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510节

  就在美国接到德国政府的宣战照会后半个小时,墨西哥政府紧接着也向美国宣战了,理由十分简单,墨西哥人要讨回自己70多年前失去的土地。

  尽管对于德国政府的宣战几乎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美国总统沃伦·哈定和他的幕僚们还是迅速从巨大的震惊中清新过来:德国人业已宣战,时局毕竟是无可挽回了,在距离东海岸距离纽约不到2000海里的瓜德罗普,德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早已集结待命——庞大的护航舰队为何在那里一呆就是一个多月,为的恐怕就是这一刻吧!在南面与自己毗邻的墨西哥,40万德国军队和70万墨西哥军队已经集结到了边境,他们根本不是来搞什么狗屁演习的——那分明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进攻准备!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糟糕的事情吗?

  沃伦·哈定突然想起了还在东京与日本高层进行秘密会谈的国务卿查尔斯·休斯,想起了一直蠢蠢欲动的日本政府,在今天之前,他一直觉得以菲律宾和夏威夷为筹码向日本人换取和平只会让那个贪婪的民族胃口越来越大,可是现在,当两线作战的局面即将摆在自己面前时,沃伦·哈定有生以来头一遭感到如此害怕。

  “发电报给国务卿,要他无论如何也要阻止日本人加入德国人一方!不惜一切代价!”

  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太平洋局势,不得不说沃伦·哈定的大局观还算不错,可是等他召集陆海军将领到白宫商讨如何应对德国人可能的进攻时,那已经是德国递交宣战照会一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电波早已从柏林传到瓜德罗普和墨西哥,蓄谋已久的“泰坦计划”正式开始了!

  下午1点将至,在墨西哥西门尼斯、马德拉、基诺、帕雷东和利纳雷斯的军用机场上,一架架金属战鹰依次腾空而起,它们大多数是银灰色涂装的德国战机,也有一些涂着墨绿色油漆的墨西哥战机。在有些晃眼的炽热阳光下,数以百计的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陆续从这些机场起飞,分成3个波次朝美国边境飞去。

  居于第一波的,是德国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的6个战斗机中队、第11攻击机联队的4个攻击机中队和墨西哥空军的两个战斗机中队。从各自机场起飞之后,96架容克斯-亨克尔I型战斗机、54架梅塞施密特I型战斗机、25架兀鹫I型攻击机、75架兀鹫II型攻击机和50架墨西哥战斗机空中完成编队,然后按照预定计划飞向各自的目标——目前美国陆军在南部边境一侧主要有3个大型军用机场、11个中小型军用机场和5个飞艇驻泊基地,根据此前德国侦察机深入美国境内得出的侦察报告,这14个距离边境线100到300公里的军用机场共驻有280到320架飞机、飞艇75至80艘,这些也是美国在南部边境所部署的一线航空部队。

  与第一波机群相隔半个小时航程的,是以3个德国战斗机中队、2个德国攻击机中队和4个德国轰炸机中队构成的第二波攻击群,战斗机中队仍以容克斯-亨克尔I型战机为主力,该主力战斗机于1919年6月试飞,同年9月开始批量生产,南美战争中曾有两个装备该战机的战斗机中队前往智利参战,并成功协助智利联军夺夺取战场制空权。顾名思义,这款战机由著名的军机设计师容克斯博士和亨克尔博士联合设计,翼展12.4米,机长9.3米,机高4米,最大起飞重量2.6吨,装备一台700马力水冷发动机,最高时速420公里,可加挂副油箱,最大航程800公里,装备6挺7.92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采用全封闭的气泡式座舱,性能基本达到另一个世界30年代初主力战机的水平,较著名的飓风战斗机略逊一筹。

