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13节

  见面词过后,接下来的内容一看就是父亲的语气,定是父亲在念,虎妞在写,“你大哥已平安到家了,一路上没什么事,就是很累,睡了两天缓过来了。

  你二哥也写信了,说他在那边也适应了,国公爷对他很好,让我们放心。你们在那边一切可好?”

  王明远和狗娃同时松了口气,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大哥这一路千里迢迢,总算平安回去了,看信上的日子应是送信的商队路上耽搁了,不然早都到了。顺道也得到了二哥的消息,心下更是松了口气。

  “湘江府那边花销大,别舍不得吃穿。要是不够用了,千万别硬撑,就写信给家里!我立马就去找张老弟家的镖局,托可靠的镖师给你们捎过去!千万记住了!”

  王明远念到这儿,眼前仿佛浮现出爹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拧着眉头操心他们在外头受委屈的模样,他下意识摸了摸怀里贴身放着的那几张银票,心里又暖又涩。

  接下来的几页一看就是娘的唠叨:“三郎,狗娃,我夜里总睡不踏实,老梦见你们。听说南边米多吃面少,三郎你胃弱,吃饭可得仔细点,饿了就让狗娃想法子从食肆给你弄点热乎面食暖暖胃……

  狗娃,盯着你三叔,看他瘦了没?劝他晚上看书别熬太晚,油灯费眼……

  还有你,狗娃,受了委屈别藏着掖着,去找你三叔,让他帮你想办法。

  还有狗娃你胃口大,一定要每天吃饱,吃饱才有力气干活,要照顾好身子。

  等你俩回来,我可得检查检查你俩长高没有……

  湘江府那地方跟咱北边不一样,冬天湿冷湿冷的,钻骨头缝!给你们新做的棉袄棉裤,记得翻出来穿!

  狗娃,尤其是你,别仗着身子壮实就瞎嘚瑟!冻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狗娃听到这儿,缩了缩脖子,小声嘟囔:“奶也真是……啰啰嗦嗦的……”,不过那声音里感觉有几分难以察觉的哽咽。

  再后面是王大牛的口吻,言简意赅,却带着家里顶梁柱男人的担当:“三郎,狗娃,家里一切有我,你们安心在书院待着。该读书读书,该吃饭吃饭,别瞎想。有事就写信。”

  然后是虎妞写的内容,感觉更跳脱些:“狗娃!湘江府是不是有好多好吃的?你都尝了没?啥味儿啊?等你们回来,可得好好给我讲讲!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你给我听好了!一定要保护好你三叔!要是他在书院被人欺负了,你就……你就等着回来挨揍吧!”后面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拳头。

  狗娃看到这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又赶紧捂住嘴,眼圈却有点红。

  接着是大嫂刘氏的叮嘱:“狗娃儿,在书院要听你三叔的话,手脚勤快点,眼里要有活儿。食肆的活计累不累?只要能学东西,能吃饱饭,那就好好干,别偷懒,别贪玩,别给你三叔丢人,要照顾好你三叔。”

  二嫂钱彩凤也写了句,字迹清秀:“三郎,狗娃,家里一切都好,小猪娃又长大了不少,会咿咿呀呀了,胖乎乎的。我们都盼着你们平安,盼着二牛也平安。”

  信的最后,还有一小段,王明远看着旁边的小字,“这应该是猪妞画的……她说,‘哥哥、三叔,开心,胖胖,回家’。”后面还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没想到小猪妞也会写字了。

  信不长,絮絮叨叨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惦记和嘱咐,没啥大道理,更没啥文采可言。

  可王明远念着念着,嗓子眼就忍不住发哽,狗娃更是早就用袖子抹了好几次眼睛,鼻头红红的。

  斋舍里安安静静的,只有王明念信的声音和两人轻微的呼吸声。

  信纸上的字迹仿佛都带着家里的烟火气,带着爹娘的牵挂,带着亲人的惦念,跨越千山万水,熨帖着两颗在外漂泊的心。

  “念完了?这就没有了吗?三叔你看看是不是漏了?”狗娃吸了吸鼻子,有点舍不得的小声问。

  “没了,这是最后一张了,念完了。”王明远把信纸小心地抚平,叠好,声音有些沙哑。

  狗娃盯着那叠信纸,忽然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把信拿了过去,像捧着什么宝贝似的,一本正经地说:“三叔,这信……给我收着行不?这是我头一回收到信呢!我得好好收着!”

