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375节

  刘仁轨大声应是。

  军神有令,莫敢不从,愿鞍前马后。

  一天后,李象收到来自刘仁轨派人传来的消息。

  军法处置....李象目光凌厉不少,将田松德喊来:“把外地粮商都喊来。”

  自从第二支离开的外地粮商出事后,他们都不走了,等郑氏船队被劫的结果。

  这次出事地址是在济州和齐州运河的交界处,相差不是很大。

  郑氏向齐州刺史府报案,齐州刺史府说是济州那边的事;郑氏向济州刺史府报案,济州刺史府说是齐州的事。

  目前你拉我撤,谁都没有接手查下去的意思。

  齐州刺史府这边依旧是权万纪负责,他猜测背后是李象,所以不敢接手案件。

  济州刺史府那边觉得事情太大,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情况,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接手案件。

  郑氏又怎样?

  也得讲证据对不对?

  不是在我境内的,我凭什么要接?

  次日,八个外地粮商,包括其他县的,被请到刺史府。

  “最近发生两起极其恶劣的抢劫事件,死伤无数,也丢失数万石粮食。”

  “诸位手中算起来有十万石吧?留在齐州对齐州来说着实风险很大,请你们离开。”

  李象一边品茶,一边慢悠悠道。

  “我们是外地商队,齐国公要赶我们走吗?”

  “我们外地人来齐州经商,对当地来说也是有裨益的。”

  “齐国公这时候赶我们走,若是出了什么事,可会负责到底?”

  几人七嘴八舌,意见很大。

  现在要他们走,他们哪敢走啊。

  这里面有城中世家请来的,他们调查到,有人盯着他们。

  也就是说,一旦他们离开齐州,他们的收购的粮食将会被人抢走。

  是谁还不知道,但至少对方实力非常强,神不知鬼不觉的。

  “你们如果是来齐州经商我很欢迎,但你们是吗?”

  “你们收购齐州那么多粮食,影响前方大军粮草,我还没和你们算账呢。”

  “给你们两个选择,第一,两天内离开,不然强行驱赶;第二,两天粮食底价卖给官府。”

  李象今天喊他们来,是给他们下达最后通知的。

  他们可以不急着离开,但他急着收购粮草送到前线。

  李靖说延期军法处置,说明李世民此行大军带的粮草不多。

  事关前线十万大军,李象不和他们玩了。

  要么卖给官府,要么将你们驱逐离开,再抢。

  “所谓底价,是多少?”

  有外地粮商问道。

  “两文钱一斗。”

  李象抿了口茶道。

  “两文钱?”

  “不行,不行,太低了。”

  “我们八文钱一斗收来的,两文钱卖血亏。”

  外地粮商们顿时不满了,两文钱卖给官府,他们大老远来齐州干嘛?

  钱没赚到,还要倒贴!

  “听好了,两天时间。”

  李象下达驱逐令,将他们都赶出去。

  这不是和他们商量,而是通知他们。

  两天眨眼过去,只有两个外地粮商卖给官府,剩余的六支外地粮商不信邪,准备结伴离去。

  在他们离开齐州这一天,李象已经和苏定方带上十五万石粮食,从水路出发,浩浩荡荡前往高句丽。

  数十艘民船通过运河进入大海,朝高句丽的方向驶去。

  一路天气上好,微风无雨,不然船毁人亡也有可能。

  历时两天,李象的船队出现在高句丽的港口,由唐军迎接。

  李象第一次见到大唐军神李靖。

第212章 小功大封,李承乾开始造反

  二月底,寒意散去。

  高句丽港口城池被唐军占领,高句丽百姓逃亡的逃亡,被软禁的软禁。

  所谓软禁,就是不能离开他们家里,出现在大街小巷被发现,会被唐军斩杀。

  李靖率领的唐军是不是仁义之师不好说,但从目前来说没有滥杀无辜,对普通百姓也是秋毫无犯。

  没多时,李靖接见李象和苏定方。

  “师傅!”

  苏定方快步向前,跪伏在李靖跟前。

  “我不是你师傅。”

  李靖淡淡望了眼苏定方,走到李象面前作揖。

  李象不敢托大,郑重回了一礼,并打量着对方。

  和想象的差别很大,就一普通老头,搁在外头穿得普通点,定然不会认为是军神李靖。

  很老了,头发都白了,也有些稀疏,背微微佝偻。

  历史记载里,李世民是在贞观十八年东征高句丽,那时候李靖更老了,似乎还生病了。

  但李世民却依旧不放心,担心他走之后无人镇压得住李靖,亲征前亲自到李靖的床榻问他会不会做司马老贼。

  最后李靖吓得跪伏,拖着病跟随亲征,最终只到了相州就走不下去,虽跟随了亲征,但却没有上战场,颇为遗憾。

  李象落座后问道:“李将军,前方战况如何?”

  李靖笑道:“圣上用兵如神,高句丽不能挡。”

  李象颔首,再问道:“此战可能要打多久?”

  李靖沉吟片刻道:“这个得看圣上想取得多大的胜利。”

  高句丽周围还有两国,百济和新罗。

  平日他们三国鼎立,百济和新罗是盟军,一起抵抗高句丽的攻打。

  但若是高句丽被灭,两国肯定会蚕食高句丽的国土,将来说不定是一个更强的国,对大唐威胁性更大。

  所以最好的结果是将高句丽打残,但又能应付得了百济和新罗,让他们内斗,大唐边境能平稳几十年。

  苏定方突然问道:“师傅,圣上为何要御驾亲征?”

  前些日子高句丽突然侵犯大唐,但应该不至于圣上亲征。

  “有几个原因。”

  “一是大莫离支的政权有威胁到大唐的可能。”

  “二是高句丽王想通过我们大唐,想摆脱大莫离支的控制。”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新罗和百济愿意配合我们大唐,一同攻打高句丽。”

  “四......圣上自比文帝,也以为超过前隋,隋文帝未能完成的霸业,他想试试。”

  李靖一连说了几个原因,还作了些许分析。

  李象听得一阵恍惚,竟然还有这么多个原因在里面。

  待了半个小时,简单吃个饭之后,双方就分开,李靖还有其他事要忙。

  “这次总共十五万石粮食,剩下的很快就能筹备到,什么时候再送来?”

  李象上船之前问道。

  李靖望着略显波涛的海浪道:“等通知。”

  李象没再说其他,和苏定方登船回去。

  航海期间有点风浪,但有惊无险,回到齐州港口。

  秦元姗亲自带兵在这里镇守,待李象的船靠岸后,立即迎接。

  秦元姗先是打量一番李象,确定没事后,才问道:“前方战况怎样?”

  李象将李靖的原话如实告知,和她上了同一辆马车。

  至于苏定方,他骑马回都督府。

  李象问道:“那些外地粮商怎样了?”

  秦元姗道:“时刻关注着,他们还没离开齐州。”

  那些外地粮商害怕出事,所以速度很慢,和蜗牛一样。

  很快,李象回到历城。

  又得到上下一众官民的热烈迎接。

首节 上一节 375/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