  德国部署在墨西哥的15个战斗机中队中,梅塞施密特I型战机占到了约1/4,这是一种全新的主力战斗机,1923年7月试飞,12月开始批量生产,目前主要装备德国空军和陆军航空部队,到德美战争爆发时一共装备了278架。令人称奇的是,这款战斗机的设计师居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小伙子——威利·梅塞施密特,这个1898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青年从小就是个滑翔机爱好者,15岁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制作了一架全金属滑翔机(史实),显示出了在飞机设计方面的才能。中学毕业之后,梅塞施密特进入慕尼黑工程大学机械电器系学习,即便在紧张的学习期间也对飞机设计念念不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从大学毕业后,梅塞施密特原本准备创办属于自己的飞机制造厂,就在这个时候,吉吉航空的军机设计负责人容克斯博士亲自找上门,此时的容克斯在德国已是家喻户晓的一代名师,梅塞施密特非常欣喜的接受了这份梦幻般的邀请,而容克斯将不辱使命的将这个无价之宝带回自己的设计室。

  不久之后,梅塞施密特I型战斗机便问世了,这种新式战斗机虽然借鉴了容克斯-亨克尔I型战斗机的许多经验,却凭借梅塞施密特本人的巧妙思路成为一种与容克斯-亨克尔I型战斗机截然不同的主力战机。梅塞施密特I型战机采用悬臂下单翼设计和可收放起落架,在外观上更多的采用直线修形,在构造上它选用了高强度薄铝板和精密压铸版,强化的机身能够承受高速的俯冲和急速横向翻滚,翼展10.5米,机长9.4米,机高2.8米,最大起飞重量3.1吨,使用1台750马力的直列水冷式发动机,最高时速450公里,可加挂副油箱,最大航程850公里。装备一门20毫米机炮和4挺7.92毫米机枪,火力上与亨克尔II型舰载战斗机相同,但在作战性能上却高出一个等级,这一点在德国陆海军联合演习中已经得到证明,为此海军部已经要求梅塞施密特专门为海军设计一款与陆基梅塞施密特I型性能相近的舰载战斗机。

  在德国空军中,除了上述两款主力战斗机之外,目前现役数量较多的还有一种名为黑鹰II型的单翼双发大型远程战斗机,该机由吉吉航空的两位荷兰籍设计师——比尔林博士和斯查特斯博士合作设计完成,1921年10月试飞、次年开始批量生产,体积较容克斯-亨克尔I型大近一号,翼展15.7米,机长12.8米,机高4.2米,采用两台800马力的奔驰发动机,最高时速390公里,挂载副油箱时的航程达到1150公里,以2门20毫米机关炮和4挺7.92毫米机枪为机载武器,最大起飞重量5.4吨。

  根据此前德国谍报人员所收集的情报,目前美国最好的战斗机是波音公司生产的PW-9战斗机和寇第斯公司的P-7战斗机,其中波音PW-9有两种外观区别很大的机型即PW-9A和PW-9B,A型为双翼机,使用螺栓固定的铝管组成机身结构,机身小巧而紧凑,使用一台450马力的风冷发动机,最高时速310公里,机身可挂在一枚20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B型采用肩扛式单翼加铝制硬壳式机身,采用一台500马力风冷发动机,最高时速较A型快了25公里,但因为升力有限而取消了机身下的炸弹挂架。这两种战斗机的航程均为480公里,不仅装备美国陆军,海军部也有装备,它们的海军型号则被命名为F4A和F4B,尾部装有着舰用的拦阻钩。

  相比波音公司的战斗机,寇第斯公司的战斗机则更多的借鉴了德国战机的设计,自从容克斯-亨克尔I型出现在南美战场之后,寇第斯公司的设计师们就根据飞行员们的描述开始研究这种外形奇特,在战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们又通过陆军情报部门搜集的零散资料对这种德国战斗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于1923年推出美国第一款悬臂式下单翼飞机,这种战斗机采用全铝制硬壳式机身和收放式起落架,机长12.3米,翼展17.7米,但由于其装备的600马力星形发动机功率不足,其时速只有280公里,尽管其1挺12.7毫米机枪加1挺7.62毫米的火力强于波音公司两款战斗机的2挺7.62毫米机枪,但美国军方似乎对其新颖的设计、过慢的航速以及昂贵的价格有所顾忌,因此陆军和海军只是分别订购了25架和21架,远远少于波音公司两款战斗机的120架和150架。

