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541节
同一天,从东普鲁士、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出击的德军地面部队也顺利对当面之敌完成合围,在德军强大的空地攻势下,俄军解救被围部队的作战行动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反而又有不少部队被德军歼灭或是重创,6月15日夜,以奥尔格指挥的第1集团军、古德里安指挥的第1装甲军为主力的德军北集群40余万官兵在里加地区发动了坚决而猛烈的围歼战,战斗中还得到了德国波罗的海的炮火支援,到次日凌晨战役宣告结束,俄军在这一区域损失了14万多人,其中有8.9万人被俘;6月16日,龙德斯泰德的德第2集团军、弗莱明的德第2装甲军以及波兰第1、2集团军外加17个非洲殖民师共80多万人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围歼战,被包围在布列斯特和科韦利地区的近20万俄军最终放弃了抵抗;同一天,拜尔将军的德第3装甲军与德国第3集团军、波希米亚第1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以及大批非洲殖民部队共同对乌克兰西南重镇立沃夫区域的俄军发动总共,到6月17日早晨,随着俄第6集团军统帅伊万·德尼瑟维奇被击毙、其部下11万余人缴枪投降,德军在边境区域的第一阶段战役宣布结束,接下来,德军将以装甲部队为突击箭头挺进白俄罗斯、乌克兰腹地,由于铁路交通受到严重损坏,俄南方集群剩下的40多万军队要么就地死战,要么用自己的双脚与德军坦克拼速度、拼耐力,此外别无选择!
第十八章 黑海霸主
不论是在1906年到1914年的英德海军竞赛时期,还是1915年到1921年的华盛顿条约时期、1921年至1924年美国海军大肆扩充时期,乃至德美战争之后德日两强独霸海洋时期,任何一个国家新主力舰从计划、动工、下水到服役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
自从1906年第一艘无畏舰下水以来,海军的巨舰大炮主义逐渐走向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尽管航空母舰在1914年、1924年的德英、德美战争中大出风头,但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些巨舰大炮主义的典范并没有就此没落。在1924年德美战争结束到德俄、中日战争爆发的这4年间,世界各国仍有不少战列舰、战巡建成服役,其中德国建造了5艘战列舰和3艘战列巡洋舰用以替代陆续退役的旧式战舰,日本和俄国各自建造了2艘战列舰,土耳其委托德国建造了2艘,意大利海军自行建造了一艘,到1928年为止,世界各国海军累计建造了150余艘无畏战列舰、超无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其中有67艘在历次海战中沉没,12艘陆续退役,1928年尚在服役的74艘非航母主力舰分布如下:
德国-29艘,总排水量108.6万吨;
日本-18艘,总排水量67.1万吨;
土耳其-8艘,总排水量16.2万吨;
俄国-8艘,总排水量22.4万吨;
智利-3艘,总排水量7.2万吨;
墨西哥-2艘,总排水量5.3万吨;
意大利-1艘,总排水量3.1万吨;
西班牙-2艘,总排水量4.8万吨;
希腊-1艘,总排水量2.2万吨;
巴西-1艘,总排水量1.9万吨;
阿根廷-1艘,总排水量2.5万吨。
在这些现役战列舰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日本两艘超级战列舰“纪伊”号和“尾张”号,以及德国同级的战列舰“威廉大帝”号,这三艘标准排水量超过4万吨、满载排水量达到5万吨左右的超级战列舰可谓是这个时代战列舰的顶峰之作,但是由于战略、经费等方面的考虑,日本将纪伊级在建的后两艘改为重型航空母舰,而更加强大的美作级快速战列舰则永远的停留在了图纸上,军费充足的德国也在“威廉大帝”号完工之后明确表示十年内没有建造新战列舰的计划。
1928年6月4日,从未真正平静过的世界局势再起波兰,德国对沙俄宣战,而德国的盟国、仆从国、殖民邦国也紧随其后对沙俄宣战,宣战国遍布除大洋州之外的欧、亚、非、美四大洲,沙俄此时面对的是一个比当年的拿破仑法国更加强大的敌人,俄国人仅有的希望便是1812年的奇迹能够再次上演。
然而德皇威廉三世并非拿破仑皇帝,1928年的德国也非1812年的法国,德国陆军的战力远甚当年的法国军队,德国海军更是不逊鼎盛时期的英帝国海军。
