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374节
时间转眼半个月过去。
春天万物勃发,山林原野的萧条再也不见。
绿植覆盖在大地上,一切都充满了生机,鱼儿跳出水如要歌唱。
经过这段时间的测试,孙思邈正式确定提炼出来的是大蒜素,大大降低了伤口发脓可能性。
之前孙思邈还向李象提过,大蒜有可能可以缓解气疾病情,故而确定是大蒜素后,李象就请他写下服用注意事项,让人快马加鞭送回长安城。
与此同时,外地粮商到齐州各地收购粮食,也收了一车又一车,准备运走。
这一日,阳光明媚。
齐州往外的官道上,一支商队五十多辆马车装满粮食离开,由百多护卫护送。
“这次赚大了!”
“我们左手进右手,还收购不少其他粮商粮食。”
“我们是赚大了,但其他世家应该也没少赚,我看到有熟悉的身影。”
“正常,又不是只有我们郑氏聪明。”
“慎言!”
没错,这支商队就是郑氏的。
郑氏分布很广,天下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次郑向秋向其他地方的分支求援,告知好处。
故而他们那边的分支很快派出分队,进入齐州收购粮食。
对此,齐州郑氏没亏,他们外地的郑氏分支也没亏,妥妥的双赢!
“咚咚咚......”
突然,一阵阵马蹄声从身后响起。
郑氏商队百人队伍顿时停下,纷纷靠近马车,随时掏出武器。
没多时,薛仁贵带队,丁威和徐齐婴为辅,两支百卫调遣,将商队包围住。
“来者何人?”
“可知我们乃太原郑氏商队?”
为首的郑氏商队队长见来者众多,又步伐整齐,当即警惕起来。
“原来你们也是郑氏商队,放下粮草,可以饶你们一命,不然全部离不开。”
薛仁贵眼神闪过一丝冷芒。
果然和李象他们猜测的一样,外地粮商的身份不简单。
“壮士留下姓名!”
郑氏商队队长沉声道。
“滚,不然全灭了!”
薛仁贵冷声道。
“我们乃是太原郑氏,天下五大姓之一!”
郑氏商队队长脸色又是一沉。
“杀!”
薛仁贵驾的一声冲上去。
管你是郑氏还是崔氏,敢在齐州闹事,让你们有来无回。
所谓的郑氏商队队长也有几分本领,但他面对的是薛仁贵,仅仅两招就被斩下马。
丁威和徐齐婴也很勇猛,指挥他们各自的队伍,很快就将商队的中高层斩杀,控制全场。
“我们投降!”
“我们投降!”
死了二三十人后,郑氏商队的人就投降了。
不投降不行啊,不投降会死。
“绑起来!”
薛仁贵收刀下令。
投降暂时不会放他们离开,先送去挖煤一年半载再说。
大肆从齐州收粮,扰乱齐州市场,更不怕刺史府收购不够前方大战的粮草。
其罪已是当诛!
“刚才跑了几匹马,快去追回来。”
现在李象要组建骑兵,任何一匹马都珍贵得很。
消息很快传回历城,顿时引得人心惶惶,那些还没有离开的外地粮商,吓得顿时不敢走了,壮着胆子到刺史府求助。
“据我们调查,他们不是在齐州境内出事,你们找我们刺史府也没用。”
权万纪负责接待。
“有人看到,盗匪是从齐州方向追过去的!”
其中一个外地粮商不满道。
两百人队伍,想不被人注意到都难。
“他们也可能是从外地进来,然后从齐州出去,只要不是在齐州出事,就不是齐州能管的。”
权万纪摆摆手,让他们离开。
他猜测,那支盗匪是李象私下安排的。
前些天刺史府里还有人私下嘲笑李象没办法。
现在好了,一分钱都不用出,就获得了一大批粮食。
几大外地粮商无奈,因为这不是在齐州境内发生的抢劫。
众人离开。
紧接着,有一外地粮商选择从水路离开,选择的是郑氏船队。
第二天,郑氏船队的一众船员从运河里游回岸边,返回郑氏宅邸禀报。
“混账,谁敢针对我们郑氏船队?!”
郑向秋等人气得半死。
第一支离开的外地粮商是他们荥阳郑氏的另一处分支,刚才快马加鞭到来质问他们齐州郑氏,到底怎么回事?
第二支离开的外地粮商不是他们郑氏的,但船队是他们郑氏的,船员被盗匪赶下船,船队和上面的粮食全都消失无踪。
“族长大人,当时天黑虽然看不清他们的样貌,但我听声音感觉是都督府的兵曹薛仁贵。”
其中一名船员小心翼翼禀报。
话落,郑向秋等高层都噤声,顿时勃然大怒,但紧接着,一股凉意从脚底升起,直通天灵盖。
李象是知道他们郑氏在背后搞鬼?
最后,郑向秋道:“应该不知道才是,我们做得那么隐秘,只是两支离开的外地商队都和我们有关。”
郑安伯回应:“族长所言极是,我们最好什么都不要做,按照正常那样子报案就好。”
郑氏很快将案情上报。
很快,第二支外地粮商出事的消息很快传出。
这下,从外地到齐州收购粮食的外地粮商真的是慌了神。
第一支外地粮商出事,可能是撞巧被盯上,劫粮的。
第二支外地粮商出事,就有可能是早被人盯上。
他们这些外地来的粮商,可能都要倒霉。
“听说了吗?听说了吗?”
“又一支外地粮商出事了,刚出了我们州就出事。”
“活该,前线明明要打仗,他们却大肆收购粮食到其他地方高价卖出。”
“也不知道是哪位侠盗,就该这样,狠狠给他们教训。”
高句丽战场。
李世民率领十万大军,分左右两军。
一支向高句丽王庭的方向进攻,一支向登州港口方向进攻。
大唐神兵如一把利剑,生生将高句丽一分为二,以致于登州对面的港口城市孤立无援,很快沦陷。
领军者,军神李靖。
李靖很老了,身体也不是很健强。
但他站在那里,就是全军最硬的男人,将士望向他时都是眼神炽热。
登州都督刘仁轨此时也在这里。
在李靖率军攻打这边的时候,他从登州出发,全力支援。
内外夹击,首战告捷。
“刘都督,安排船队通知齐国公,十天内把粮草送来。”
“可以不全部送来,但必须十天内送来,否则以军法处置!”
李靖站在大海前,面对波涛汹涌的海面,心情平静,无半点波澜。
四周烽火未全部熄灭,仿佛为他一生的战功又添上浓浓的一笔。
“是!”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