  此外,美国陆军和海军还各自装备着数以百计的P-3、P-4、P-5等稍早研制生产的战机,美国将军们坚信,自己的飞艇将在本土防御战中毫无疑问的夺取绝对制空权。到了1924年的时候,美国的飞艇技术在这个世界的确无人能及,就连在战争中最先大规模使用飞艇的德国人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尽管如此,35艘德国飞艇还是从遥远的欧洲来到墨西哥,它们也被美国军方视为空中的第一劲敌。

  可是即便在德国人的第三波空中攻击群里也找不到飞艇的踪影,2个战斗机中队、1个攻击机中队和6个轰炸机中队将在前两波攻击群压制美军空中和地面抵抗之后对美军机场、油库、兵营、铁路枢纽和其他军事目标进行低空轰炸,以达到迅速夺取前线制空权的作战目的。

  正当从前线机场起飞的机群准备攻击自己的目标时,在圣路易斯波托的机场上,一架又一架大型轰炸机也在陆续起飞,这种单翼四发的道尼尔II型远程轰炸机由吉吉航空的轰炸机设计部于1922年完成设计,次年4月样机开始试飞,11月开始投入量产,目前产量每月50架,随着泰坦计划的实施,这一速度也将提高至少十倍。

  从前线机场出发的攻击机群开始进攻的时候,5个中队125架道尼尔II型远程轰炸机在圣路易斯波托上空完成集结,这些翼展有32.2米、机长21.6米、机高5.2米的庞然大物体积比起木质蒙皮时代的德国猫头鹰轰炸机和俄国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还略小一号,可是各项性能已经大大超越古老的双翼机,尤其是薄装甲和分别布置在6座双联装机炮塔里的12挺7.92毫米机枪使得这种飞机在防御力上大大超越同时代的任何一款轰炸机,加上4台800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道尼尔II型可以在260公里的巡航速度下将4吨重的炸弹投掷到3200公里外的目标上,最大时速甚至可以达到320公里。

  这个时候,美国人显然没有对这种远程战略轰炸机产生什么兴趣,或许在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看来,巨型飞艇不论航程、载弹量还是威摄力都远远强于所谓的战略轰炸机,或许就连军用飞艇的始祖齐柏林伯爵也没有想到,美国人将比德国人还要虔诚于自己的发明。

  用不了多久,美国人就会懊恼的发现自己所犯下的错如是多么的巨大——一架道尼尔II型轰炸机的造价仅有大型氢气飞艇的1/3、氦气飞艇的1/20,却能够在飞艇轰炸一次的时间里对目标进行4次以上的轰炸,而且受气候的影响远远小于飞艇。

  在道尼尔II型轰炸机起飞之后不久,2个容克斯-亨克尔I型战斗机中队和1个黑鹰II重型战斗机中队也陆续从圣路易斯波托机场起飞,它们将护送轰炸机群飞过边境区域,在这之后,轰炸机群将以5000米的飞行高度飞向美国的东北部重工业区。

  (PS:道尼尔II型远程轰炸机参考历史上30年代出现的各主要轰炸机,如德国的道尼尔Do-17中型轰炸机-1934年、美国的B-17重型轰炸机-1935年、英国的汉普顿中型轰炸机-1936年,考虑到历史上的1920年代各国军队均处于修生养息状态,加上德国人历来强悍的发动机和冶金等工业技术,因此1924年出现道尼尔II型重型轰炸机应该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第七十九章 横扫千军

  美国东部时间1924年7月7日下午1时45分,当白宫的头头们还在激烈讨论着德国海军将以何种形式进攻美国东海岸的时候,在美墨边境区域的美国一侧,美国陆军的官兵们已经开始品尝战争的苦果了。

  麦卡米是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一座极不起眼的小城镇,距离美墨边境大约200公里。自从墨西哥战争结束以来,这里唯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镇子附近的美国陆军兵营了。那里名为麦卡米兵营,其实当地人都知道它是一座军用机场,因为镇子里的人几乎每天都有几架飞机在那里起降,多的时候也有二三十架,嗡嗡的声音有些令人烦躁,但更让美国南部居民忧心的还是边境那边的匪帮。虽然墨西哥内战结束之后从前的比利亚匪帮再没有越境杀人放火,可他们在德国人的大力支持下变得越发的危险了。

