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452节
比如会对齐州学院冠以朝廷之名,之后合情合理插手。
我人材摇篮之处,哪能被外人插手其中。
孔颖达道:“我是非常佩服殿下,但我是受圣上之命。”
拿李泰来压我?
李象问道:“孔师熟读圣贤书,懂礼义廉耻孝悌,如果太上皇和圣上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个?”
孔颖达愣了下,脸色微沉:“我已年迈,太上皇和圣上出行不可能只有自己。”
这是送命题呢,不管回答先救哪个都不妥,只能找其他理由搪塞过去。
李象道:“不要加入其他先决情况,孔师救哪个?”
孔颖达沉默,深深望着李象。
其身后读书人早已面露思考。
自古二龙不相见,抛去汉高祖那位不论,本朝先后出现两位太上皇,儒家就一直在议论,太上皇和皇帝,到底谁更尊?
有人说太上皇更尊,太上皇乃皇帝之父。
有人说皇帝更尊,皇帝乃天子,国祚之本。
但其实,随着李世民成为太上皇后,议论逐渐变了:太上皇和皇帝,谁掌权谁就更尊。
从当前的情况来说,太上皇依旧是掌控朝局的,哪怕他本人还没有出现,因为前不久程咬金等大将收到太上皇密信,京城的势局当即就变了。
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各卫大将军禁止私下接触,而今他们私下频频接触,甚至对圣上的命令“抗旨”。
孔颖达道:“他们谁距离我近我就救谁。”
说罢,他不给李象再提问:“殿下,我是受圣上之命前来主持祭祀的,你这是......抗旨吗?”
一群读书人闻言,怒视着李象。
不过当一旁的苏定方往前一站,他们气势顿时弱了下去。
李象笑道:“我刚才的问话,是想告诉孔师,齐州学院的创办,有太上皇的意思,你说你这时候强行要主持祭祀,算不算抗旨?”
孔颖达脸色一变:“殿下开玩笑的吧?太上皇旨意呢?”
京城的达官贵人就没有不知道太上皇是被李象挟持的。
不过以太上皇刚烈,谁都不信李象能让太上皇屈服。
李象望了眼被红布遮挡的牌匾道:“孔师待会看清楚点。”
倒是没想到,临时起意请李世民题名齐州学院,竟起到这样作用。
李世民得知李象要成立书院很支持,得知不是面对世家望族当天就完成题名。
孔颖达眉头皱成川字,望了眼牌匾,又望向高台上主持祭祀的经学博士,最终沉默。
他不说话,身后的一群读书人也没有说话。
接下来,来往宾客们见证齐州学院的成立。
但显然,在场众人的目光时不时落在李象和孔颖达的身上。
京城来的,受圣上之命,又是孔圣人之后,竟然没有代替经学博士祭祀?
不过随着牌匾的红布被揭开后,众人讶然明白。
齐州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是浑然天成。
但最让人惊讶的不是齐州学院四个大字,而是右下角的四个小字:李世民立。
这下谁人不懂啊?
齐州学院是太上皇题名的,圣上得靠一边去。
这时,一些不知实情的来宾心中暗想:齐王殿下莫非是在圣上和太上皇之间选择了太上皇?
孔颖达朝李象行礼:“太上皇的字真乃我辈一辈子学习,殿下,我突感身体不适,先行告辞。”
李象抓住他的手:“齐州学院今日成立,明日开学,孔师来都来了,这都不进去看看,这么不给面子?”
虽然不爽孔颖达和眼前的这些读书人,但到底能给齐州学院带来些名望,不能白白给他们走了。
晚点传出的消息是:孔圣人之后孔颖达,得知齐州学院成立,千里迢迢赶来参加。
孔颖达疼得嘴角抽了抽:“殿下圣体,我刚才感到不舒服,殿下碰到,就好了。”
呵呵,倒是个妙人。
李象松开他的手,在经学博士的指挥下,相继进入齐州学院。
孔颖达被迫跟在旁边,身后的一众读书人面面相觑,最后也都跟着一同进去。
一圈走下来,众人参观完齐州学院,才相继向李象告别离开。
李元昌找到李象,当着孔颖达的面子道:“那些读书人拿钱不办事,剩下的钱我不想给了。”
那群读书人不是免费的。
他们来自齐州各地,州府得安排他们住宿,食用。
邀请他们到来之前,给予一定的“拜帖”费,相当于给了三成,剩下的七成事后给。
州府虽然高高在上,征役的时候不给钱不给饭,但面对读书人不行,因为他们或是来自世家,或和世家有关。
说到底就是读书人的社会地位稍高,官府不能和对待普通百姓那样对待。
李象望了眼孔颖达:“就说孔师千里迢迢不请自来,州府见他们以孔师为尊,将剩下的钱给了孔师,他们找孔师索取就行。”
李元昌望了眼孔颖达:“妙啊。”
孔颖达脸色一变,大声道:“殿下为何如此?”