6月4日中午12时30分,土耳其向俄国递交了宣战文书,与此同时,黑海西南部的伊斯坦布尔海峡出口处战舰云集,德土两国联合舰队的7艘战列舰、3艘战巡和1艘重型航母构成了黑海甚至是地中海区域最为强大的一直舰队。
自1910年建国以来,土耳其共和国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获得了新生,随着经济、工业的不断发展,土耳其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上升,到了1920年,土耳其已经拥有了一支不逊俄国黑海舰队的海军,8年之后,这支海军进一步增强了。
战列舰“伊斯坦布尔”号、“伟大革命”号、“土耳其”号、“阿拉尼亚”号、战列巡洋舰“暴风雪”号,这5艘战舰构成了一支相当先进的土耳其主力舰队,它凝聚了土耳其人复兴海军的期望,但这个目标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因为这5艘主力舰中没有一艘是由土耳其本国船厂所建造的。标准排水量2.7万吨的“伊斯坦布尔”号和“伟大革命”号是德国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的里耶卡船厂专门为土耳其海军量身定造的两艘新式战列舰,装备3座三联装45倍径的343毫米舰炮,采用12台全燃油锅炉和3台帕森斯蒸汽轮机,最高航速24节,总体性能优于德国的国王级战列舰。
仅“伊斯坦布尔”号和“伟大革命”号并不足以构成对俄国黑海舰队的压倒性优势,而土耳其海军1920年之前购买的战列舰大多已经超过服役舰龄。趁着德国海军1925年大规模更换战列舰的机会,土耳其选中了德国海军准备转入预备役的两艘战舰——菲特烈大帝号和阿尔伯特国王号并以每艘80万欧洲马克的价格将其购入,随后在本国船厂进行了翻新和小规模改装,两舰进入土耳其海军之后被命名为“土耳其”号和“阿拉尼亚”号。
就火力而言,这两艘2.5万吨战列舰较俄国黑海舰队的当家战列舰——排水量2.2万吨、装备4座三联装305毫米舰炮的玛利亚皇后级略逊一筹,但是双方的防御力决定了单舰正面对抗时装备5座双联装305毫米舰炮的德制土耳其战舰未必会处于下风。
土耳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暴风雪”号同样是购自德国海军,曾经的“毛奇”号在经过一系列大规模改装和翻新之后以65万欧洲马克的价格出售给了土耳其海军,2.5万吨的排水量、27节的航速和12门55倍径280毫米舰炮在黑海仍具备足够的威摄力。
除了这4艘战列舰和1艘战巡之外,土耳其海军目前还拥有另外4艘实力尚可的战列舰,它们均是德国海军在北海一战中缴获的英制战列舰,“凯尔基特”号、“克牧孜”号、“杰伊汉”号、“卡拉苏”号在英国海军中服役时分别是“大胆”号、“阿贾克斯”号、“征服者”号和“雷电”号,虽然这些战列舰舰龄都已接近20年,可土耳其各主要船厂的维修水平看起来还算不错,这4艘战舰均保持着较好的状态,土耳其对俄宣战时它们分别被部署在爱琴海、地中海和马尔马拉海(达达尼亚海峡与伊斯坦布尔海峡之间的内海),一旦战事需要,它们随时可以前往黑海区域作战。
聚集在伊斯坦布尔海峡口准备与土耳其海军一道行动的,还有一支隶属于德国地中海舰队的德国分舰队。虽说是辅助行动,但是战列舰“萨克森”号、“威廉王子”号和“恺撒·菲特烈三世”号、战列巡洋舰“兴登堡”号、“勃兰登堡”号、重型航空母舰“普鲁士”号、护航航母“施维林”号组成的庞大“分”舰队却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德国舰队由47岁的海军少将安德雷·克莱恩指挥,这位从驱逐舰长、轻巡洋舰长一步步提升上来的非贵族军官是德国海军在雷德尔、邓尼茨之后涌现出来的又一批新锐指挥官,在老一批海军将领逐渐退出军界之时,他们开始得到非常宝贵的锻炼机会。
同样让人关注的是德美战争后建成的德国恺撒·菲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和勃兰登堡级战列巡洋舰的首次出场,当德国政府在1925年宣布建造这两级新战舰的时候,人们最意外的莫过于它们的吨位——3.3万吨和3.1万吨!在这各国主力舰越建越大的年代里,日本人图纸上的美作级战列舰甚至拥有5.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然而德国人却在格拉夫级战列舰和马肯森级战巡之后反其道而行之,而且恺撒·菲特烈三世级一造就是4艘,勃兰登堡级也一口气造了3艘,这的确成为20年代海军新闻中最具特色也最让人疑惑的一条!
