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290节

  岑曼倩说明来意。

  “据我所知,金乡县的百姓被安排在城门一带。”

  李象眉头微皱。

  其实,每次洪水,最可怕的不是洪水期间,而是洪水之后。

  大部分时候,洪水期间只要官府疏通百姓,百姓都能及时离开,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

  而洪水之后,如何安置百姓,如何恢复农田等等,这才是重中之重。

  也有不少县衙不怎么理事,随便百姓自己恢复。

  比如这次金乡县,官府没有及时疏通百姓,以致于伤亡人数超过30多人。

  这还是李象这边调查到的不准确人数,实际肯定不止这个。

  还有,很多百姓逃亡到县衙城门的时候,不被允许进城,都被安排在城门,搭建简单的帐篷,甚至都遮挡不了雨。

  “当真?”

  “皇孙息怒,下官完全不知!”

  岑曼倩吓了一跳,当场就跪下。

  “起来说吧。”

  李象虚手扶了下。

  岑曼倩不知也正常,毕竟是两县之间的事,他之前还是空架子。

  “谢皇孙信任。”

  岑曼倩擦了擦额头汗水起身。

  吓死了,竟然还有这样的内幕在里面。

  “权别驾,你先下去休息会,顺便喊狄仁杰来,临时小组暂时不解散。”

  李象望向权万纪道。

  “是。”

  权万纪最近都没睡好,脑子有些乱,不知道将要错过一桩大功劳。

  “具体死亡数据可有?”

  李象等狄仁杰到来,再问岑曼倩。

  “据我所知,死亡人数超过两百人。”

  岑曼倩语气变得低沉,只觉得心发堵。

  要是他认真勘查运河,第一时间修补,说不定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你们刺史具体要我怎么接纳?”

  李象心中一叹,再问道。

  “如果能安排进城最好,不能的话至少施粥,不至于饿死。”

  岑曼倩吸了口气,正色道。

  齐州和济州是两个不同的州,金乡县的百姓流离到长清县,对长清县来说,相当是流民。

  流民,理论上来说,是不允许进城的,因为会对城中的治安造成很大的威胁,难免会有人作奸犯科。

  “时间期限呢?”

  狄仁杰插话道。

  他听说,除了济州,还有其他州也坍塌了。

  如果救济济州百姓,说不定其他州县的百姓知道,也会往这边来。

  这会对齐州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刺史大人的意思是,恢复州县各村后,立即接回去。”

  岑曼倩低下头,突然生出愧疚之心。

  来的时候他没多想,现在却觉得自己是冤大头。

  济州刺史没有给期限,那就可能是无限期,对齐州来说很不公平。

  明明是伸了援手,最后可能会惹得一身骚。

  “皇孙,济州刺史不厚道,我们不能接纳。”

  狄仁杰冷哼道。

  当他们齐州的官员都是傻子吗?

  一旦开始接纳,济州那边没有接回去,他们就得一直支援,中途突然中断,纯是好心做坏事。

  岑曼倩更加羞愧。

  “这样子,你回去告诉你们刺史,济州的百姓齐州可以接纳,但要将他们户籍全部转来齐州。”

  “如果找不到户籍也没关系,要他本人写一份承诺书送来给我。”

  李象想了想道。

  狄仁杰闻言,嘴皮子动了动,最终合上。

  县与县之间的百姓,是不能随便迁移的,手术非常繁琐。

  能扩大本州县人口,一般只有两条渠道,一是鼓励生育,生多一些;二是收纳流民。

  第二条很少州县愿意做,因为牵扯到的问题很多,一旦做不好,就会在政绩上留下一败笔。

  “下官这就回去办。”

  岑曼倩沉吟了好一会儿,当即应声而去。

  可能会得罪济州刺史,但他更不想得罪李象,

  而且李象此计也算是帮了他,不然拒绝他也可以,他落得办事不利的评价。

  “皇孙,你真想接纳他们?听说流经其他州的运河也他坍塌了,如果都涌来齐州,难免会出现很多混乱!”

  狄仁杰等人走远,当即说道。

  迎接流民进城,需要很大的魄力,他自认做不到。

  “想升官吗?”

  李象笑问道。

  “想也不是这么冒险的啊。”

  狄仁杰愣了下,没好气道。

  “不冒险,怎么能升上去?”

  “此时若了,你最低也能接替薛大鼎的位置,说不定齐州还能恢复上州资格。”

  李象正色道。

  有难度的事才要做,没难度的事做来干嘛?

  “你当真?说说你的想法?”

  狄仁杰皱了皱眉道。

  “第一,开荒;第二,开办工厂;第三,增加岗位。”

  李象相继竖起三根手指。

  “开办工厂怎么回事?”

  狄仁杰眉头皱得更深。

  “比如说茶叶,现在都是在各茶庄自行运作,如果置办工厂,将所有采取的茶叶送到同一个地方,由工人生产,给予工资......”

  李象没想要走资本道路,只是当前正好可以安顿流民,扩增齐州人口。

  最最重要的是,那些被接纳进来的流民,当然会对他信任和忠诚。

  他日若是要招兵买马,未尝不是一批奋勇杀敌的猛师。

  “房屋怎么解决?”

  狄仁杰指出关键问题。

  粮食现在刺史府存了不少,可以支持一段时间。

  但是一大批人进来,怎么住成为一个巨大问题。

  “先统一安排,再局部盖房子,不听话的就赶出去。”

  李象正色道,顿了顿又补充:“不会有太多人愿意离家背井的,更多人会在洪水退去后返回家乡。”

  狄仁杰闻言念头顿时就通了。

  确实,现在不是乱世,洪水过后,肯定会很多人返回家乡,自行谋生。

  真正愿意留下来的,估计十不存一,都是回去活不下去那种。

  人数少,接纳分配到各县,问题也不大。

  “是吧,里面有泼天的功劳!”

  李象笑道。

  “那就干了!”

  狄仁杰郑重点头。

  随即,李象就安排狄仁杰负责此事。

  长清县县令王云帆很快收到李象的命令,要求开城施粥,其中的粮食刺史府负责。

  实际上,施粥的队伍也是刺史府安排过来,王云帆只需要维持治安,确保赈灾队伍的安全。

  但是对于李象的另外一个目的,王云帆只觉得一阵头痛,但还是按照李象的命令去执行。

  现在各县对李象的命令,几乎是不会阴奉阳违。

首节 上一节 290/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