  王明远看着他那郑重其事的样子,心里一软,点点头:“好,你收着。想家了,就拿出来看看。”

  狗娃把信纸仔细地按原来的折痕叠好,塞进自己贴身的衣袋里,还用手按了按,确保放稳妥了。

  他抬起头,看着王明远,眼睛还湿漉漉的,却亮得惊人:“三叔,咱们也给家里再写封信吧!现在就写!马上要中秋了,咱得告诉家里,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儿,咱俩在这儿挺好的,让他们别惦念!我也要写!”

  王明远看着狗娃急切又认真的模样,仿佛透过他,看到了千里之外那个热闹的、让人心心念念的家。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酸涩和暖意,重重点头,嘴角漾开一抹温和的笑意:“好。咱们这就写。把咱们在这边最近的事儿,都好好跟家里说说。”

  窗外,岳麓山的夕阳正缓缓沉入连绵的山峦背后,天际留下一片绚烂的暖色。

第147章 似是故人来?

  中秋休沐这日,岳麓书院比往日清静了许多。

  山道上落叶簌簌,斋舍区也少了平日的喧嚣,大多数学子或是归家团聚,或是相约去了府城游玩。只剩下些路途遥远,不便归家的学子还留在书院,三三两两,倒也显出一种别样的宁静。

  王明远一早起来,照例温了会书,心里却总有些空落落的。虽说早已知道这个中秋只能和狗娃两人过,但真到了这团圆佳节,思乡之情还是忍不住漫上心头。

  狗娃倒是干劲十足,一大早就跑没影了。快到晌午时,他才兴冲冲地从食肆那边回来,额头上还带着汗,黑红的脸上满是兴奋。

  “三叔!都安排好啦!”狗娃一进门就嚷嚷开,声音响亮,冲淡了斋舍里的冷清,“我跟刘大叔都说好了,下午食肆灶眼闲下来,借我使使!菜我也托相熟的采买大叔捎回来了!”

  他献宝似的掰着手指头数:“有肥鸡,有鲜鱼,有时蔬,还有一条上好的五花肉!刘大叔还匀了我些他自家晒的干蘑菇和黄花菜!晚上咱们炖鸡汤,红烧肉,再蒸条鱼,炒两个小菜!再做点臊子面,保准吃得舒坦!吃饱了就不想家了!”

  他越说越起劲,眼睛亮晶晶的:“我还问了,有好几个秦陕来的师兄也没回家,倘若他们晚上还在,便喊他们一起,晚上咱们老乡一块儿热闹热闹!出门在外,老乡见老乡,心里暖和!”

  王明远看着狗娃那副“一切包在我身上”的憨实模样,心里那点惆怅也被冲散了不少,笑着点头:“好,听你安排。需要我搭把手吗?”

  “不用不用!”狗娃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三叔你只管看书!做饭的事我来!让你瞧瞧我这段时间学艺的成果!”说完,他又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

  看狗娃那副样子,王明远就知道拗不过他。其实王明远心里知道,狗娃这是想把这次中秋过得有模有样,用忙碌和热闹驱散那份深藏的思乡愁绪。

  狗娃走了后,他重新坐回书案前,却也有些看不进去了。目光落在窗外,岳麓山的秋色正浓,天高云淡,是个好天气。

  不知此刻,千里之外的家中,爹娘兄嫂、虎妞猪妞猪娃他们,是否也在忙着准备晚上的团圆饭?想着想着,不禁有些出神。

  下午,日头偏西,王明远刚放下书,准备活动下筋骨,就去食肆那边看看狗娃准备得如何了。

  忽然,斋舍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

  “王明远王公子可在?书院山门外有人寻,说是您老家来的亲人。”一个熟悉的仆役声音在门外响起。

  老家来的亲人?

  王明远一怔,心下诧异。

  前两日刚收到迟来的家书,字里行间虽满是牵挂,却并未提及有家人要来,爹娘大哥他们也绝不会不打招呼突然前来,那会是谁呢?

