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293节
都要饿死了,还要听狗官啰嗦,谁愿意啊。
“主要说两件事,不会耽误大家吃用。”
“第一件事:齐州可以接纳大家进城,但进了城就得落户齐州。”
狄仁杰站在高台大声喊。
第二件事还没开始说,下面流民就嚷嚷起来。
“落户齐州有没有田分?”
“我们原来户籍的田地还是不是我们的?”
“落户齐州还能不能回济州?我们是济州百姓啊。”
吵吵嚷嚷的,瞬间成了菜市场。
狄仁杰费了很大的劲,又在衙役的配合下,才勉强平复现场。
“你们是以流民的身份进城落户,暂时不会有田,但后续会分配......”
狄仁杰的话又是没说完就被打断,流民们的情绪更加激烈。
“狗官!”
“我们不是流民!”
“你们官官勾结,想霸占我们田地!”
“施粥,快施粥,饿死了,能不能施完粥再说事?”
流民即是黑户,不但官吏可以随便压榨,就连小民都可以欺负他们。即便被人坑骗钱财,也没法去衙门打官司。
眼前之民不认为自己是流民,只以为自己是恰逢灾情,到此处暂时避难而已。
故而听到狄仁杰称呼他们为流民后,场面变得混乱,饿得受不了的流民更是向前逼去。
狄仁杰被气得半死,两州之官怎么官官勾结?
他懒得再让他们平静下来,大声将第二件事道出:“第二件事:这次赈灾还会持续半个月,请大家尽早决定是入户齐州还是返回原户籍地。”
流民已经乱成一团。
有人挤到最前面去,要求衙役打粥,被衙役呵斥后发生冲突。
砰的一声,一大桶粥被推倒,现场顿时哗然一片。
另外的队伍见状,非但没有消停,反而一副要抢食的模样。
或许是担心,弄倒了一桶粥就可能会分不到,都担心自己会饿肚子。
一时间,有人大打出手。
“住手,给我住手!”
狄仁杰连喝几声,从高台上跳下,尽力维持秩序。
却被疯了的流民推倒,摔倒在淤泥里,浑身顿时湿透,气得他破口大骂。
“给我打,谁敢抢往死里打!”
狗日的,还没有进城就这副模样,进了城不得真的抢城里百姓粮食?
接纳个屁!
在场维持治安的衙役当即掏出棍子,朝抢粥的百姓砸去。
“啊!”
“打人啦!”
被打中的流民惊得后退。
好一些流民顾不上抢食,纷纷躲开。
只剩下有些平时嚣张贯的,试图和衙役交手,但很快跪下求饶。
有时候,怀柔政策没用,只有铁血手段才能真正镇压。
“全他娘的排队!”
“老子齐州的,你们济州的,救济你们已是大恩大德,你们还不知足要抢是不是?”
狄仁杰依旧怒火中烧,但忍着气也将衙役也喊停手。
不管是畏惧还是羞愧,这一刻大多数流民低头,只敢低声嘀咕。
“你们既然不承认自己是流民,就给老子听好,齐州的赈灾只持续半个月,之后滚回你们济州,要你们父母官赈灾你们!”
“承认自己是流民的,不想再回的齐州才会接纳你们,但进了城就要听话,需要服从安排!”
狄仁杰重新回到高台上,怒视着下方一众流民。
又有流民不满,但狄仁杰已经不理他们。
要留要走随便,齐州已经仁至义尽。
难道还想齐州一直救济不成?
第172章 雪白的盐,雪白的银
李象得知长清县的情况后,下令责罚了狄仁杰。
本来主动赈灾是好事的,被这么一闹,不知会被多少眼睛盯上。
大多数城池都不给流民进城,就是觉得做好好处不大,做坏了后果严重。
故而李象还特意跑一趟长清县,出城安抚从济州而来的流民,告知他们入城除了不能立即得到自由外,肯定会衣食无忧。
一众流民心中确实是有怨气的,但当得知李象亲自出现之后,好一些跪下高呼万岁,怨气再无。
李象现在在本州以及邻州的声望挺高的,民间很多百姓都喜欢称呼曲辕犁为李象犁。
回到长清县衙,李象将狄仁杰喊到一旁。
“可有怨言?”
李象望着他道。
“没有,事后我也后悔。”
狄仁杰讪讪赔笑,给李象斟茶倒水。
真正的后悔是李象下令责罚他后,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对流民发脾气有什么用?他们被洪水冲毁了家园,够可怜了,要体谅点才是。
而且守城的说不定是柴令武安排过来的人,被柴令武知道,难免会上书朝廷弹劾他。
实际上,弹劾狄仁杰的奏章已经在前往朝廷的路上了。
“你明白就好。”
李象示意他坐下。
两人又对这里的流民如何安排进行商讨。
最终,两人决定,救济期间,每天都可以接纳流民加入齐州,但只允许上午提出,因为下午会送回历城。
长清县已经有一批孩童和妇孺,故而李象回去的时候就安排一起回去。
“接下来半个月你注意点,别让人抓住了把柄,弹劾你一把。”
李象离开前,将狄仁杰拉到一旁叮嘱。
“我知道了,放心吧。”
狄仁杰羞赧,催促李象赶紧离开。
首批流民不多,总共也就九十多人,其中16个无家可归的孩童,43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剩下的都是些妇女。
这些妇女并不是全都没有家人,而是忍受不了在城外冷飕飕,感染风寒等原因提前被接纳。
李象带队将他们带回历城,交给徐慧负责。
“你喊上司户参军,登记他们的基本信息,那些妇女如果有孤寡的,可以询问是否愿意嫁人。”
少年队里很多民兵都是单身的,他们在城里没有产业,也没有田地,娶媳妇估计很难。
故而李象优先将考虑他们,也算是给那些作为流民的妇女们找个家。
大唐虽然男尊女卑不是非常严重,但单单女子生存会比男子难数倍。
另外,十一岁以上的孩童,无论男女,直接编入少年队,以下的送到茶庄帮忙。
最难安排的其实是老人,帮忙不到什么,几乎可以说是拖累,但肯定不能不管。
于是李象决定建一个慈养院,用于安置老人和太小的孩子。
此举立即遭到权万纪等人的反对。
“皇孙此举仁义,但却会给齐州带来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
“而且外来流民能进慈养院,本地老人是不是也能进?”
不患寡而患不公。
本地老人都没享受到的待遇,没理由想给外来者享受。
“你们想多了,我是用自己的钱养育他们,并且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进慈养院。”
“至于当前还没到年龄的,会相应安排从事各种工作,发放月俸,保证正常生活。”
李象提出的慈养院,是准备将他们安排到一家大宅子里。
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可以安享晚年,吃用李象自掏腰包,反正也用不了多少钱。
还没有超过六十岁的,则安排到即将准备建的工厂里,吃住也安排在工厂里。
当前李象准备建两个厂,细盐加工厂、煤炭加工厂。
煤炭主要是制造蜂窝煤,天气快冷了,这玩意很快就用得上。
当然,李象也不知道蜂窝煤怎么造,但他知道原理,会有一批人为他研究。
之前让徐慧创办研究院,目前已经找到了十六个人,在奇技淫巧方面颇有研究。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