在得到各自海军部的命令之后,土耳其战列舰“伊斯坦布尔”号上升起了联军舰队的旗舰旗,这次海上行动的总指挥将由土耳其海军上将萨里·安德尔担任,而德国舰队的司令官克莱恩将军担任副总指挥官,“普鲁士”号的舰长乌沃·克恩准将担任舰队航母编队的指挥官,辖有德国恩斯特级重型航母一艘、护航航母一艘和土耳其水上飞机母舰三艘,可用战机共计140架。
下午12时55分,“伊斯坦布尔”号升起了启航的信号旗,这片以水色深暗、多风暴、少鱼类的海域由俄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四国共同拥有,其中土耳其和俄国的海岸线最为漫长,两国的黑海舰队也使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弱小海军显得微不足道。
建于圣彼得大帝时期的俄国黑海舰队也许算不上历史悠久,却有过第二次俄土战争、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辉煌的喜悦与克里木战争没落的悲哀,几经洗礼之后在毫无作为中度过了1914年和1915年的战争,那个时代的德国海军还忙着对付英国人,土耳其海军孱弱的实力也不足以争霸黑海,十多年之后,俄国黑海舰队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与1914年相比,俄国黑海舰队的战列舰仍旧是5艘,其中3艘排水量2.2万吨的玛利亚皇后级是无畏舰,“伊万斯塔非”号和“圣约翰”只是准无畏舰,在短暂的阿格列尼一世时期,黑海舰队曾有过建造5艘新式战列舰的雄心壮志,但女皇狄安娜一世登基伊始便取消了这些计划转而将资金分摊到经济、工业和陆、海军上,十多年间黑海舰队所获得的补充便是8艘海防炮舰、9艘轻型潜艇和40多架军用飞机,而女皇所钟爱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却在这段时间里增加了2艘3万吨级的战列舰、25艘轻型舰只和大批潜艇、飞机。
在德土联合舰队向黑海深处进发之前,俄国黑海舰队的一举一动就完全掌握在德、土两国的谍报人员手中,和1914年战争爆发时的情报一样,这支舰队在战事逼近的时候仍旧躲在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内,克里木战争中在英、法、土联军的猛攻下坚守349天的壮举让俄国人对这里的要塞防御颇有信心,并且自1914年来陆续进行了一些扩建和强化工程,号称黑海的青岛要塞!
庞大的德土联合舰队启航之后径直穿过黑海并于次日傍晚时分抵达塞瓦斯托波尔港外,从地形上看,这里的确是座独一无二的天然良港,港域分布在9个海湾之内,周围群山环抱,地形十分隐蔽,要塞建立在塞瓦斯托波尔湾和南湾沿岸梯形山坡上,可居高临下俯瞰港外大片水域,要塞设施虽然有些陈旧,但众多大口径火炮的威力仍旧不容小视。
当天晚上,土耳其驱逐舰和扫雷艇趁夜在港外实施扫雷作业,根据谍报人员收集到的情报,5月底、6月初俄国舰队曾在港外大肆布雷,而土耳其舰只很快便在距离港湾入口8-9海里处发现了大片的雷区。扫雷行动持续到午夜的时候,俄军要塞突然开火,不断落下的炮弹迫使土耳其扫雷艇迅速后退,而在这之后不久,装备声纳设备的德国猎潜舰和土耳其驱逐舰分别在己方舰队附近发现俄国潜艇,尽管两国驱逐舰迅速出击并且击沉了其中一艘潜艇,但为了安全起见,联合舰队主力连夜驶离港口,只留下十多艘具备反潜能力的轻型舰只在发现俄国潜艇的海域继续猎潜,在天亮之前,联军又收获了一艘俄国潜艇,据被俘俄国艇员供认,俄国一共在塞瓦斯托波尔港附近部署了8艘轻型潜艇。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时间里,德土联合舰队采取了以空中打击和扫雷、反潜行动为主的作战策略,从“普鲁士”号和“施维林”号上起飞的舰载机轮番对港口发动空袭,并对部分炮台和3艘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进行了重点攻击,最终以损失战斗机3架、俯冲轰炸机8架的代价重创了“叶卡捷琳娜”号和“亚历山大三世”号,其中“亚历山大三世”号因为伤势过重而不得不坐沉于浅水中当作浮动炮台使用。
与此同时,从罗马尼亚境内起飞的德国轰炸机也每天飞抵港口上空进行轰炸,为了尽可能多的破坏俄军要塞,德军投入了大量500公斤以上的重磅航空炸弹,其中2.5吨重的“超级航空炸弹”更是投下了900多枚,使得俄军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守备部队终日忙于防空和修复工事。
在这段时间里,德国战列舰“恺撒·菲特烈三世”号、“威廉王子”和土耳其战列舰“伟大革命”号、“土耳其”号还带着一些轻巡洋舰炮击了俄属乌克兰沿岸并对向克里木半岛挺进的德军地面部队提供了炮火支援。
6月20号,上述4舰返回塞瓦斯托波尔港外与联合舰队主力会合,当天下午,4艘土耳其战列舰、3艘德国战列舰、2艘德国战列巡洋舰列成一字纵队逼近港口并与俄国要塞守备部队展开激烈的炮战,俄军各炮台先遣已经在持续的轰炸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因此在炮战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
