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471节
这次李象靠得更近,射程也更远,径直朝他这边落下。
知道爆炸的危险,李绩等人不敢有任何犹豫,立即快马加鞭逃离现场。
炸药落地,爆炸声响起,人马侧翻。
饶是已经逃出爆炸范围,李绩等大将也受到影响,差点从马上落下。
战马都是经过专业训练,不会被一般的刀枪吓得失控,但爆炸声会。
这若是正面作战,恐怕战马失控的那一刻,就已经是主将人头落地的瞬间。
艰难安抚好战马后,又是一声爆炸声响起,回头一看,那里被砸出了一个大坑,状况惨烈。
有人被炸断了手脚,炸出了肠子,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甚至有些连惨叫声都没,就成为了尸体。
可怕。
恐惧在士兵心中弥漫。
李绩看到士兵们的脸上神色,心中大呼不好。
随即猛地回头,望向长清县的方向,望向程咬金的方向。
程咬金的二十骑正在追逐罪魁祸首,眼看就要追上,长清县里一支骑兵出来迎接,人数过百。
“狗日的,尔等有种单打独斗!”程咬金气得大叫,却不得不往回跑。
李象回头,哈哈大笑道:“程老将军,你进城来,我与你单打独斗!”
程咬金骂骂咧咧离开,傻子才进城和你单打独斗。
朝廷大军速退,长清县内高呼。
县令王云帆甚至都没反应过来,战争就胜了。
他们齐州,竟然如此厉害了?
刚才万里杀敌的神器又是何物?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问的。
李象道:“炮台,天下为齐州独此一份,可因此争霸天下。”
王云帆先是一愣,然后一怕,紧接着心情变得激动。
相比于他而言,苏定方则是纯纯的激动。
如此利器,横推天下也可以吧?还怕什么朝廷?
这一战,齐州上下都在关注,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轰动。
就连李象掌控的其余十二州,得知后也有人安排人过来查看,都好奇是什么神器。
炸药已经够让人震撼了,竟然还弄出了炮台,可远程杀敌,比弓弩厉害百倍,天下有比炮台还厉害的武器吗?
一时间,人心意动,有想法的世家彻底压下心中不该有的想法,齐州房氏族长更是亲自去王府拜访徐慧求原谅。
战报同样传回京城,落到李世民的手里。
自那天攻城失败。
朝廷大军就没再出动,退回了济州。
济州虽然名义上是李象掌控,但这时候也顾不上那么多。
炮台太少了,总共只有三座,无法开启远程作战,而且李象也不想现在开启。
他现在造反,就算是推翻李世民也是坐不稳皇位,名不正言不顺。
就像他一直软禁李世民而不杀一样,有些事不能做。
大明宫,御书房。
李世民召开军国大事,商讨齐州突然出现的炮台事宜。
炸药被李象以一种如弓箭一样的方式,投至军中,一炸三十余伤亡,惊雷般声惊扰战马,许久才得恢复。
群臣议论纷纷,对新型武器都缺乏认知,各抒己见,一时间未能有统一的说法。
李世民没有插嘴,目光一直在战报的最后一句:惊雷般声惊扰战马,许久才得恢复。
战报绝不敢作假。
即如此,当如何作战下去。
行军作战,骑兵翘楚,步兵稳重。
炮台之下,骑兵之效直接没了作用,仅剩下步兵。
然攻城夺寨,步兵会非常密集,一炸弹落下,死伤会超过三十。
李世民放下战报,望向工部尚书:“朕要工部研究的炸药,为何迟迟没有结果?”
杜楚客出列告罪:“身上恕罪,臣等锁定黑火药,然只能制造浓烟,未能爆炸,尚不知是否缺少某些成分。”
自李泰登基称帝以来,朝廷就开始研究炸药,但那时候人心涣散,三省六部得过且过,并非真心做事。
圣上重掌权柄之后,也是月余前才正式下令研究炸药,工部只知道炸药的原料是黑火药,不知其原理。
其实还有点至关重要的因素,工部大多数都是官员,真正工匠都是底层的吏员,都是从零开始接触黑火药。
李世民眉头微皱:“加快速度!”
