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451节
科举从隋朝开始建立,唐朝立国之后一直延续,如今已然有数十年,大唐各地出现很多为考取功名而努力的年轻人。
齐州书院成立,官府请了不少有功名的读书人到来,以此彰显对读书的重视,也是各地书院常有的操作。
不过各地的书院很少直接叫书院,或是叫序,或是叫国学与乡学,或是叫太学。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朝廷的国子监,以及历史悠久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传承最为久远,战国时期齐国的最高学府,是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吸引了儒、法、墨等学派学者。
“殿下,有几位读书人想进书院当助教,都是有秀才功名的。”
李元昌凑到李象身旁说道。
齐州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是李象,分设六艺和医学以及科学共八个系。
其中医学系负责人是孙思邈,而所谓的科学就是奇技淫巧的美称,特意教导工匠谋生,与科举无关。
初始人事相对简单,还需要继续招揽人才的,目前没有李元昌的位置,所以他想要安排人进去当助教得问李象的意见。
“回头带给我看看,吉时到了吗?安排祭祀吧。”
李象对齐州书院很看重。
这里将是他未来能不断有人可用的地方,不能被世家望族给染指了。
所谓的祭祀,其实就是开幕,但和后世的开幕有很大的区别,不是剪彩开幕,而是祭拜土地神和天地,规矩比较复杂,李象也是一知半解。
反正,风俗或礼仪的事,跟着懂行的人做就行。
“我这就去安排。”
李元昌嘴角抽了抽,转头的时候眼神有些恼火。
自己忙前忙后,最后安排几个助教都要另外考察,太不给面子了,他钱都收了!
没多时,刺史府的经学博士焚香烧炉,开始祭祀。
不够,就在要开始的时候,读书人的群队中有人喊了声。
“怎么没请孔圣人之后主持祭祀吗?”
“对哦,我就说怎么感觉奇奇怪怪的,没请孔圣人之后主持吗?”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正式确定其统治地位,后世帝王也都推行儒家学术。
所谓读圣贤书,读的就是儒家经典,奉行的就是以孔圣人为主的儒家先贤。
以致于有个默认的规则,就是书院成立得请孔圣人之后主持祭祀。
这个所谓的孔圣人之后,可以是孔家之后,也可以是孔家的徒弟。
李象是知道这点的,但他否决了这个默认的规则。
一是李象办理书院的初衷,那是给自己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读圣贤书,只想考科举的工具人。
二是齐州没有孔家之后,得去兖州曲阜县请,还得是有官职不低的官员去请,听说还会遇到刁难。
考虑到和朝廷的关系,李象和狄仁杰等人就商议一下,就决定自行主持。
经学博士站在上面道:“诸位,齐州学院不完全按照其他书院设立科目,故而自行祭祀开幕。”
医学和科学是齐州学院独有的科目。
一群读书人可能读书读傻了,闻言当即变得激动。
“我等读书,读的是圣贤书,修的德行,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虽不完全按照其他书院设立科目,但主次当是先到六艺再到医科。”
“以儒家经典为尊,以医科为辅,当请孔圣人之后主持,才符合规矩,才能顺应天理。”
“最重要的祭祀开幕都没办好,齐州书院真的能用心办学吗?我等读书人对此表示怀疑!”
“顺天理,尊人道,请齐州学院的大人推迟祭祀时间,请孔圣人之后到来主持再选吉时也无妨。”
一群读书人,你一言我一句,滔滔不绝,引经论道。
台上的经学博士一把年纪,刚要说话就被打断,声音完全被他们覆盖。
很难才等到读书人稍微安静下来,他就道:“我们齐州有齐州的规矩,诸位静观祭祀即可。”
这不说还好,一说情绪更大了。
“齐州的规矩大,还是朝廷的规矩大?”
“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读圣贤书之人不该遵守吗?”
“齐州书院那么大的阵仗,为何最关键的一步祭祀都不能办好?”
经学博士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驾招不住。
李元昌是筹办负责人,眼见吉时将到,大步走到台上:“都闭嘴!”
一群读书人才相继安静下来。
“我们齐州办学院,想请谁主持祭祀就请谁主持,不劳尔等操心!”
“我们请你们过来好生招待,不是请你们过来指手画脚的!”
李元昌怒道。
刚从李象那里的怨气,都发泄出来。
受人阿谀奉承惯了,他看不得被人指指点点。
一群没权没势的读书人!
只是,李元昌太过想当然了。
他的话没让一众读书人消停,反而更加激烈,像是炸毛一样。
“我等熟读圣贤书,了解祖宗之法,好心指点,竟遭羞辱!”
“你以为我们想操心,我们是想齐州书院能长长久久。”
“你以为我们稀罕参与?是你们请我们来的!”
“我等一身浩然正气,绝不受侮辱,我们走!”
一个个读书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竟然吆朋呼友离开,看得李元昌都蒙了。
这些读书读啥的年轻人,他们怎么敢啊?
在场宾客很多,三流九教都有,见那群穿着朴素的读书人要离开,也都是惊诧不已。
“殿下,我要不要出面澄清一下,挽留他们?”
苏亶就在李象身边,亲眼看着那群读书人要离开,不由有些急。
吉时当前,读书人却要离开,这可不是好现象啊,今年的新生说不定要被带坏。
李象没说话,他看到远处有一辆马车缓缓行驶过来,车厢右上角的牌匾一晃一晃,上面是个孔字。
第256章 不请自来孔颖达,世修降表孔后人
前脚请来的读书人在闹,后脚孔家的马车就到来。
再看那些走了些路的读书人,看到马车后纷纷停下,让路两边,很是恭敬的样子。
李象眼睛眯了起来,眼底深处闪过一抹寒芒,只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或有人故意闹事。
马车帘子掀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出现,一群读书人神色更加恭敬,认真作弟子礼行拜。
“是他!”
李象眼神更冷。
“谁?”
徐慧不动声色问道。
“孔颖达。”
李象沉声道。
原东宫右庶子,李承乾造反后积极投靠,官职某侍郎。
后来李承乾被杀,职位没被革,后来李泰上位有没有革就不知道了。
本是在京城的官,这个时候却出现在齐州。
“拜见齐王。”
孔颖达在一众读书人的拥护下来到李象跟前。
李象右手虚扶对方一把:“孔师怎么在齐州?”
孔颖达道:“圣上听闻殿下要成立齐州学院,让臣来主持,臣没错过时间吧?”
话落,身后的读书人顿时就来气了。
七嘴八舌吐槽着刚才的事情,表示齐州对孔圣人不敬,没想过要请孔圣人之后主持祭祀。
孔颖达静静听了会儿:“都闭嘴!”
他扫向一众读书人,见都安静下来,继续道:“殿下非常人,非常规可以衡量。”
一众读书人彻底安静下来。
李象道:“孔师远在京城,在齐州读书人心中颇有声望。”
孔颖达摇摇头,笑道:“殿下见笑了,都是先祖福泽,算不上是我的声望。”
这话半真半假,还和他的经历有关,他的弟子很多,他弟子的弟子更多,大江南北都有。
有些人他在京城的地位看着不高,但是从整个大唐来说,却是名声斐然。
李象颔首,示意李元昌可以继续开始祭祀。
孔颖达当即道:“殿下,我是奉圣上之命到来主持祭祀的。”
李象笑道:“孔师刚才不是说本王非常人吗?”
我本就没请你,你自己凑过来干嘛?
李泰让孔颖达来主持祭祀,是不安好心的。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