第一天的炮战持续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德土联合舰队的猛烈炮火摧毁了位于塞瓦斯托波尔湾以南山坡上的2个俄军炮台,土耳其战列舰“伟大革命”号和“阿拉尼亚”号分别被俄军的280毫米和203毫米炮弹击中,但两舰的伤势并无大碍,“伟大革命”号损失了一门150毫米副炮和17名水兵,“阿拉尼亚”号的烟囱被炸出一个大窟窿,两舰均参加了随后两天的炮战。
相比之下,德国战列舰庞大的身躯似乎吸引了更多俄国炮弹,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萨克森”号竟先后被3发305毫米、2发280毫米炮弹击中,舰尾一度燃起熊熊大火,所幸的是这艘战列舰装甲厚实、损管得力,伤势并不影响它参加随后的炮击;崭新的德国战列舰“恺撒·菲特烈三世”号体积与“萨克森”号相似,却比它多吃了2枚280毫米炮弹,其中有1枚305毫米要塞炮的炮弹竟然命中了该舰的指挥塔,还有1枚命中了它的2号炮塔,另1枚将它右舷一座双联装150毫米副炮塔炸飞!然而爆炸的硝烟与水花过后,人们却惊讶的发现这艘战舰除了光洁的舰身被炮火熏黑了部分之外,航速不减、炮火不停,指挥塔和2号主炮塔上更是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弹坑,这就是德国的恺撒·菲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在装备3座三联装343毫米舰炮的同时,减少舰体水线长度以节省结构重量;精心设计了船型,采用球鼻型舰艏降低阻力,加上新式轮机可使其达到25节的最高航速;增加甲板装甲厚度以及加大侧舷装甲带的倾斜角度,提高装甲区抗攻击能力;将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9艘德土主力舰又进行了两次极为猛烈的炮击,加上德国航空母舰上舰载机的校射和空袭,俄军要塞的抵抗力逐渐减弱,加上德军地面部队从陆上进入克里木半岛的消息和俄国革命党潜伏在俄军中内应份子的鼓动,要塞守备部队于6月22日晚发动兵变,在这种情况下,黑海舰队的一部分军舰上的官兵积极响应,剩余的舰只也迫于德土联合舰队的强大威力放弃了抵抗。
6月23日,塞瓦斯托波尔正式陷落,失去主力舰只之后,俄国黑海舰队残部只得退入亚速海,黑海的控制权无可争议的落入联军之手。
第十九章 陆战精英
1928年6月9日,芬兰东南部,曼纳海姆防线。
相比于俄国西南部的索科洛夫防线,这条仅有105公里的防线不仅在规模上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也是远远不及的,但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条靠近俄芬边境的防线扼守着从俄国通往芬兰腹地的重要通道,而且距离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仅有55公里!
自从曾经的芬兰大公国在1914年独立以来,俄国统治者无不视这个对自己首都有着巨大潜在威胁并且扼守着芬兰湾出口的北欧小国为眼中钉、肉中刺,无奈芬兰的独立得到了德国的大力支持,而阿格列尼时期的沙俄非常依赖德国资金和武器的支持,即便是到了采取铁血政策的女皇狄安娜一世统治之初,沙俄政府也丝毫不敢惹恼了这个如日中天的军事帝国,于是收复芬兰也就成了一个空乏的目标。
有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撑腰,芬兰人也就一面不断向德国进贡木材一面怡然自得的过着小日子,芬兰陆军虽然由才能出众又雄心勃勃的曼纳海姆将军所掌管,却也只保持着不足10万人的规模,连同军服在内的绝大部分装备都从德国进口,士兵们领到的军饷也都是欧洲马克,因此直到1928年初德国提出要求签署德芬攻守同盟条约的时候,芬兰人这才感觉到了战事即将降临,但是他们又不愿意让德国大兵来防守自己的国家,这才开始在卡雷利阿地峡一带修筑防御工事。时间只有短短两个多月,所幸的是这条防线全长也不过105公里,德俄战争时防线主体已经完工,并有6个芬兰步兵师约11万人进驻。
6月4日,战争以一种非常符合礼节的方式开始了,德皇亲自向全德国人民宣读了宣战诏书,紧接着芬兰等国也陆续对俄宣战。驻扎在芬兰境内的大批德国战机迫不及待的越过边境空袭了俄国的重要目标,一个下午便夺取了俄国首都区域的制空权。看着这些银灰色的战鹰频繁从头顶上飞过,芬兰官兵们开始的时候还觉着战争应该很快就会以德国人的胜利而告终,自己只要在这条防线里静静等着便可收获胜利果实,然而美好的愿望很快就随着俄军炮弹的落下而告终。尽管德国人掌握着制空权,尽管驻扎在芬兰的德国军用飞机有两千多架,但它们却不能作为战争的唯一因素来宣判胜负。6月5日晚,俄军越过了俄芬边境,并在几个小时后发动了对芬兰曼纳海姆防线的第一次进攻。