  心里揣着疑惑,但他脚下却不慢,整理了一下衣衫,便快步朝山门走去。

  越是靠近山门,心里那点莫名的期待和疑虑就交织得越紧,直到绕过最后一道影壁,书院那古朴庄重的山门完全映入眼帘。

  只见山门外的石阶旁,青松掩映下,果然站着两个风尘仆仆的身影,正不停地朝书院里面张望。

  其中一个身形高瘦,穿着件浆洗得发白,此刻却有点皱巴巴的黑色棉布直裰,背着一个沉甸甸的、看起来塞得鼓鼓囊囊的大包袱,脸上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眉眼间却透着一股熟悉的沉稳和急切,目光仔细地扫过每一个从书院里出来的人。

  另一个则圆润富态些,穿着一身同样也有点皱巴巴的宝蓝色绸缎襕衫,身旁也放着个包袱。虽然看起来同样是有点沧桑疲惫,但此刻他手里正举着一个金黄酥脆的糖油粑粑,啃得满嘴油光,一双小眼睛却也没闲着,滴溜溜地跟着同伴一起往书院里瞟,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

  这两人,不是他在清水镇蒙学时的同窗挚友——李茂和张文涛,又能是谁?!

  此刻,王明远脚步猛地一顿,几乎怀疑自己眼花。

  他们怎么会一起来?怎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湘江府?还赶在了中秋这日?!

  那关于茯茶生意的信才寄出去不久,此刻应当刚收到信才是!

  山门外的两人也几乎同时看到了他。

  李茂眼睛猛地一亮,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瞬间露出开心的神色。

  还是张文涛反应快,他“嗷”一嗓子,把剩下的半个糖油粑粑全塞进嘴里,胡乱嚼了两下囫囵咽下。

  因为着急,油乎乎的手在衣服上蹭了蹭,那绸衫上立刻又多了个油印子,就张开胳膊扑了过来:“明远!哈哈!可算等着你了!想死我们了!”

  王明远被他结结实实抱了个满怀,感受到那实实在在的重量和热度,才终于确信不是梦。

  他用力回抱了一下张文涛,然后看向旁边激动得说不出话的李茂,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激动:“李茂兄,文涛兄……你们……你们怎么来了?!难道是收到了我的信?不过应该也没这么快啊。”

  李茂这才像是找回声音,上前一步,重重握住王明远的手臂:“明远兄好久不见!我们总算赶到了!”

  张文涛抢着说道:“哎呀呀,你是不知道!我们紧赶慢赶,就想着中秋这日能到湘江府,能跟你一块儿过个节!上午船一靠码头,我俩把货和行李往镖局伙计安排客栈一扔,就立马奔你这儿来了!生怕你出去了,或者书院今日不休沐!还好还好,门房大叔说今日休沐,可算让我们等着你了!饿死我了,对了,你们书院山脚下这糖油粑粑真不赖!”

  王明远看着两位好友,虽有疑惑,但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后只化作一句:“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看着他俩因为赶路一脸的疲惫和沧桑,以及张文涛看起来好像瘦削了几分的脸,心中更是暖意澎湃。

  李茂稍微平复了下情绪,注意到王明远脸上还未散去的疑惑,忙解释道:“我们这次来,还是文涛兄提议,张伯父主导的。最近长安的茯茶生意红火,周边行省也来了很多外地采购的行商。我们便带了些茶货,一路推售。

  没想到,半路上听行商说茯茶在湘江府很是火爆,有好多人求购,甚至一金难求。我们便立刻动身往湘江府来了,顺带也是考察,若是这边生意尚可,可考虑在此开设茶铺,专营茯茶生意,主要……主要也想顺道看看你在书院过的如何。”

  他说着,声音低沉却坚定:“明远兄,之前还未来得及好好感谢你,若非你当初举荐,我如今可能还在县城蹉跎。这几个月在商队,得张伯父信重,月银也涨了不少,家里境况好了许多,弟弟妹妹的前程也有了着落。

  这一切,皆因你之故,此恩,我铭记于心!

