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324节
实际上,李象也是和对方谈白盐的问题。
最终莱州刺史笑着送李象上船,表示很快划出一块晒盐地。
紧接着是密州、青州、淄州......凡是临时大都督能管辖的地方,李象都一一光临,亲自交谈。
慰问的理由很好,错过了今日,以后只能安排下面的人去谈,必定不会有那么顺利。
而反响也非常好,各州都愿意和李象合作,毕竟几乎是零风险、送钱的买卖。
不过李象只在登州、莱州、密州、青州四地建立晒盐的地方。
其他州都不靠海,无法利用其地势晒盐。
回到齐州港口已经是深夜,上了马车的李象就枕在徐慧的美腿上昏昏入睡。
太累了,今天水路两地赶路,差点没把他累死。
好在,成果斐然,累得其所。
......
次日,京城,皇宫。
八百里加鞭的战报落到太极殿上。
李世民正在上早朝,故而战报直接呈现到朝堂里。
此时满朝文武旧事重提,聊起李世民御驾亲征的事,反对支持各半。
有人以为粮草不够,有人以为开春天冷不宜动兵,更有过分者表示皇帝年岁已高。
但随着传令兵到来,太极殿很快鸦雀无声,目光齐刷刷落在传令兵身上。
“喜报,登州大捷!”
传令兵的声音响起太极殿。
“好!”
李世民闻言,当即喜形于色,让将战报呈上来。
“好,好,好,高句丽全军覆灭!”
“朕就说高句丽不足为惧,朕已决定,明年开春朕就御驾亲征,此事无需再议!”
一群家伙以为他老了不中用,他正当壮年,定能灭了高句丽!
群臣哗然,随即奉承声如雷,笑声洪亮,纷纷询问其中细节。
“由太子开始,传阅诸公。”
李世民笑着将战报递给王德,王德当即将战报拿给李承乾。
李承乾恍惚了下,随即心头一喜:莫非是象儿又立了大功?
往日,朝廷急报,传阅都是先经过三省主官之手,然后才到他手里。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轻微变化,满朝文武看在眼里,却是各有猜测。
很多时候,简在帝心。
李承乾接过战报后,快速翻阅,很快神色一震,面露狂喜。
战报是登州都督刘仁轨亲笔,不带个人情绪,完全是描述战争情况。
登州五艘战船阻挡高句丽七艘战船,被击沉一艘战场后,李象亲率三艘战船和十六艘民船从后包抄,用民船对撞战船之术,再借用猛火油点燃战船,高句丽全军覆灭。
再细化一点就是,李象支援来的及时,高句丽七艘战船上千人,全军覆灭!
“天佑我大唐!”
李承乾将战报递给一旁的房玄龄。
身后的李泰急不可耐,却也只能眼巴巴看着战报落到房玄龄的手。
不会又是李象那小子立了功劳吧?
“打出了我大唐的威望!”
房玄龄很快递给高士廉。
“不愧是皇长孙,圣上诸孙之长!”
战报到魏征手里的时候,他毫不忌讳点出李象的名字。
满朝文武恍惚了下,更加好奇战报的内容了。
李世民有荣与焉,喜笑开颜。
随后,战报由王德大声朗读出来,群臣哗然,万岁声不断。
“布告天下,散朝!”
李世民笑着离开朝会。
正常的打仗,有兵部和各司审核和讨论,封赏无须他操心。
消息从朝会散布出去,长安城很快就得知登州大捷,皇长孙李象带兵全灭了高句丽犯兵。
“皇长孙是谁?”
“对,谁啊?怎么以前没听说过?”
“没听说过就是你们孤陋寡闻,皇长孙是太子殿下长子,如今齐州刺史。”
“曲辕犁知道吧,民间百姓也叫李象犁,就是百姓为了纪念皇长孙,取其名命名。”
“前不久河南道五州大水,运河坍塌,为齐州安然无恙,皇长孙提前上书朝廷未得到重视,大水期间皇长孙开仓赈粮,还收纳了很多受牵连的灾民。”
这一日,李象名声鹊起。
随后,又数封战报进入皇宫,到李世民手里。
大捷之后,喜报不断,有真实记录战况的,也有拍马屁的。
其中,还有长孙湛等人弹劾李象乱用猛火油的。
“圣上何事龙颜大悦?”
杨淑妃端着莲子羹出现。
三十多岁的她,盘着一头独特的发型,扭着丰盈的身姿,一颦一笑皆是妩媚。
若是十八岁的李世民,这时候的杨淑妃......若是二十八岁的李世民,这时候的杨淑妃......
但现在李世民已经四十出头,只是抬头望了眼就收回目光,仿佛手中的战报比眼前的女人更香。
韦贵妃渐渐不受宠后,杨淑妃承担起关心圣上的重任,不过她依旧没能得到暂代皇后管理后宫之权。
“那逆孙竟有如此魄力,不坠朕天可汗之名。”
李世民笑呵呵将战报递给她,接过莲子羹吃下。
若是战报无误,敢带领民船冲撞战船,这点颇有勇猛。
故而听到魏征最先夸赞李象后,他顿感有荣与焉,有个好孙子。
“真不愧是圣上长孙,做出了表率呢。”
“其他皇孙当向其看齐才是。”
杨淑妃故作惊讶,连夸李象。
实际上,朝会的事她已经知晓。
李世民虽然禁止后宫参政,但没说不能了解朝事。
想要伺候好皇帝,使其龙颜大悦,自然得这个懂,那个也懂才行。
“是啊。”
李世民感叹。
那个逆孙除了之前气他令他不满之外,各方面都挺不错的。
外派齐州,不仅将齐州治理得好好的,政治手段表现不错。
高句丽突然侵犯,带队支援,还将敌军战船都灭了,军事手段也不错。
诸位公主中,襄城公主做出了表率。
诸位皇孙中,李象做出了表率。
诸位皇子中,李世民眉头微皱。
“当教各位皇子多些生育皇孙,培养更多更强的第三代才是。”
杨淑妃接着笑道。
李世民笑着点头,深以为然。
第二代定型了,第三代可以考虑着重培养。
“恪儿王妃杨氏前些日修书与臣妾,提及有身孕无法服侍恪儿,臣妾听闻兰陵萧氏有一女孝顺有礼,想让恪儿回来见一见,圣上以为如何?”
杨淑妃说到最后,带着伤感的语气道:“恪儿赴任蜀地后,臣妾已是多年未见他,每晚夜深人静,总忍不住思念,如今也快上元节。”
说那么多,其实就是想儿子回京。
“不说朕都忘了,都快上元节了,那就让恪儿回来吧,朕也怪想念他的。”
“王德,再给李象也发个通知,办完事就和长孙湛他们回来提前过节,顺便把猛火油也带回来。”
李世民颔首,让王德下去操办。
所谓的办完事,就是战局彻底稳定下来,也是收回李象临时大都督的时候。
......
东宫,神花殿。
李承乾下朝后就撑着拐杖到来,笑容满面的样子让谁都觉得意外,但又不敢询问。
李承乾见到刘雪莹后,当即笑出了声,热情地将其抱住:“雪莹,你给孤生了个好儿子!”
刘雪莹愣了下,她还是第一次听到李承乾喊她“雪莹”,回过神后连忙询问缘由。
得知是儿子又立了大功,又喜又担忧,打仗呢,一不小心会出人命的。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