卡雷利阿地区紧邻拉多加湖,沼泽、森林地形有利于防守,加上芬兰人2个月多来构筑的永备和野战攻势,俄军头几天的趁夜进攻并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反而折损了数千官兵。与此同时,德军保持着对圣彼得堡及周边地区的高强度空袭,对于数量众多的德军轰炸机,俄国防空部队一筹莫展,而陆军所能想到的就是通过地面攻势来清除德军在芬兰的空军基地,于是在女皇的亲自干预下,12个近卫步兵师和20个独立炮兵团通过夜间行军加强到了进攻芬兰的行列中,使得从曼纳海姆防线这一侧进攻的俄军总兵力达到45万,大炮也有2000余门,是芬兰人的4倍有余,此外从北部贝柴摩和萨拉地区方向进攻的俄军也有超过12万人,在这一面芬兰军队的防御明显较弱,因而根本无法抵抗俄军迅速向前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空军不得不调拨大批战斗机、俯冲轰炸机甚至是中型轰炸机支援芬兰军队的防守,在德国战机的强力压迫下,部署在俄芬边境区域的俄国军队在白天根本无法展开军事行动,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士兵、大炮和车辆隐藏起来,树林、草堆甚至是农舍,并且调来尽可能多的小口径高射炮和机枪用于防空,俄军官兵也用手中的机枪、步枪甚至是步兵炮对付低空飞行的德国战机,驻扎在芬兰的德国空军一周内因为支援芬兰陆军而损失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多达47架,其中一半的飞行员都没能返回芬兰军队控制区,另一边,俄军也在一个星期之内因为德军空袭而损失了大量士兵和装备,但是到了德国战机攻击有限的夜晚,俄军就会变得异常活跃,他们连续几次的大规模进攻都是在夜间发起的。
第十八章 黑海霸主
不论是在1906年到1914年的英德海军竞赛时期,还是1915年到1921年的华盛顿条约时期、1921年至1924年美国海军大肆扩充时期,乃至德美战争之后德日两强独霸海洋时期,任何一个国家新主力舰从计划、动工、下水到服役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
自从1906年第一艘无畏舰下水以来,海军的巨舰大炮主义逐渐走向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尽管航空母舰在1914年、1924年的德英、德美战争中大出风头,但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些巨舰大炮主义的典范并没有就此没落。在1924年德美战争结束到德俄、中日战争爆发的这4年间,世界各国仍有不少战列舰、战巡建成服役,其中德国建造了5艘战列舰和3艘战列巡洋舰用以替代陆续退役的旧式战舰,日本和俄国各自建造了2艘战列舰,土耳其委托德国建造了2艘,意大利海军自行建造了一艘,到1928年为止,世界各国海军累计建造了150余艘无畏战列舰、超无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其中有67艘在历次海战中沉没,12艘陆续退役,1928年尚在服役的74艘非航母主力舰分布如下:
德国-29艘,总排水量108.6万吨;
日本-18艘,总排水量67.1万吨;
土耳其-8艘,总排水量16.2万吨;
俄国-8艘,总排水量22.4万吨;
智利-3艘,总排水量7.2万吨;
墨西哥-2艘,总排水量5.3万吨;
意大利-1艘,总排水量3.1万吨;
西班牙-2艘,总排水量4.8万吨;
希腊-1艘,总排水量2.2万吨;
巴西-1艘,总排水量1.9万吨;
阿根廷-1艘,总排水量2.5万吨。
在这些现役战列舰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日本两艘超级战列舰“纪伊”号和“尾张”号,以及德国同级的战列舰“威廉大帝”号,这三艘标准排水量超过4万吨、满载排水量达到5万吨左右的超级战列舰可谓是这个时代战列舰的顶峰之作,但是由于战略、经费等方面的考虑,日本将纪伊级在建的后两艘改为重型航空母舰,而更加强大的美作级快速战列舰则永远的停留在了图纸上,军费充足的德国也在“威廉大帝”号完工之后明确表示十年内没有建造新战列舰的计划。
1928年6月4日,从未真正平静过的世界局势再起波兰,德国对沙俄宣战,而德国的盟国、仆从国、殖民邦国也紧随其后对沙俄宣战,宣战国遍布除大洋州之外的欧、亚、非、美四大洲,沙俄此时面对的是一个比当年的拿破仑法国更加强大的敌人,俄国人仅有的希望便是1812年的奇迹能够再次上演。
然而德皇威廉三世并非拿破仑皇帝,1928年的德国也非1812年的法国,德国陆军的战力远甚当年的法国军队,德国海军更是不逊鼎盛时期的英帝国海军。
6月4日中午12时30分,土耳其向俄国递交了宣战文书,与此同时,黑海西南部的伊斯坦布尔海峡出口处战舰云集,德土两国联合舰队的7艘战列舰、3艘战巡和1艘重型航母构成了黑海甚至是地中海区域最为强大的一直舰队。
自1910年建国以来,土耳其共和国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获得了新生,随着经济、工业的不断发展,土耳其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上升,到了1920年,土耳其已经拥有了一支不逊俄国黑海舰队的海军,8年之后,这支海军进一步增强了。
战列舰“伊斯坦布尔”号、“伟大革命”号、“土耳其”号、“阿拉尼亚”号、战列巡洋舰“暴风雪”号,这5艘战舰构成了一支相当先进的土耳其主力舰队,它凝聚了土耳其人复兴海军的期望,但这个目标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因为这5艘主力舰中没有一艘是由土耳其本国船厂所建造的。标准排水量2.7万吨的“伊斯坦布尔”号和“伟大革命”号是德国克罗埃西亚-斯拉沃尼亚的里耶卡船厂专门为土耳其海军量身定造的两艘新式战列舰,装备3座三联装45倍径的343毫米舰炮,采用12台全燃油锅炉和3台帕森斯蒸汽轮机,最高航速24节,总体性能优于德国的国王级战列舰。