  我和文涛兄路上商量了,若湘江府的茶铺确定开设,我便会常驻于此,闲暇时也能帮你打理些杂事,让你能更专心学业,莫要为俗务分心。”

  听完这席话,王明远才清楚其中缘由,没想到一切竟是如此巧合。

  但还没来得及反应,李茂后面的那话,更是让王明远心下感动不已。

  “李茂兄,你我之间,何须言此。且更是无需为我放弃安稳,来这千里之外的陌生之地常驻。这……这……”王明远连忙挥手准备拒绝。

  这时,一旁的张文涛出声:“嗨呀,明远兄,你就随了李茂兄的心意吧,他都和我念叨了一路了,就盼着这边生意红火能开设铺子,他好能在此常驻能帮到你呢!你可不能伤了李茂兄的心意啊!”

  见王明远又要推拒,张文涛连忙转移话题又继续说道:“明远兄,你还没问我为何也会来呢!我同你讲,你现在可不能小瞧我了。这次是我主动要求出来历练的,我爹也支持,让我多见见世面,学着打理生意。说我定了亲,就是大人了,不能总浑浑噩噩的。”

  他又挠挠头,嘿嘿一笑,压低声音带着点小得意,“其实我自己也早都想出来走走!我在长安府都快憋坏了!再说,我也得好好干,多攒点钱,以后好给虎妞置办份体面的聘礼不是?

  而且,我……我答应虎妞了,日后要给她开个很大的酒楼当聘礼,里面要请全长安最好的厨子,每天做顶好吃的菜,让她天天吃到饱,嘿嘿!”

  他这话说得滑稽,冲淡了方才有些煽情的气氛,也让话题成功转移。

  王明远和李茂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王明远捶了他一下:“好!文涛兄有此志气,虎妞……日后定有福气!”

  “嘿嘿,这定是当然的,我既然已经定亲,就要对虎妞好,更要说到做到!”张文涛用力的拍拍胸脯,不过随即又好奇地四下张望,“诶,对了,狗娃呢?那小子没跟你一块儿?他咋样了?”

  “狗娃在食肆帮忙呢,这会儿估计正忙着准备晚上的饭食。”王明远笑道,“走,别在这站着了,我先带你们进去,今日休沐,和门房说下应该可以带你们进去。咱们先去我的斋舍安顿好,然后就去找狗娃,他要是知道你们来了,指不定高兴成什么样。”

第148章 异乡团圆

  说完,王明远走到值守的门房老者拱手道:“老丈,这两位是我家乡来的同窗好友,特来探望。今日休沐,不知可否容他们入院稍坐片刻?绝不久留,也不会扰了书院清净。”

  李茂见状也利索的从包袱里掏出几个特产,恭敬地递上前,语气诚恳:“老丈,一点家乡土产,不成敬意。我们远道而来,只想与明远兄说几句话,略坐坐便走,绝不敢给您添麻烦。”

  门房见是熟面孔王明远,此刻又收了奉上的特产,加之一旁的同乡两人看着也乖顺,便略作登记便放行了,只叮嘱莫要久留,莫去授课区域闲逛。

  “多谢老丈!定当遵守规矩!”三人连忙道谢。

  进了书院,沿着青石板路往斋舍走。

  李茂和张文涛都是第一次来到这天下闻名的岳麓书院,顿觉眼前一亮,又被那庄重肃穆的氛围所慑,不由得放轻了脚步,收敛了声音,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看着沿途经过的讲堂、书斋、碑亭,以及偶尔走过的青衫学子,张文涛压低声音,啧啧赞叹,小眼睛里满是羡慕:“明远,你就在这等好地方读书啊?真气派!”

  李茂虽未说话,但目光扫过那些抱着书卷匆匆走过的青衫学子,眼中也流露出深深的向往和赞叹。

  到了王明远所住的斋舍,两人放下包袱。

  张文涛便急不可耐的要展示他们给王明远带来的东西,王明远也连忙上前帮忙,张文涛一边解包袱结一边说:“知道要来湘江府后,想着就能见你,我可开心了,便在商州府买了好些能买到的长安土产,你看这你最爱吃的绿豆糕,还有柿饼、蜜枣、还有这些耐放的吃食……

首节 上一节 113/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