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52节

  【李泰下令让苏定方尽快战胜东突厥主领的各国联军。】

  【同时,已经对各大封王有了很大警惕心的他还私自下令,让各州官员警惕封王,若有异动,必要时,可不靠圣誉,先诛杀封王。】

  【这一条命令,让各州官员与封王的关系更加紧张起来,以至于各州兵马不敢妄动。】

  【然后,不少世家也蠢蠢欲动了。】

  【尤其是一些小世家。】

  【他们看出李泰是庸人之辈,打不过李宽。】

  【所以他们想乘上楚王的这一快车。】

  【终究,只要一成功,便极有可能成为新朝廷的重要大臣,让家族更加繁荣。】

  【当然,一些大世家,则坐观山虎斗,尽量保持中立,两不得罪。】

  【除此之外,一些被李宽早些年收买的底层官员,也纷纷异动,静待佳机。】

  【各大臣,也在议论,要站在哪一边?】

  【至于长孙无忌是没得选,一条路走到黑了。】

  【其中,一些忠于太宗皇帝的大臣,完全没有动摇,都站在了李泰这边。】

  【哪怕李泰做错了那么多事。】

  【但只因他还是太宗皇帝认可的大唐天子。】

  【翌日。】

  【朝会上。】

  【突然,一道急报拉开了长安的慌乱的序幕。】

  【一位专门来汇报军情的内侍,急促道:“陛下!前方传来急报,潼关失守,程将军在前往潼关途中,遇袭,以疲惫之师对抗楚王的骑兵,惨败!!!”】

  【刚听完,李泰的眼睛瞪得老大了,语气慌张:“什么!?你在说什么?!”】

  【众大臣也彻底慌了。】

  【“陛下,是前线逃回长安的溃兵所说的。”】

  【李泰接受不了事实,斥责道:“谣言!都是谣言!”】

  【“朕不相信李宽那个小人这么快闯过易守难攻的潼关。”】

  【有些文化的内侍见到他疯癫的样子,咽了咽喉咙,犹豫了一下,修饰了一下言语,说道:“从潼关逃回来了的士兵说。”】

  【“在夜里,不知为何,城门突然打开,守门士兵连预警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杀了。”】

  【“随后,便有楚王的士兵悄无声息的闯入。”】

  【“最后,守将被杀,副将反叛,士兵倒戈,投入楚王麾下。”】

  【随着,他详细描述,李泰内心仅存的一丝希冀散了。】

  【“陛下,他们还说,楚王的士兵可能正赶过来了。”这最后一句话,给予了他沉重的打击。】

  【李泰摇了摇头,眼中透露着不可置信的神色,否认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潼关怎么会无缘无故落入楚王手中。”】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指着各大臣,声嘶力竭:“是不是你们当中有人勾结!”】

  【“是不是你们私自串通楚王!!!”】

  【“是不是啊!!!”】

  【众大臣听着,也互相打量周边人,他们都在怀疑哪些人已经投入楚王的麾下了。】

  【长孙无忌:“陛下,陛下,你要冷静。”】

  【“朕冷静不了!!!”】

  【李泰盯上了他,像只疯狗一样,乱咬人了:“司徒,朕还没有追究你的罪!”】

  【“你不是说,楚王攻不入潼关吗!!”】

  【“可现在,你看看你看看!楚王要来了!要朕的命了!!!”】

  【“朕已经不管你是不是朕的亲舅舅了!”】

  【李泰这句话,吼了出来:“朕要把你罢官!!!”】

  【褚遂良等大臣,神色一变:“陛下,万万不可啊!司徒他。”】

  【“滚一边去!!!”】

  【“给朕滚一边去!!!”】

  【盛怒下、情绪失控下的李泰,已然是听不进任何话了。】

  【长孙无忌也是彻底对他失望了,摘官帽、褪朝服:“是,陛下!臣这就走。”】

  【褚遂良等人一见,也一样,失望透顶,当即,摘掉官帽等物:“陛下,若陛下罢免司徒,那会是陛下之错,还请陛下收回命令。”】

  【李泰一见,更加疯癫了,一整个人,暴躁如雷:“反了!!反了!!!”】

  【“你们这是在逼朕!!!”】

  【“你们是看朕在劫难逃了,想加入楚王麾下是吧!!”】

  【“朕不会给你们机会!!!”】

  【“朕要把你们通通下大狱!!!”】

第54章 薛仁贵射杀李泰!以报当年侮辱之仇!