仅“伊斯坦布尔”号和“伟大革命”号并不足以构成对俄国黑海舰队的压倒性优势,而土耳其海军1920年之前购买的战列舰大多已经超过服役舰龄。趁着德国海军1925年大规模更换战列舰的机会,土耳其选中了德国海军准备转入预备役的两艘战舰——菲特烈大帝号和阿尔伯特国王号并以每艘80万欧洲马克的价格将其购入,随后在本国船厂进行了翻新和小规模改装,两舰进入土耳其海军之后被命名为“土耳其”号和“阿拉尼亚”号。
就火力而言,这两艘2.5万吨战列舰较俄国黑海舰队的当家战列舰——排水量2.2万吨、装备4座三联装305毫米舰炮的玛利亚皇后级略逊一筹,但是双方的防御力决定了单舰正面对抗时装备5座双联装305毫米舰炮的德制土耳其战舰未必会处于下风。
土耳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暴风雪”号同样是购自德国海军,曾经的“毛奇”号在经过一系列大规模改装和翻新之后以65万欧洲马克的价格出售给了土耳其海军,2.5万吨的排水量、27节的航速和12门55倍径280毫米舰炮在黑海仍具备足够的威摄力。
除了这4艘战列舰和1艘战巡之外,土耳其海军目前还拥有另外4艘实力尚可的战列舰,它们均是德国海军在北海一战中缴获的英制战列舰,“凯尔基特”号、“克牧孜”号、“杰伊汉”号、“卡拉苏”号在英国海军中服役时分别是“大胆”号、“阿贾克斯”号、“征服者”号和“雷电”号,虽然这些战列舰舰龄都已接近20年,可土耳其各主要船厂的维修水平看起来还算不错,这4艘战舰均保持着较好的状态,土耳其对俄宣战时它们分别被部署在爱琴海、地中海和马尔马拉海(达达尼亚海峡与伊斯坦布尔海峡之间的内海),一旦战事需要,它们随时可以前往黑海区域作战。
聚集在伊斯坦布尔海峡口准备与土耳其海军一道行动的,还有一支隶属于德国地中海舰队的德国分舰队。虽说是辅助行动,但是战列舰“萨克森”号、“威廉王子”号和“恺撒·菲特烈三世”号、战列巡洋舰“兴登堡”号、“勃兰登堡”号、重型航空母舰“普鲁士”号、护航航母“施维林”号组成的庞大“分”舰队却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德国舰队由47岁的海军少将安德雷·克莱恩指挥,这位从驱逐舰长、轻巡洋舰长一步步提升上来的非贵族军官是德国海军在雷德尔、邓尼茨之后涌现出来的又一批新锐指挥官,在老一批海军将领逐渐退出军界之时,他们开始得到非常宝贵的锻炼机会。
同样让人关注的是德美战争后建成的德国恺撒·菲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和勃兰登堡级战列巡洋舰的首次出场,当德国政府在1925年宣布建造这两级新战舰的时候,人们最意外的莫过于它们的吨位——3.3万吨和3.1万吨!在这各国主力舰越建越大的年代里,日本人图纸上的美作级战列舰甚至拥有5.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然而德国人却在格拉夫级战列舰和马肯森级战巡之后反其道而行之,而且恺撒·菲特烈三世级一造就是4艘,勃兰登堡级也一口气造了3艘,这的确成为20年代海军新闻中最具特色也最让人疑惑的一条!
在得到各自海军部的命令之后,土耳其战列舰“伊斯坦布尔”号上升起了联军舰队的旗舰旗,这次海上行动的总指挥将由土耳其海军上将萨里·安德尔担任,而德国舰队的司令官克莱恩将军担任副总指挥官,“普鲁士”号的舰长乌沃·克恩准将担任舰队航母编队的指挥官,辖有德国恩斯特级重型航母一艘、护航航母一艘和土耳其水上飞机母舰三艘,可用战机共计140架。
下午12时55分,“伊斯坦布尔”号升起了启航的信号旗,这片以水色深暗、多风暴、少鱼类的海域由俄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四国共同拥有,其中土耳其和俄国的海岸线最为漫长,两国的黑海舰队也使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弱小海军显得微不足道。
建于圣彼得大帝时期的俄国黑海舰队也许算不上历史悠久,却有过第二次俄土战争、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辉煌的喜悦与克里木战争没落的悲哀,几经洗礼之后在毫无作为中度过了1914年和1915年的战争,那个时代的德国海军还忙着对付英国人,土耳其海军孱弱的实力也不足以争霸黑海,十多年之后,俄国黑海舰队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与1914年相比,俄国黑海舰队的战列舰仍旧是5艘,其中3艘排水量2.2万吨的玛利亚皇后级是无畏舰,“伊万斯塔非”号和“圣约翰”只是准无畏舰,在短暂的阿格列尼一世时期,黑海舰队曾有过建造5艘新式战列舰的雄心壮志,但女皇狄安娜一世登基伊始便取消了这些计划转而将资金分摊到经济、工业和陆、海军上,十多年间黑海舰队所获得的补充便是8艘海防炮舰、9艘轻型潜艇和40多架军用飞机,而女皇所钟爱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却在这段时间里增加了2艘3万吨级的战列舰、25艘轻型舰只和大批潜艇、飞机。
在德土联合舰队向黑海深处进发之前,俄国黑海舰队的一举一动就完全掌握在德、土两国的谍报人员手中,和1914年战争爆发时的情报一样,这支舰队在战事逼近的时候仍旧躲在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内,克里木战争中在英、法、土联军的猛攻下坚守349天的壮举让俄国人对这里的要塞防御颇有信心,并且自1914年来陆续进行了一些扩建和强化工程,号称黑海的青岛要塞!