“是”杜楚客松了口气,退了回去。
战事还在争吵,都在讨论如何如何开战。
比如绕路长清县,比如从水路从登州进入,比如派出骑兵偷袭。
没有一人提出议和。
着实是开不了那个口,小小长清县而已。
“圣上,齐州来信!”
王德从外走进,打断在场一众大臣议事。
李世民以为是战报,却不料是李象的亲笔信,当即眉头皱起。
两军开战,还没开始,朝廷六万大军就进不得一步,故而书信来取笑他?
李世民心中冷笑一声,撕开由泥印封住的口子。
【逆爷,可见我炮台之厉害?】
哼,果然如朕所想。
【炮台如今只有三座,但往后每天都能生产三座,数量越多,杀伤力越大。】
【我无意与朝廷开战,自伤残杀不是我想看到的,朝廷固然能攻下齐州,但伤亡肯定巨大。】
【四方蛮夷虎视眈眈,虽有李靖将军镇守,但内有乱外必虎视,我们不应该内斗,而便宜了异国他邦。】
【我镇守齐州,朝廷政令未曾不遵,朝廷有攻打我的闲功夫,不如先确定储君人选,稳定天下百姓惶惶之心。】
【再者,若朝廷有心和平相处,大蒜素配方可以送给朝廷,并且用新研发的炮台轰开高句丽的国门,为朝廷开疆辟土。】
【最后,我非嫡出,亲王多如牛毛,定不会无故造反,朝廷该防的不是我。】
【好歹爷孙......】
信件到此戛然而止。
李世民盯着信件的最后一句话,久久不能语。
前面所有的话都不能令他收兵,因为前面的都是公事公办的话,他以帝王的角度去看待。
作为帝王,不允许有地方势力比朝廷厉害,也不允许有地方势力不听朝廷法令。
直到最后一句话,好歹爷孙。
对啊,好歹爷孙,何至于此?
长子死了,次子坏了,幼子消失,如今,只剩下三孙。
当说最有实力,或者说最优秀,无异于李象,以庶出身份干出各种大事。
一时间,李世民好像是被抽了精气神一般,颓然之色让人动容。
房玄龄担心道:“殿下,可是信中有悲惨之事?”
李世民凄然:“朕之一生还不悲惨?”
尊秦王,拜天策上将,却差点被隐太子逼杀,无奈兵革,节制天下兵马。
人到晚年,太子造反,次子造反,幼子没了踪迹,何孤也?
群臣哑然,不知圣上突然抽什么风,好奇望向信件。
房玄龄七窍玲珑心:“臣以为,圣上与皇长孙毕竟爷孙,不一定要斗个生死,若皇长孙愿意投降,可免于责难。”
要说朝廷诸公,当属房玄龄对李世民的了解最甚,不希望皇室继续内革,惹天下人嘲笑。
群臣再次讶然。
只有杨师道出言:“朝廷大军刚刚开拔,仗还没开打就退兵?恐引天下人嘲笑。”
房玄龄正色道:“内乱才会引天下人嘲笑,自相残杀不可取,皇长孙年幼,当引回正道。”
两人就此争执起来。
众臣不知皇帝想法,故而旁观。
“好了。”李世民目光从信件收回,待两人静下来,道:“传旨皇长孙,若投降,愿出兵高句丽,为大唐开疆辟土,可暂留齐王爵位。”
众人讶然。
圣上这是不追究李象的意思?
可出兵高句丽又是怎么回事?朝廷十万大军才敢攻打高句丽,齐州才多少军队?
随即又有朝臣脑补:圣上明知啊,让齐州攻打高句丽,拖住齐州的主力,从而收服齐州。
人云亦云,圣旨很快到达齐州长清县,到李象手里。
裴行俭不解:“殿下为何不一鼓作气推翻先帝,坐上那个位置?”
先帝这次在齐州上下出现多次,也不在乎多出现一次。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