何运贞完全不理会,静静等消息。

  董逸把所有支持的新法的卷子翻出来,发现只有18个人支持新法。

  其余要么支持中立,要么支持旧法。

  这就好办了,18个支持新法的列在前面。

  其余按照原有排名,略作调整之后,定了名次,再送给皇帝赵佶。

  蔡京提笔,为赵佶的新作题字。

  太监杨戬拿来一方玉印,赵佶把章子盖在上面。

  “太师的字就是好。”

  “不如圣上的字好。”

  新定的名单和卷子送进来。

  太监杨戬请示道:

  “圣上,董祭酒重定了卷子。”

  皇帝赵佶还有些不高兴,冷哼道:

  “在国子监十几年,让他知贡举,做得乱七八糟。”

  “我本想重用他,看来还得再磨砺十年。”

  蔡京呵呵笑道:“科举乃为圣上遴选可以分忧之人,董逸不知圣心,不堪大用。”

  蔡京这人能得到宋徽宗赵佶的欢心,除了有才华、长相好,最重要的是很会逢迎。

  徽宗喜欢什么,他就说什么、做什么。

  从王安石变法开始,新法、旧法争议不断。

  朝中大臣不是支持新法,就是支持旧法,组成朋党。

  而蔡京不同,皇帝支持新法,他就是新党;皇帝支持旧法,他就是旧党。

  蔡京没有立场,皇帝的立场就是他的立场。

  徽宗欣赏完自己的画作,才在龙椅上坐下来,拿起名单审阅:

  “武松?这个武松就是那个写《传习录》的?”

  “是,这个武松是清河县人士,没有任何根底,也没有什么名师指点,全凭自己参悟。”

  “我记得他去年说过甚么‘存天理、灭人欲’,今年又说格物致知,确实有学问。”

  看完名单,杨戬把卷子拿过来。

  徽宗先拿起武松的卷子,突然眼前一亮,对着蔡京招手道:

  “太师,你来!”

  蔡京快步上前,徽宗赵佶指着卷子说道:

  “这不是朕的字吗?这武松如何会朕的字体?”

  这次殿试,武松特意用了瘦金体。

  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造的字体,极为特殊,与唐朝流传下来的楷体很不一样。

  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风姿绰约。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宋徽宗还在摸索阶段,瘦金体还没有定型。

  武松却熟练地用瘦金体答卷,写得比宋徽宗还要好。

  “老臣定武松为第一,就是看他对策好,字体也好。”

  刚才看卷子的时候,蔡京就发现了武松的字体居然和徽宗一样,心中大为诧异。

  “且让我再看看。”

  徽宗继续看试卷对策内容...

  “说得好,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蔡京马上附和道:

  “是,武松此子立场鲜明。”

  宋徽宗继续饶有兴致地往下看,时不时发出赞叹之语。

  其实这段话不是武松自创,而是引用谭嗣同的话。

  满清末年,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掀起洋务运动。

  对于制度改革的争议比宋朝更激烈。

  慈禧太后是守旧派,光绪帝是维新派。

  谭嗣同就是维新派的代表。

  武松引用谭嗣同的观点,正好合适,而且说得更激烈。

  “破因循之旧格,布简快之新条。”

  “嗯,好好好,这个武松果然不错。”

  徽宗合上卷子,欣然道:

首节 上一节 106/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