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372节

  众粮商七嘴八舌,理由有好几个。

  第一个理由占据了七八成人,皆出自世家。

  “你们世家的消息真灵通,国难财都被你们发了。”

  李象扫了他们一眼,语气微冷。

  “这怎么能说是发国难财?我们是跟市场价变化的。”

  “供求关系导致价格关系,我们收成好的时候粮价也会跌啊。”

  “皇孙不会只看到我们涨价盈利,没看到我们跌价亏损吧?”

  众粮商你一句我一句,现场跟菜市场差不多。

  “安静。”

  李象敲了敲桌子。

  现场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

  “你们这些世家的可以回去了。”

  李象淡淡道。

  世家的买卖从来没有亏的说法,只有赚多赚少。

  他们的粮食都不知道是哪年低价买进来的,都是等着价高的时候卖出去。

  像上次那样,几个世家联合起来,城中的物价顿时就暴涨,虽然时间短,也让他们大赚了一笔。

  一众世家粮商面面相觑,最后离开刺史府。

  留下来的只有六人,李象让人搬来他们的资料后,又驱赶了两人,就剩下四人。

  “你们都是白手起家的粮商,要不要和官府合作,做大做强?”

  李象让人上茶。

  刚才人多,吵个不停,他连茶都不想上。

  “皇孙的意思是?”

  一个叫赵平津的中年粮商问道。

  “你们在齐州受世家打压,经营得很困难吧?”

  “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在齐州的一天,你们不再受他们打压。”

  李象开出条件。

  “皇孙是想我们降价?”

  赵平津几人相视一眼,就意识到李象的想法。

  李象颔首。

  赵平津几人顿时就为难了:“如果我们降价,历城就再无我们容身之处啊。”

  粮商之间虽有竞争,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还是懂的。

  今日他们受李象的好处或者压迫降价,他日就会遭到城中其他粮商的报复。

  都在历城,抬头不见低头见。

  而且,他们也想趁此机会大赚一笔。

  李象道:“你们可以不降价,官府收购的时候给个低价就行。”

  赵平津说道:“那也一样啊,他们都会知道的。”

  李象冷笑:“批发都有个批发价。”

  几人见李象恼火,不敢说话了,但也没有同意。

  “千禧茶叶铺缺少几个代理商,可以低价批发给你们。”

  李象一看就知道这些商人都奸诈得很,没看到好处不愿松口。

  他倒是想采取强硬政策,但总不能直接将他们的粮食抢过来吧?

  历城因为炒茶和白盐以及蜂窝煤的出现,经济情况比往日更好,就出这样的事,商业不用发展了。

  “请问皇孙要多少粮食?”

  赵平津四人心动,当即松口询问。

  李象道:“全部。”

  此次东征高句丽,最终兵力是十万。

  李世民行军带了多少粮草不知,但要求李象这边凑备三十万石。

  三十万石粮食,整个齐州都凑不到这么多粮食,得从邻州购买。

  四人商议片刻,最终只肯出售八成的价格,以非常低的底价出售给官府。

  不过底价不是李象谈了,李象不懂里面的深深浅浅,让田松德和他们谈。

  郑氏宅邸。

  郑向秋正组织家里的人才在盐池里,研究粗盐如何变成白盐?

  他们第一批出售完李象的白盐,整整赚了十倍!

  没错,是盈利了整整十倍!

  郑氏家大业大,天下都有他们分支,故而他们没有统一出售,而是分开各地高价卖出。

  白盐出现时间尚短,各地知道甚少,不知历城白盐价的便宜,故而卖得超级高价。

  现在,他们正在等李象的第二批白盐,同时也在自己研究。

  研究出来越早,他们赚的就越多。

  “族长,刘倩那边传来消息,说与我们白盐的合作终止。”

  郑安伯匆匆赶到郑向秋跟前禀报。

  上元节之后,他向郑向秋讨了门差事。

  原本齐州郑氏族长之位可能会落在郑安伯身上,郑向秋为了提防他,也做给旧臣看,将其留在身边做事。

  “什么?”

  郑向秋惊得差点摔倒在盐池里:“怎么一回事?”

  郑安伯道:“我打听了下,可能和粮食涨价有关,另外我还打听到,赵平津他们低价批发了粮食给官府,似乎还得到千禧茶叶铺的代理权。”

  “这狗日的,是逼着我降价啊!”

  郑向秋一听,就知道刘倩是受李象指使,逼他粮食降价的。

  可他一降价,不是又要得罪其他的世家?

  前面郑氏刚对不起其他世家,又因为掌握出售李象的白盐,引人嫉妒。

  现在......郑向秋望着郑安伯道:“你说我们该不该降价?”

  郑安伯道:“粮食再怎么涨价,也不及一批白盐赚的多。”

  郑向秋明白了,但他也不甘心被李象拿捏。

  郑安伯见状道:“在齐州,想要和他正面对抗有点难了,但其实,可以从外部下手。”

  郑向秋眼神一亮,追问道:“如何从外部下手?”

  郑安伯道:“请外地粮商来收购,把价格拉起来。”

  郑向秋喃喃:“外地粮商拉起来的价格,和我们无关!”

  郑安伯笑着应是。

  郑向秋拍了拍郑安伯的肩膀,很是满意。

  他一方面提防着郑安伯,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郑安伯做事厉害。

  李象把郑向秋送走后,当即以刺史府名义发布公文。

  即日起,圣上御驾亲征凯旋归来前,齐州境内所有粮商不得以任何理由涨价!

  条文霸道,刚一张贴,就造成很大的轰动,得到百姓的欢呼,引起世家的不满。

  有世家表示要抗议。

  但还没联合其他世家,郑氏的粮食价格就恢复了年前。

  “彼娘也,又是郑氏!”

  “他们郑氏还和不和我们各大世家一条心?”

  “现在怎么办,降还是不降?”

  “不降!没好处为什么要降?”

  “朝廷东征,齐州的粮食肯定不够,李象为了完成任务,肯定还得收购我们粮食。”

  除了郑氏,其他世家都没有从李象这里得到过好处。

  故而态度坚决,粮价可以不涨价,但绝对不会降价。

  随后,刺史府大批收购郑氏和赵平津等人的粮食,一车车运回正仓,请都督府卫兵镇守。

  其他的粮商都没有降价,暂时没有收购,距离朝廷需要的三十万石,目前相差甚大。

  过了三天。

  徐齐婴回来,表示邻州粮商都涨价了,而他只收购了五万石。

  加上刺史府收购的,以及原先的,目前也只有十万石粮食。

  对于州府来说,十万石粮食不少了,很多州府都没有。

  但对于三十万石粮食任务来说,才三分之一而已。

  “辛苦了,下去休息一天。”

  李象安慰他两句,然后将田松德和苏瑰喊来。

首节 上一节 372/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