  此时此刻,镇子里的居民大都从收音机里得知了德国对美宣战的消息,可是许多人万万没有想到,德国人的大批战机已经越过边境朝他们这里飞来了。

  最先发现来袭机群的,是在德国宣战消息传来之后奉命从麦卡米起飞进行边境警戒巡逻的一个美国战斗机小队。4架PW-9A战斗机还未飞到边境就发现对面飞来一大群黑色的“乌鸦”,且不论双方战机性能上的巨大差距,光看到对方那远远超过自己的数量,美国飞行员们就连忙调头开溜了。此时除了少数侦察机之外,绝大多数美国战机上都没有安装任何无线电设备,直到这四架飞机慌忙降落到麦卡米基地之后,基地的航空部队指挥官才知道了敌方机群入侵的消息——边境哨所虽然更早发现德国机群,可是他们却并不直接向航空部队的基地报告情报,等警报从哨所层层上报再层层下发最终抵达麦卡米的时候,德国机群的攻击恐怕早就开始了。

  “拉响警报!”

  这是在德国机群发动攻击之前麦卡米基地的指挥官索伦森上校所下达的唯一命令,仅仅在战斗机小队返回基地后不到5分钟,四十多架德国战机便一面降低高度一面逼近麦卡米了。此时,这个航空部队基地的跑道两旁停着刚刚降落的4架战斗机和另外16架军用飞机,棚式机库里还停着5架侦察机、8架战斗机和4架双翼双发的运输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4架双发双翼的运输机居然是美国陆军从德国购进的——德国飞机以价格低廉、性能优越而闻名,这种优势挤垮了不少美国飞机公司,美国民间和军方也乐于花小钱买好飞机,只是为了保护本土飞机产业,美国陆海军才不断将订单发到波音、寇第斯等几家本土飞机公司,如果单从技术部门的角度考虑,这样做是非常不划算的,因此即便是在南美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军方仍每年从德国进口相当一部份军用飞机,而德国政府在允许出口的机种上也是来者不拒。

  凄厉的警报声才刚刚响起,德国战斗机和攻击机的空袭便开始了。对麦卡米发动空袭的,是德国空军第7战斗机联队暨海外派遣军第2战斗机联队第4中队的25架容克斯-亨克尔I型战斗机和德国空军海外派遣军第7攻击机联队第1中队的6架兀鹫I型攻击机、14架兀鹫II型攻击机。考虑到第一波攻击机群很可能遭遇到美国战机升空拦截,德国驻墨西哥航空部队总指挥官胡戈·施佩勒上校将战斗能力较强的200架战斗机和100架攻击机编入第一波机群,用以迅速击溃美军的空中抵抗进进而攻击对方机场,摧毁机场目标的任务主要交由3个战斗机中队、2个攻击机中队和4个轰炸机中队组成的第二波攻击群。

  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德国人惊讶的发现在漫长的美墨边境区域仅有不到30架美国战机在执行巡逻任务,即便是发现德国机群入侵之后,从各机场升空拦截的美机也不到2个中队,双方仅在得克萨斯东南部和亚利桑那州南部进行了简短的空战,开战之初美国飞行员们表现出来的素质和勇气实在不敢恭维,德军的第一波机群几乎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便顺利飞抵预定攻击的美国机场。

  既然美国人并没有拼死抵抗,德国飞行员们的任务变得简单起来。在麦卡米,兀鹫们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所携带的炸弹投向那些停在跑道两侧、毫无还手之力的美军战机。作为德国空军最高的全金属飞机和首款攻击机,兀鹫I型从试飞到现在已经有8个年头了,随着替代机种的出现,这种双翼攻击机正在逐渐退出德国空军的战斗序列,但它仍是德国严禁出口的武器之一,所有退役机或是转为教练机或是作为预备机被封存。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兀鹫I所携带的4挺7.92毫米机枪和机腹下的3枚50公斤航空炸弹却是威力十足,在更换了大马力发动机之后,这种攻击机的时速提高到了250公里,只见它们一遍遍在机场上低空盘旋,不时用子弹扫射地面上的美国战机和士兵。