庞大的德土联合舰队启航之后径直穿过黑海并于次日傍晚时分抵达塞瓦斯托波尔港外,从地形上看,这里的确是座独一无二的天然良港,港域分布在9个海湾之内,周围群山环抱,地形十分隐蔽,要塞建立在塞瓦斯托波尔湾和南湾沿岸梯形山坡上,可居高临下俯瞰港外大片水域,要塞设施虽然有些陈旧,但众多大口径火炮的威力仍旧不容小视。
当天晚上,土耳其驱逐舰和扫雷艇趁夜在港外实施扫雷作业,根据谍报人员收集到的情报,5月底、6月初俄国舰队曾在港外大肆布雷,而土耳其舰只很快便在距离港湾入口8-9海里处发现了大片的雷区。扫雷行动持续到午夜的时候,俄军要塞突然开火,不断落下的炮弹迫使土耳其扫雷艇迅速后退,而在这之后不久,装备声纳设备的德国猎潜舰和土耳其驱逐舰分别在己方舰队附近发现俄国潜艇,尽管两国驱逐舰迅速出击并且击沉了其中一艘潜艇,但为了安全起见,联合舰队主力连夜驶离港口,只留下十多艘具备反潜能力的轻型舰只在发现俄国潜艇的海域继续猎潜,在天亮之前,联军又收获了一艘俄国潜艇,据被俘俄国艇员供认,俄国一共在塞瓦斯托波尔港附近部署了8艘轻型潜艇。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时间里,德土联合舰队采取了以空中打击和扫雷、反潜行动为主的作战策略,从“普鲁士”号和“施维林”号上起飞的舰载机轮番对港口发动空袭,并对部分炮台和3艘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进行了重点攻击,最终以损失战斗机3架、俯冲轰炸机8架的代价重创了“叶卡捷琳娜”号和“亚历山大三世”号,其中“亚历山大三世”号因为伤势过重而不得不坐沉于浅水中当作浮动炮台使用。
与此同时,从罗马尼亚境内起飞的德国轰炸机也每天飞抵港口上空进行轰炸,为了尽可能多的破坏俄军要塞,德军投入了大量500公斤以上的重磅航空炸弹,其中2.5吨重的“超级航空炸弹”更是投下了900多枚,使得俄军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守备部队终日忙于防空和修复工事。
在这段时间里,德国战列舰“恺撒·菲特烈三世”号、“威廉王子”和土耳其战列舰“伟大革命”号、“土耳其”号还带着一些轻巡洋舰炮击了俄属乌克兰沿岸并对向克里木半岛挺进的德军地面部队提供了炮火支援。
6月20号,上述4舰返回塞瓦斯托波尔港外与联合舰队主力会合,当天下午,4艘土耳其战列舰、3艘德国战列舰、2艘德国战列巡洋舰列成一字纵队逼近港口并与俄国要塞守备部队展开激烈的炮战,俄军各炮台先遣已经在持续的轰炸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因此在炮战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
第一天的炮战持续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德土联合舰队的猛烈炮火摧毁了位于塞瓦斯托波尔湾以南山坡上的2个俄军炮台,土耳其战列舰“伟大革命”号和“阿拉尼亚”号分别被俄军的280毫米和203毫米炮弹击中,但两舰的伤势并无大碍,“伟大革命”号损失了一门150毫米副炮和17名水兵,“阿拉尼亚”号的烟囱被炸出一个大窟窿,两舰均参加了随后两天的炮战。
相比之下,德国战列舰庞大的身躯似乎吸引了更多俄国炮弹,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萨克森”号竟先后被3发305毫米、2发280毫米炮弹击中,舰尾一度燃起熊熊大火,所幸的是这艘战列舰装甲厚实、损管得力,伤势并不影响它参加随后的炮击;崭新的德国战列舰“恺撒·菲特烈三世”号体积与“萨克森”号相似,却比它多吃了2枚280毫米炮弹,其中有1枚305毫米要塞炮的炮弹竟然命中了该舰的指挥塔,还有1枚命中了它的2号炮塔,另1枚将它右舷一座双联装150毫米副炮塔炸飞!然而爆炸的硝烟与水花过后,人们却惊讶的发现这艘战舰除了光洁的舰身被炮火熏黑了部分之外,航速不减、炮火不停,指挥塔和2号主炮塔上更是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弹坑,这就是德国的恺撒·菲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在装备3座三联装343毫米舰炮的同时,减少舰体水线长度以节省结构重量;精心设计了船型,采用球鼻型舰艏降低阻力,加上新式轮机可使其达到25节的最高航速;增加甲板装甲厚度以及加大侧舷装甲带的倾斜角度,提高装甲区抗攻击能力;将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9艘德土主力舰又进行了两次极为猛烈的炮击,加上德国航空母舰上舰载机的校射和空袭,俄军要塞的抵抗力逐渐减弱,加上德军地面部队从陆上进入克里木半岛的消息和俄国革命党潜伏在俄军中内应份子的鼓动,要塞守备部队于6月22日晚发动兵变,在这种情况下,黑海舰队的一部分军舰上的官兵积极响应,剩余的舰只也迫于德土联合舰队的强大威力放弃了抵抗。
6月23日,塞瓦斯托波尔正式陷落,失去主力舰只之后,俄国黑海舰队残部只得退入亚速海,黑海的控制权无可争议的落入联军之手。
第十九章 陆战精英
1928年6月9日,芬兰东南部,曼纳海姆防线。
相比于俄国西南部的索科洛夫防线,这条仅有105公里的防线不仅在规模上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也是远远不及的,但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条靠近俄芬边境的防线扼守着从俄国通往芬兰腹地的重要通道,而且距离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仅有55公里!
