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92节

  无可奈何,董逸抱着剩下九份卷子回到阅卷室。

  国子监博士胡瑗和其他几人候着。

  “祭酒,枢密使定了名次吗?”

  董逸把卷子放在,叹息道:

  “定了第一、第二名。”

  “谁是第一?”

  董逸把撕开的卷子拿出来,说道:

  “李杰第一。”

  其他人追问道:“谁是第二?”

  “武松第二。”

  国子监博士胡瑗心里咯噔一下。

  恩州府解试的时候,胡瑗是主考官,他非常看好武松。

  这次省试,武松到了汴梁,按理说,他们应该见一面。

  但是为了避嫌,胡瑗一直忍着没去。

  听闻武松定为第二,胡瑗心里有些不爽。

  他觉得武松应该第一才对。

  “武松是哪一张卷子?”

  胡瑗追问,董逸说道:“就是那张:堡寨推进、步步蚕食、重金诱降、瓦解内部的卷子。”

  胡瑗找了一下,没见到。

  “卷子呢?武松的卷子呢?”

  董逸无奈地摇头道:

  “枢密使拿走了,他说..他要那张卷子,明日出发前往秦凤路。”

  胡瑗差点气炸了,嚷嚷道:

  “岂可如此、岂可如此!”

  “枢密使拿走武松的卷子,那便是定边良策,为何武松判为第二?”

  “武松明明就是第一,我要到圣上那里告状!”

  董逸心里也不爽,但是没办法。

  “胡博士,噤声!”

  “你到圣上那里告状,又能如何?”

  “武松虽然时务策判为第二,但还有两科,最后的名次尚未定下。”

  省试最后的排名按照三科平均分,所以武松还有翻身的机会。

  “祭酒,童枢密为何定武松第二?”

  “他说武松小气了。”

  胡瑗愤愤不平,讥讽道:

  “我看童枢密想占有武松的方略,才把他定为第二!”

  董逸皱眉道:“胡博士,慎言!”

  胡瑗冷哼一声,心中愤然。

  董逸安抚了胡瑗,继续审阅其他两科的卷子。

  阅卷不是轻快的事情,锁在院子里苦熬。

  胡瑗一份接着一份审阅,希望看到武松的卷子。

  可是看了数百张卷子,却不见武松的踪影。

  卷子经过专门的朱笔抄录,无法从字迹判断。

  但武松的朱子理学很有特色,只要见到,就能认出来了。

  童贯故意把武松判为第二,胡瑗只要见到武松的卷子,就把武松定为第一。

  看了又看,却总也见不到武松的卷子。

  胡瑗心中焦急的时候,一个审阅官惊呼道:

  “此子论述绝妙!”

  胡瑗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起身走过去。

  其他阅卷官也凑过来看卷子: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妙哉、妙哉!”

  “容我看看后面的答卷。”

  看完后面的答卷后,众人惊呼:

  “格物致知,这论述堪比那武松的存天理、灭人欲!”

  “大有不同,大有不同,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乃是理向外求。”

  “而这格物致知乃是内求,往内心求真理。”

  “这格物致知与《道德经》之说吻合,妙啊!”

  国子监祭酒董逸见他们说得热闹,也起身走过去。

  看完卷子后,董逸惊讶道:

  “居然有此论述!”

  就在这时,另一边的审阅官也叫起来:

  “这个考生的论述精妙至极。”

  “拿来看看!”

  审阅官把卷子拿过来,铺在桌上,只见卷首写着: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

  再往下看,论述的核心也是格物致知。

  看完后,董逸说道:

  “这是同一个考生的卷子!此子的学问一以贯之!”

  “呀,这论述比武松的存天理、灭人欲更上一层楼!”

  董逸之所说阳明心学比朱子理学好,不是因为朱子理学、阳明心学有高下之分。

  而是因为当今皇帝宋徽宗崇信道教,阳明心学更符合宋徽宗的品味。

  所以董逸才说,阳明心学胜过朱子理学。

  胡瑗内心一阵激动!

第73章 省试发榜,谁是第一?

  在恩州府的时候,武松曾经说过,等到春闱省试,武松有新的学说。

  当时胡瑗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存天理、灭人欲”的论述已经非常完美。

  要想突破这个学说,想出新的学说,非常困难。

  而且,武松没有名师指点,又那么年轻。

  看看其他稍有成就的学者,哪个不是到了50多岁、60多岁才有自己成体系的学说。

  武松还不到20岁啊!

  但是,当见到格物致知的学说后,胡瑗的嘴角终于压不住了。

  胡瑗脱口而出。

  所有人惊讶地看着胡瑗。

  大家都知道,恩州府解试,是胡瑗顶着转运使的压力,定了武松为第一名。

  可以说,胡瑗是武松的恩师。

  胡瑗说出武松名字的时候,所有人也震惊了。

  “武松不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吗?”

  “怎么又主张格物致知?”

  董逸也很好奇,问道:

  “胡博士,你见到这个?”

  胡瑗摇头,笑道:“去年在恩州府解试,武松就说,他有新的感悟。”

  “今年春闱,他当有新的论述。”

  “那时我还不信,今日见到这两张卷子,我信了,这一定是武松!”

  所有人都很想拆开卷子,看看到底是不是武松。

  董逸看着所剩不多的卷子,说道:

  “先阅卷,全部看完了再说。”

  胡瑗压住内心的激动,把剩下的卷子看完。

  其他审阅官也加紧阅卷。

  终于,所有卷子看完。

首节 上一节 92/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