  麦卡米毕竟是个靠近边境的空军基地,除了两个中队的战机之外,机场周围还有6个防空阵地。没有起飞的战机只能停在地上挨打,可负责防空的士兵们却还没有认输,德军空袭开始后不久,地面的防空火力终于开始威胁到那些低空飞行的德国战机了。其实早在空袭警报响起的时候,各战位上的美军士兵就已经开始准备,然而和华盛顿一样,这里的人对于战争的准备也是毫无准备,士兵们不得不手忙脚乱的将防空炮和防空机枪上蒙着的帆布掀开,再从弹药库里将整箱整箱的弹药搬出来,虽然他们终究还是开始还击了,但德国机群早已占得先机。在基地靠北一些的防空战位上,3挺7.62毫米机枪和2挺12.7毫米重机枪打得正欢,子弹打在其中一架德国战机的身上当当作响,就在美军士兵们以为自己将要击落第一架德机的时候,一架下单翼的攻击机猛的从另一个方向俯冲过来,直到20多米的距离才将腹部的3枚炸弹齐齐丢下,猛烈的爆炸之后,浑身是血的美军士兵们一个个倒在自己的战位上,刚刚还在奋力射击的机枪也都无助的仰望着天空。

  此后,那架单翼机迅速拉起机头,一串从地面升起的子弹跄跄擦过它的机翼。

  这架飞机便是兀鹫I型的后续机种——呈倒鸥型下单翼设计的兀鹫II型攻击机,它也是德国海军容克斯JU-II型俯冲轰炸机的陆军型,单发双座,最大时速330公里,攻击半径700公里,机腹和机翼下可挂载2枚50公斤和1枚100公斤高爆炸弹,机翼位置装备两挺7.92毫米机枪,副座位置还有一挺后射的7.92毫米机枪,可作俯角为70度的俯冲轰炸。

  当攻击机将炸弹投掷完之后,一直在机场上空盘旋的战斗机也加入到摧残美军基地的行列中来,它们用自己的机枪和机关炮一遍遍扫射跑道两旁尚未爆炸的战机,矗立在距离跑道不远的机棚也是它们攻击的目标。

  大约20分钟之后,第二波空袭机群出现在了南面的天际,施虐完毕的德国战斗机和攻击机这才恋恋不舍的向南飞去。此时的麦卡米已经浓烟四起,停在跑道两侧的战机有一多半成了燃烧的火堆,剩下的也大都被子弹打瘫,6处防空阵地被夷平了3处,余下的防空机枪像病人一样无力的呻吟着,几门127毫米的防空炮仍在孜孜不倦的向德机开火,只可惜它们的射速过于缓慢,炮弹威力很足但对在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和攻击机毫无办法。

  就这样,在只损失3架战斗机和攻击机的情况下,德军的第一波空袭机群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空袭效果要比预期的还好。紧接着,第二波225架战鹰开始对剩余的目标进行空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就是位于圣安东尼奥北郊的飞艇驻泊点,那里距离边境近200公里,距离墨西哥东北部最大的空军基地帕雷东450公里,这样的距离在美国人看来是较为安全的,因而战争爆发的时候,他们将海军第4飞艇集群的52艘各式军用飞艇停泊在了圣安东尼奥飞艇基地。

  7月7日下午2时30分,华盛顿在得知南部诸州遭到德墨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后作出反应:驻扎在南部前线各机场的战机立即向二线机场转移,驻守南部的海军第2、第4飞艇集群立即向边境移动,给入侵之敌以迎头痛击。

  当这个命令传达到圣安东尼奥飞艇基地之后,基地作战人员和飞艇勤务人员迅速行动起来,由于是周一,周末外出休假的官兵大都已经回到基地,因而指挥官们至少不用为自己兵员不整而担忧。加之飞艇部队和飞艇基地历来受到华盛顿和海军部的重点关照,其人员素质、装备配置在陆海军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因而在短短半个小时之内已经有十数艘飞艇完成作战准备并且升入空中,一个从奥斯汀起飞的战斗机中队也赶来护航。也就在这个时候,飞艇基地突然警报声大作。