李象淡淡道:“孔师千里迢迢到齐州,我作为东道主得有所表示才行。”
孔颖达脸色更难看,沉声道:“我是奉圣上之命而来!”
显然,他知道这是李象对他的报复。
李象淡淡道:“然后呢?”
谁都没来就你来,我给你脸了?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没长眼。
孔颖达怒而甩袖子,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不过刚走两步,就被李象的护卫拦住去路。
他回身怒道:“我有圣命在身,殿下一而再再而三欺负人?”
李象道:“听说我父被谥号妖太子,有你一份功劳?”
孔颖达脸色再次一变:“我是被逼无奈。”
他解释,是因为李泰点名要他参与谈论李承乾的功过。
李象淡淡道:“我怎么听说你是主动请缨,为此还得到重用。”
这句话半真半假,李象只知道孔颖达主动请缨,他到底有没有重要不知道。
他对孔颖达没关注过,不过是东宫的右庶子而已,不值得的他关注太多,故而不知孔颖达现在什么职位。
孔颖达的脸色又是一变:“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孔颖达虽是东宫旧臣,但更是朝廷之臣,忠的是君,爱的是国。”
正义凌然,浩然无边,要不知道李象知道大部分事情都要被他的气节折服。
看不了解实情的苏亶等人,这时候已然动容,下意识颔首。
李象摇头失笑道:“听说孔家有二,世修降表,今日总算是见识到。”
孔颖达大怒,脖子涨红:“你,你休要侮辱我孔家!”
李象道:“我父登基,是你写的诏告书,一开始可以说你忠君爱国,但太上皇活着回京城的时候呢?你知道他是造反的又是怎么做的?”
“再说现在,魏王是怎么登基的你清楚吧?太上皇同意了?你忠的是哪个君?爱的是谁的国?”
孔颖达大声道:“我那是不知情。”
李象摆摆手,不想再听他狡辩:“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去牢里待着,第二,在齐州学院里待着。”
之前的谈判谈得好好的,齐州是他的封地,官员任免等等都是他的,即他是齐州的天,齐州的王。
李象安排孔颖达来,看似只想擦擦插手齐州学院的成立祭祀,但却是对李象主权的试探。
有一就会有二,唯有强力反击,他才知道痛,不敢再随意试探。
孔颖达怒道:“我圣上有圣命!”
李象摆摆手道:“关进牢里,不许人接触。”
给机会不要,要不是看在他算是桃林满天下的份上,李象懒得给他机会。
眼看士兵要将孔颖达拿下,孔颖达连说道:“慢着,我愿在齐州学院!”
李象呵呵笑了声:“还真的是世修降表。”
孔颖达嘴皮子动了动,最终没接话,脸涨得老红。
随后,孔颖达被强行请下去,以名誉助教的身份留在齐州学院。
没多时,李象从李元昌口中得知,那群读书人虽然是州府请来,但提前收到孔颖达的传信。
就是说,刚才看似自发出现的闹事,其实是有预谋有组织的。
孔颖达来京城之前,就知道此行有难度,但奈何李泰许下的好处大,于是他进行了些许安排,觉得可以一试。
谁知,最后还是被李象软禁在齐州学院里。
李象突然道:“你在学院是不是还没有官职?”
李元昌闻言眼神一亮,连连点头。
李象道:“监察史怎样?”
李元昌愣了下:“监察史是什么职位?”
又不是朝廷,还有监察史?什么级别?干嘛的?
李象道:“监察全院师生大小事,直接对我负责,俸禄的话......得问刘倩确定。”
李元昌失去爵位之后,在齐州又没根基,他最近不断在李象面前露脸,忙前忙后。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