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371节

  “我稍后开始安排人在各地收购粮食。”

  李象点点头道。

  “都督府会保护你的人安全。”

  柴令武颔首,说完却是一愣,都忘了李象创办了无双营。

  一千士兵啊!

  “那就谢谢柴司马了,劳请保证他们的安全。”

  李象颔首道。

  他安排了人收购粮草,负责安全肯定得是都督府的人。

  人都是他出了,都督府还有什么意义?而且无双营还有其他事要做。

  柴令武嗯了一声,没再说其他,心情复杂离开。

  等人走了,李象将田松德喊来。

  李象是要调他到历城县当县丞,但需要走流程,估计要两个月吧。

  主要是李象要他先教会苏瑰。

  李象吩咐道:“你安排一下,在州县各地收购粮食,有多少要多少,不要压价。”

  “啊?”田松德讶然。

  “有问题?”

  李象不解道。

  “上元节过后没多久,各地的粮食都涨价了不少,我还以为是天气冷,农作物不易生存先涨一波,原来是有事发生?”

  田松德道。

  “这些世家,消息真是灵通,你先给我报个价格,以及和上元节的价格对比。”

  李象吸了口气,眼神一冷。

  这些世家真厉害,早就知道李世民御驾亲征要从河南道筹备粮草?

  田松德应声离开。

  “可以考虑去邻州查查粮价。”

  一旁的徐慧建议道。

  李象颔首,让她安排她哥徐齐婴去。

  长安城。

  旌旗招展,龙蠹飞舞。

  五万大军开拔,浩浩荡荡东征。

  李世民御驾亲征,为行军大总管,李靖为左行军副总管,李绩为右行军副总管。

  程咬金、尉迟敬德等号一些名将跟随作战,李世民意在一举将高句丽打垮!

  不出意外,李承乾留守监国。

  但命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辅助,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魏征、萧瑀等大臣顾命。

  即使李承乾虽然如愿监国,但被限制得很严重。

  东宫,崇教殿,朝会改在此处。

  “圣上御驾亲征,兵部不得怠慢前方战事,任何消息需汇报孤与魏王与晋王。”

  李承乾坐镇太子之位,语气平淡,铿锵有力。

  群臣表情微变,交换眼神。

  圣上才刚出城,太子殿下就迫不及待扶持亲信?

  “殿下请放心,兵部定会十二时辰待命。”

  其中一位兵部侍郎出列。

  李承乾没立即回答,沉吟片刻道:“孤着实担忧前方展现,原兵部尚书侯君集沉积已旧,孤欲由其暂代兵部尚书一职,诸位以为如何?”

  出列的兵部侍郎当即说道:“殿下放心,兵部承受得住压力!”

  李承乾淡淡道:“可立军令状?”

  这位兵部侍郎不敢接话了。

  “臣弟以为不妥,侯君集犯错革职,圣上尚未首肯。”

  李泰出列,正色道。

  话落,当即数名臣子出列反对,表示不合规矩等等。

  “那就算了。”

  李承乾摆摆手。

  李泰和那名兵部侍郎回列。

  气氛略显躁动,不再像一开始那般安静。

  “禁军大统领李君羡随圣上而去,孤欲另立新任人选,确保皇宫安全,诸位以为呢?”

  李承乾接着说道。

  群臣哗然,已经是低声议论。

  先是图谋兵部尚书,接着又想指染禁军大统领。

  殿下,您是不是急了点?

  “禁军大统领一职素来由圣上亲自任命,臣以为不妥。”

  高士廉扫了眼晋王,见其低头没有出列的意思,上前道。

  “那就算了。”

  李承乾摆摆手,高士廉回列。

  群臣的又是微微变化,交头接耳,不似朝会。

  太子监国,两条提议都被否决,亲近太子的朝臣愤愤,非亲近太子的朝臣幸灾乐祸。

  议论些许事情后,李承乾再次说道:“孤东宫太子左右卫率空旷多时,孤欲从军中挑选两人担任,诸位以为如何?”

  太子左右卫率府,最高主官为太子左卫率和太子右卫率,乃正四品大员,权柄很大。

  李泰眉头直皱,先朝李治使眼色,见李治没回应他,又向长孙无忌使眼色。

  然而,长孙无忌也是没有回应他,低眉顺目,像是没有看到一样。

  李泰只能出列:“臣弟以为不妥,父皇在时,一直不设立两职。”

  一连三次提议被驳回,群臣望向李承乾的眼神微变。

  李承乾没有发怒,悠悠走落阶梯:“这个监国之位孤坐不了,魏王来坐吧。”

  群臣哗然。

  李泰当即说道:“臣弟不敢。”

  李承乾摇摇头:“哪里不敢?孤担忧前方行军情况,欲请原兵部尚书暂代被驳、为皇宫安全提议另立禁军大统领人选被驳,孤现在连孤的东宫官员也不得任职,孤还监什么国?”

  “就让魏王来监国吧,他要是不敢就让晋王来,晋王要是不敢就不监国了,不上朝也不碍事,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散朝吧。”

  撂担子不干了?

  但还别说,这一招很有用。

  当即一群朝臣出列,劝李承乾三思。

  李泰脸色难看,他明白了,李承乾目的其实是太子左右卫率,前面不过是为了铺垫。

  “咳,臣以为,东宫的官职当由殿下任命。”

  房玄龄出列,干咳了声,现场渐渐安静下来,他才说道。

  群臣再次哗然,但没人站出来反对。

  李承乾取得了他想要的。

第210章 李象积极备粮,外地粮商干扰

  每逢战事,粮食总会涨价。

  一般是战争爆发之后涨,也有时候是战前就涨了。

  战前就涨价的情况最恶劣,那些人和强盗没什么区别,简直就是发国难财。

  次日,徐齐婴从邻州回来:“大多数没涨价,少数几家涨了两三成。”

  昨天田松德也表示,城中的粮价大和之前相比,大概涨了三成。

  “你带人去临州收购粮食,收购便宜的,越多越好。”

  李象给徐齐婴安排任务,让他从刺史府里带人。

  接着又将田松德喊来:“你将粮商喊来。”

  很快,历城大大小小的粮商被喊来,有将近二十人。

  大多数都是城中的世家旁系,只有寥寥几个是白手起家。

  “你们涨价的理由是什么?”

  李象直言,兜兜转转不适合他人设。

  面对几个粮商都要绕弯子,他要对不起国公身份。

  “听闻圣上要御驾亲征,粮食从我们齐州一带筹备。”

  “上一年受水灾影响,今年天气寒冷,作物收成肯定不行。”

  “见大家涨价,我也跟着涨价。”

首节 上一节 371/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