  原来,在空中执行警戒任务的飞艇远远发现了从西南方向飞来的机群,尽管那有可能是从前线机场向腹地转场的美国战机,但飞艇基地的指挥官乔那登准将还是果断的下令发出空袭警报。这次,可以整个圣安东尼奥飞艇基地附近可以投入作战的仅有那一个中队18架P-5战斗机和已经升空的15艘飞艇,这15艘飞艇中只有一艘是双艇身的比奇型“空中航空母舰”,而且是负责巡逻警戒的那艘,基地中还有6艘这样的飞艇,但是拥有庞大艇身和8架舰载机的它们也需要花费更多的准备时间才能升入并投入作战。

  从西南而来的那批飞机迅速逼近,从它们飞行的方向来看应该是冲着这个飞艇基地而来,站在基地指挥塔里的乔那登准将焦急的看着整个基地的状况——艇员们基本在飞艇边上,并在勤务人员的协助下往飞艇吊舱里装弹药和燃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巨大弹药库前挤满了等着领弹药的士兵和卡车,枪械库那边也是同样的状况。当德国人的进攻迫在眉睫的时候,整个基地的战斗准备才进行了不到一半。

  乔那登准将此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但愿已经进入战斗位置的那15艘飞艇能够暂时阻挡德国人的进攻!

  随着德军机群的迫近,轻型战斗机一架接着一架从天空中仅有的那艘“比奇”上起飞了,这个景象多少让下面的美国人松了一口气——由飞艇搭载的这些P-4战斗机虽然只能在空中停留一个小时,可速度、机动性和灵活性却甚过德国的蜂鸟战斗机,2挺7.62毫米机枪的火力也与蜂鸟相当,长久以来,美国军方一直相信自己的飞艇部队能够胜过德国空军,很大的信心就是来自于这种飞机——与德国的主力战机进行一对一或是多对多的空战,时速高达350公里的P-4都能够占据上风,加上它们只需要就近回到飞艇母舰上补充燃料和弹药,战斗中的出击频率大大高于那些必须回到机场补充的陆基战斗机,因此美国军方的将领们一直宣称,满载战机的10艘“比奇”能够从两个大队的德国蜂鸟战斗机那里夺取战场的制空权。

  如果德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蜂鸟的话,美国人或许真的可以实现这个“预言”,而德国空军也的确如外界所知的那样装备着900多架蜂鸟战斗机,可事实上这种战机早已成为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机,目前的德国空军虽只有500多架容克斯-亨克尔I型、梅塞施密特I型和黑鹰II型战斗机,却拥有4000多名熟练的战斗机飞行员,随着国内飞机制造工厂开足马力生产这三种新式战斗机,不出三个月,德国空军就将拥有超过4000架容克斯-亨克尔、梅塞施密特和黑鹰!

  8架P-4勇敢的冲向拥有30架战斗机、15架攻击机和40架轰炸机组成的庞大德国机群,犹如初生的牛犊无畏而无知的冲向爪利齿尖的老虎。

第八十章 飞艇悲剧

  自从第一次跨进容克斯-亨克尔I型战斗机的座舱起,爱德华·冯·施莱希就知道自己找到了毕生最好的伙伴。舒适的座椅、合身的空间、广阔的视野还有便捷的后拉式座舱盖,除了合上舱盖飞行时会让习惯了敞开式座舱的飞行员略感不适之外,这架飞机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优秀。

  还在老远的地方,冯·施莱希就看到了空中漂浮着的那些庞然大物,它们看起来像是手持大棒的巨人,让人远远看着就有种压迫感,可是施莱希知道,那些不过是唬人的东西,上万立方米的氢气只要一点点火星就会成为一团无比巨大的火球。于是,他拉开座舱盖将右手伸出舱外,拳头紧握的在空中划了两个圆圈在向前一挥,周围的战鹰便开始加速,紧接着他自己也加大油门,眨眼之间,二十五架战斗机便已脱离机群高速冲向那些空中巨人门。

  与此同时,8架小巧玲珑的战机也在美军飞艇编队南面完成编队,并以两个四机V字型战斗编队朝德国机群冲来。在空中鏖战并不是双方最中的目标,冯·施莱希少校和他的中队打算先将那些飞艇干掉,以掩护后面的机群攻击美国人的飞艇基地;美国战斗机小队也不奢望将对方尽数击落,能够尽可能拖延时间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首节 上一节 51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血沃轩辕

下一篇:大独裁者报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