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173节

  当然,若有人不知死活的去阻拦此事。

  想必李世民是不会放过他的。

  此时此刻,李世民直接点名了:“崔民干。”

  有心理准备的崔民干缓缓起身,微弯着腰,应道:“臣在。”

  李世民示意道:“你可以先做一个说明。”

  “朕也想听听,在座各位的高见。”

  崔民干恭敬道:“臣,遵旨。”

  接着,他清了清嗓子,看着众多大臣:“诸位公卿,诸位列候,诸位大臣。”

  “臣之所以现在提出科举制改革,并不是有什么新鲜的主张。”

  “不过是实施天幕的所愿而已。”

  早受到李世民吩咐的长孙无忌,眼睛溜溜转了一下,举了一下笏板,先发制人:“崔大人,你自己的主张就说你自己的。”

  “如果,擅冒天幕之诏的名义。”

  “应论以,大不敬。”

  崔民干心中早有腹稿,侃侃而谈:“司徒大人不必多虑。”

  “因为这真的是天幕的主张。”

  “你看天幕播放出来那一画面,那便是预警啊。”

  他们两人一问一答,按心中预设好的形势去走。

第172章 李世民英明啊!

  听完后,众人交头接耳了一下。

  同时,有不少大臣在心中口吐芬芳了。

  “妈呀,说什么天幕,分明是陛下想推行。”

  “崔民干找这个借口也太瘪嘴了吧。”

  “崔民干这个叛徒,真的这样搞了。”

  “还公然背叛阶级,站在陛下那边。”

  “特嘛的,真不怕我等世家联手把你扬了吗!!!”

  “毕竟我们对付不了陛下,还对付不了你,哼!!!”

  “哎!根本阻拦不了,陛下已经是下定决心了。”

  “谁要是敢阻拦在前面,就是与陛下作对。”

  “而与陛下作对,那结局可就是家破人亡了。”

  “悬了这么久的科举改革策终于是拿出来。”

  “这下落地后,世家大族的问题会缓一缓了。”

  “就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冒犯龙颜了。”

  不少人都心知肚明了。

  可却没有人站出来。

  这么一看,应该是世家那边提前商量过对策了。

  因此这一时刻没有出声,发表己方的意见。

  见此,李世民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如炬,傲然的小眼神雀跃在上,扫视道:“怎么?!”

  “都不说话了?!”

  “今日是廷议,任何人说错话都没什么事的。”

  “该畅所欲言啊。”

  房玄龄左瞧瞧右看看的,见还是没有人出声。

  接下来,为了不让李世民陷入尴尬的情况下,以及让朝堂气氛融洽。

  当即,举了一下笏板,语气恭敬,发声一下。

  “陛下,科举改革是好事。”

  “但得选有重要身份、能与陛下亲自交谈的大臣来进行改革方为好。”

  “要不然后面定会出大乱的。”

  “所以,敢问陛下心中有这一个人选了?”

  闻言,李世民手抚了抚胡须,点了点头:“这一点司空你说的没错。”

  “的确要必须选一个能压得住的人来执行。”

  “你们商议一下,该谁合适呢?”

  此话一落,众大臣窃窃私语。

  没几下,就有人推荐了。

  长孙无忌思前想后,站了出来,淡然道:“臣认为楚王最为合适。”

  闻言,李宽瞪大眼珠子,不可置信地瞧着他:“……”

  哇咔咔,好你个浓眉大耳的。

  这么想让我送死的啊!

  因为科举虽然完成后是好的,可收获大量学子作为朝廷支撑,但刚改革那一段时间,可是危机四伏啊。

  所以他可以先推给别人,让别人扣住风险,然后再入局收获。

  是完全没必要直接趟这一浑水的啊。

  这一时刻,众臣点点头,窸窸窣窣的附和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响起。

  “楚王确实不错。”

  “司空说的有理啊。”

  “楚王行事稳妥,遇到什么问题,定能控制住。”

  “嗯没错。”

  “陛下,就选择楚王吧。”

  此时此刻,李恪则以羡慕的眼光看着李宽。

  他真的是老羡慕了。

  羡慕李宽能被这么多大臣所支持。

  同样,李治亦是如此。

  他很想接下这一差事。

  因为不仅可以提前了解朝廷的优秀人材选拔,还可以有一个护身符。

  这是以他的观点看来的。

  可惜,他自认为自己年岁不够,还不能很好承担起如此重担。

  要不然,刚才都想主动求李世民,让他来忙此事了。

  而李宽见那么多人附和,更加无语了:“……”

  他心想,这事一定要推开。

  一定要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别人。

  毕竟没必要为了这种麻烦事缠身。

  直接等待后面收货胜利果实即可。

  李宽接着又想,所以丢给谁会比较合适呢?

  长孙无忌这个老贼吗?!

  不行,一丢给他,后面完成后,那势力又会进一步膨胀。

  未来定会演变为棘手存在。

  那只有一个人选了。

  那就是吴王李恪了。

  选他的原因有三。

  其一,他是庶出,此次失败后,便不具备登临皇位的可能。

  其二,能力尚好,不会弄砸这一次科举改革。

  其三,虽说上次因天幕之事略有隔阂,但关系还是跟我比较好,也能方便掌控。

  综上,选他,是最优择。

  当然,本来还可以选褚遂良、房玄龄这几位。

  但科举改革是在得罪世家大族。

  未来万一家途中落了,他们定会被报复。

  所以选他们,就是把他们推进火坑里,慢慢烧。

  甚至会反遭埋怨的。

  这时,李世民见他的“名望”如此之高,目光淡淡,看着他:“楚王,你意下如何?”

  闻此,李宽的思绪被打断了。

  而后,抬起头,直视着他,回道:“父皇,容儿臣跟人商讨一下。”

  “准。”

首节 上一节 173/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想做大奸臣的我竟然匡复汉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