  【李泰宛如癫狂,大喊大叫,身上完全无帝王之范:“来人来人!把他们通通下大狱!!!”】

  【一些忠于皇帝的千牛卫,一瞬间从外面闯了进来:“是,陛下。”】

  【“诸位大人。”】

  【长孙无忌等人也不为难千牛卫,扭头就走:“我等自行前去。”】

  【司马苏瑁等人一看,噤若寒蝉,内心甚至在想,能打仗的主心骨没了,那后面该怎么办?】

  【但他们实在不敢站出来,劝说李泰收回成命。】

  【生怕等会被暴怒的李泰下大狱,然后待楚王夺了长安后,连跑的地方都没有。】

  【而李泰见他们被千牛卫带走,心里的怨怒消散了一些,随后,坐回龙椅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此时此刻,大殿的气氛格外寂静与压抑,唯剩下李泰那气愤的喘o息声。】

  【待了一阵子,李泰的情绪稍微平复,突然开口,问道:“玄武门守军与宫中千牛卫还剩下多少?”】

  【司马苏瑁小心翼翼道:“陛下,先前程务挺领兵走时,抽调了两千人,目前,应该还剩两千余人。”】

  【“招新兵呢!!!”】

  【“招一万新兵呢!!!”】

  【李泰连续发问,语气越来越不耐烦:“这样,守不守得住长安?!!”】

  【“守不守得住长安?!!”】

  【听到这话,司马苏瑁内心无奈了,陛下,你让臣怎么给你回答啊?!估计这时候,楚王都有五千兵马了,甚至还即将赶到长安了。】

  【再说了,哪怕现在招兵,也是一些毫无战力的民兵,根本扛不住楚王精锐,万一民兵里面有一些楚王安排的奸细,那败得更快!】

  【“快回答朕!!“守不守得住长安?!!”】

  【司马苏瑁避重就轻,躬身一下,谏言道:“陛下,我们逃吧!毕竟天子不坐垂堂,陛下的圣体最为重要。”】

  【李泰一怔:“逃?!!”】

  【司马苏瑁:“没错,陛下,走水路还可以逃走的。”】

  【“我们还有两千兵马,可护送陛下。”】

  【“只要通过水路离开,楚王哪怕是骑马追上来,那也鞭长莫及。”】

  【有大臣也跟着建议了:“是啊!陛下,大不了,我们逃去边境,边境那边还有数万大军,可护陛下啊。”】

  【“只要陛下一天还在,那楚王就是乱臣贼子。”】

  【“到时陛下还可以以大唐天子的名义,让各大封王勤王保驾。”】

  【司马苏瑁则不建议逃去北方,说道:“陛下,不可把希望寄托在苏定方身上。”】

  【“苏定方是裴行俭之师。”】

  【“万一受楚王所托,那就羊入虎口了。”】

  【“我们可以虚晃一枪,假装逃向北方,实际逃往南方,这样也可迷惑楚王这个逆贼。”】

  【“司马大人的这一句话,有理啊!陛下,我们逃吧。”】

  【由于刚才一大堆有骨气的大臣随长孙无忌下大狱。】

  【因而,朝堂上想与楚王死战的主战派的声音很是弱小。】

  【“陛下,不可啊,一旦逃,士气如山崩,一去不复返啊。”】

  【“陛下,我们还有一战之力,切不可逃,逃了,长安百姓会遭殃的啊。”】

  【“陛下,不可逃啊!”】

  【所以,没几下,李泰耳中就只剩下一个逃字了。】

  【最终,昏了头的他,居然答应了这个问题十足的谏言。】

  【“好,我们逃!你赶紧去准备吧。”】

  【司马苏瑁大喜,终于不用死了:“是,陛下。”】

  【随后,李泰携同皇后等人,一同坐马车,带走皇宫一些宝贵之物,向水域方向逃走了。】

  【当然,他后面也做了一个决定,派人去释放褚遂良,让他出来带着大理寺狱卒,暂时主持皇宫的大局。】

  【大理寺狱里,褚遂良等大臣得知他贪生怕死的领兵逃走,气得脑溢血都要干出来了,大骂,糊涂糊涂啊!】

  【除了这些外,一些随着潼关溃兵提前回长安的楚王士兵,瞧着这一幕,目光闪烁。】

首节 上一节 52/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想做大奸臣的我竟然匡复汉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