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292节

  见众人默不作声,李世民望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咳了声:“所谓军事化管理是何策?”

  “是以士兵的方式去训练,还只是看管他们而已?”

  李泰闻言,嘴脸微微上扬,长孙无忌虽然没直说他刚才的问题,但显然也是在说李象的表达不明,同样是说奏章的问题。

  “自然是看管而已,不然齐州有那么多钱训练他们?”

  “流民十有八九是妇孺儿童,训练他们作甚?打仗?”

  还是李承乾反驳。

  今日的他是李象铁杆支持者。

  “谁又能确定呢?这般凌磨两可的请求可不可取,齐王乱历历在目。”

  长孙无忌淡淡道。

  “舅舅的意思是暗指李象要造反?”

  李承乾脸微沉,怒道。

  但他生气不是因为长孙无忌暗指造反,而是长孙无忌的态度。

  长孙无忌的态度显然是疏远他,至于有没有偏向李泰就不得而为之了。

  “非也。”

  长孙无忌摇摇头,不再说下去。

  “玄龄以为如何?”

  李世民转而望向房玄龄。

  “臣以为,需要谨慎。”

  房玄龄的态度和长孙无忌一样。

  李承乾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发誓登基后定然将他们全部杀了。

  “圣上,臣以为可以发文齐州,让皇孙解释其中详细。”

  魏征插话道。

  “可。”

  “贩盐权呢?”

  李世民颔首,再问道。

  众人默然,意见难得一致。

  毕竟奏章没申请拨款,那就不用拨款。

  而不拨款,那齐州又要赈灾,肯定得给好处才是。

  故而都默认给予贩盐权。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贩盐权只是给李象,而不是给齐州刺史府。

  给一人,而非当地官府,不然官府再分配贩盐权。

  李承乾回到东宫,将千牛备身贺兰楚石喊来:“把这封信给你岳父。”

  侯君集当前身无官职,被罚在家里反省。

  原因是贞观十四年的时候,身为兵部尚书的侯君集为行军总管,出兵高昌国,将其灭掉后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并纵容士兵烧杀掠夺。

  班师回朝事情泄露,差点要下狱,岑文本以功臣大将为由,最后免掉所有官职,并罚在家里反省。

  齐州,刺史府。

  “没能蒙骗过关。”

  李象看完朝廷的批复,摇头失笑。

  他是故意写成那样子的,表达他的不满,目的是浑水摸鱼。

  开城门放流民进来,为了不对城中百姓造成影响,李象决定对他们进行军事化管理。

  即先安排到同一个地方,安排人手看着。

  然后李象就想借此机会,光明正大训练一支军队出来。

  可惜,朝廷要他解释其中详细。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李象还有另外备案。

  “皇孙,淄州那边有流民涌到临济县,县令上书询问如何应对?”

  权万纪拿着一封奏章,向李象汇报最新水灾情况。

  他和薛大鼎还在十二时辰轮流值班。

  “淄州不是没运河坍塌吗?”

  李象眉头微微一皱。

  淄州地少,经过它的运河相对也短,故而幸运躲过一劫。

  “淄州地少,是青州运河坍塌,流水经过淄州,对淄州百姓造成了影响。”

  权万纪还表示,因为长清县最先赈灾的原因,淄州那边似乎有意引导流民前往齐州。

  之所以说是似乎,是因为没有证据,但流民却很快得知齐州这边赈灾,第一时间往这边来了。

  “向临济县县令发文,着令其开仓赈灾,刺史府不日将送粮食过去。”

  李象朝一旁的徐慧吩咐,没让权万纪回去再写公文。

  名义上是体恤权万纪辛苦六小时值岗,实际上是剥夺他的部分权力。

  权万纪对此表示过愤怒,但被李象以紧急事项为由不予理会,公务依旧是徐慧处理。

  紧急情况,紧急处理。

  “再着令长清县的狄仁杰,告诉他可以将流民放进城了,但要说明落户齐州,原户籍所属地在和他们无关。”

  李象又下了条命令给徐慧。

  朝廷那边虽然还没有批复,但灾情肯定是耽误不了那么久的,反正奏章回去告诉清楚就行。

  这天气是越来越冷,流民等不了那么久的。

  长清县。

  狄仁杰和王云帆相聚一堂。

  因为狄仁杰只负责赈灾,不插手王云帆的政务,故而双方相处很恰当。

  “狄司马,县尊大人,城外又来了一批流民。”

  有衙役禀报。

  自从长清县开始赈灾后,就一批批流民涌来。

  一开始只有上百人,现在看规模已经超过千人,而且还可能会继续到来。

  据有些流民吐露,他们前往本县城求援的时候,被挡在门外,被告知长清县会收留他们。

  本县也不是没有开城赈灾,但其粥如水,根本就吃不饱,又听说长清县不仅粥不扶筷,还允许十岁以下的幼童,以及受伤的妇孺进城。

  于是都往这边赶来!

  是的,长清县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城门迎接流民,但对于孩童和妇孺,又有另外的政策,愿意进城的安排在长清县城西的荒地上,有专门衙役看守着。

  “济州灾情到底有多大啊?”

  王云帆顿感头痛,转而望向狄仁杰。

  虽说刺史府那边安排狄仁杰过来全力赈灾,但太多流民在城门下他也慌。

  不仅会影响长清县的正常运行,还可能会给城外的百姓带来一定的麻烦。

  人越多,越担心出现问题。

  “从目前来说,济州的灾情很大。”

  狄仁杰当作没看出王云帆的担心,他在等李象的命令。

  接纳太多人,他也怕出现问题,毕竟都不是本州人士。

  “狄司马,刺史府公文。”

  又有衙役进来,呈一份公文到狄仁杰手里。

  狄仁杰看完,心中愁云顿消,笑着递给一旁的王云帆。

  “王县令,还请全力配合。”

  王云帆看完,也露出笑容,表示会全力配合。

  公文的内容同样很简单,只说了两件事:一是得到朝廷的允许,接收流民;二是所有流民转移到历城县。

  对于王云帆来说,没有比将流民全部带走更好的结果,故而非常乐意配合。

  轰隆一声,城门打开。

  从济州各处赶来的流民,瞬间就激动起身。

  虽然每天都有一碗粥喝,但只是饿不死,肚子都很饿的。

  “排队,排队,都排队!”

  有衙役推着敲着锣鼓,大声指挥着现场。

  提前到来的流民已经有了一定规矩,但后来者不知,纷纷涌过去。

  虽发生了些争执,但没有闹事,很快恢复平静,有序排队。

  “诸位,先静一静,皇孙有命令!”

  狄仁杰来到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示意下方流民安静。

  高台其实没多高,也就半米而已,主要是让一众流民看得清楚狄仁杰。

  话落,原本不安静的流民更加不平静,吱吱喳喳,甚至有人破口大骂。

首节 上一节 292/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