自从曾经的芬兰大公国在1914年独立以来,俄国统治者无不视这个对自己首都有着巨大潜在威胁并且扼守着芬兰湾出口的北欧小国为眼中钉、肉中刺,无奈芬兰的独立得到了德国的大力支持,而阿格列尼时期的沙俄非常依赖德国资金和武器的支持,即便是到了采取铁血政策的女皇狄安娜一世统治之初,沙俄政府也丝毫不敢惹恼了这个如日中天的军事帝国,于是收复芬兰也就成了一个空乏的目标。
有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撑腰,芬兰人也就一面不断向德国进贡木材一面怡然自得的过着小日子,芬兰陆军虽然由才能出众又雄心勃勃的曼纳海姆将军所掌管,却也只保持着不足10万人的规模,连同军服在内的绝大部分装备都从德国进口,士兵们领到的军饷也都是欧洲马克,因此直到1928年初德国提出要求签署德芬攻守同盟条约的时候,芬兰人这才感觉到了战事即将降临,但是他们又不愿意让德国大兵来防守自己的国家,这才开始在卡雷利阿地峡一带修筑防御工事。时间只有短短两个多月,所幸的是这条防线全长也不过105公里,德俄战争时防线主体已经完工,并有6个芬兰步兵师约11万人进驻。
6月4日,战争以一种非常符合礼节的方式开始了,德皇亲自向全德国人民宣读了宣战诏书,紧接着芬兰等国也陆续对俄宣战。驻扎在芬兰境内的大批德国战机迫不及待的越过边境空袭了俄国的重要目标,一个下午便夺取了俄国首都区域的制空权。看着这些银灰色的战鹰频繁从头顶上飞过,芬兰官兵们开始的时候还觉着战争应该很快就会以德国人的胜利而告终,自己只要在这条防线里静静等着便可收获胜利果实,然而美好的愿望很快就随着俄军炮弹的落下而告终。尽管德国人掌握着制空权,尽管驻扎在芬兰的德国军用飞机有两千多架,但它们却不能作为战争的唯一因素来宣判胜负。6月5日晚,俄军越过了俄芬边境,并在几个小时后发动了对芬兰曼纳海姆防线的第一次进攻。
卡雷利阿地区紧邻拉多加湖,沼泽、森林地形有利于防守,加上芬兰人2个月多来构筑的永备和野战攻势,俄军头几天的趁夜进攻并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反而折损了数千官兵。与此同时,德军保持着对圣彼得堡及周边地区的高强度空袭,对于数量众多的德军轰炸机,俄国防空部队一筹莫展,而陆军所能想到的就是通过地面攻势来清除德军在芬兰的空军基地,于是在女皇的亲自干预下,12个近卫步兵师和20个独立炮兵团通过夜间行军加强到了进攻芬兰的行列中,使得从曼纳海姆防线这一侧进攻的俄军总兵力达到45万,大炮也有2000余门,是芬兰人的4倍有余,此外从北部贝柴摩和萨拉地区方向进攻的俄军也有超过12万人,在这一面芬兰军队的防御明显较弱,因而根本无法抵抗俄军迅速向前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空军不得不调拨大批战斗机、俯冲轰炸机甚至是中型轰炸机支援芬兰军队的防守,在德国战机的强力压迫下,部署在俄芬边境区域的俄国军队在白天根本无法展开军事行动,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士兵、大炮和车辆隐藏起来,树林、草堆甚至是农舍,并且调来尽可能多的小口径高射炮和机枪用于防空,俄军官兵也用手中的机枪、步枪甚至是步兵炮对付低空飞行的德国战机,驻扎在芬兰的德国空军一周内因为支援芬兰陆军而损失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多达47架,其中一半的飞行员都没能返回芬兰军队控制区,另一边,俄军也在一个星期之内因为德军空袭而损失了大量士兵和装备,但是到了德国战机攻击有限的夜晚,俄军就会变得异常活跃,他们连续几次的大规模进攻都是在夜间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