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昏君

大宋昏君 第4节


“皇上,臣以为应派使者前往金营议和。金人南下,无非是贪我大宋财物。只要我们需以金银少女,他们即会退兵。”又有一人站了出来。

“李彦邦,金人贪得无厌。你有多少钱财能够填补金狗的胃口?”赵桓冷冷的质问道。

赵桓本来还想听听这群愚臣的建议,此刻闻听这李邦彦之词,金银也还罢了。这少女是自己是万万不会答应,那是朕的。不由得安耐不住大怒质问。

“皇,皇上。老臣叫李邦彦,非李彦邦也。”

赵桓不由得尴尬了,这和电视剧里皇帝的威武形象不一样啊。自己这犊子没装好把人家名字念错了不说,看起来这李邦彦也并不是很害怕自己的样子。

赵桓一拍龙椅:“朕金口玉言,说你是李彦邦你就叫李彦邦。来啊,给我拖出去重打二十大板。若是谁再进言割地赔款赔妹子,朕就要了谁的脑袋!”

“皇上!”一班大臣面面相窥然后立刻跪了一地。

“皇上啊,李大人乃先朝重臣。为我大宋社稷呕心沥血,皇上不可凭一己之好就加罪于李大人。”

“皇上,李大人不过是献了一计良策,何罪之有。”

“你,你,你……”李邦彦看着赵桓气的说不出话来。

众臣跪在地上面面相窥,太子平日儒弱,今日登基后怎么完全变了个人,这不像是太子啊。

赵桓傻了,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群臣反对。他把皇权想的过于理想了,皇帝并非所有事都能为所欲为。

赵桓倔脾气上来了,非得跟这帮群臣对着干试试。

“禁侍何在?”

殿外立刻站出几名禁军侍卫,他们冲赵桓一抱拳:“皇上!”

“把这祸国殃民的右丞李邦彦拖出殿外,重打二十大板!”

李邦彦当即大叫:“老臣要去太上皇那里告你去。”

“皇上!李大人无错,不可受此屈辱啊。”

“皇上不可,不可啊。”

群臣跪在地上阻拦着侍卫,他们都觉得这新皇是疯了。

赵桓气的脸都绿了:“还敢告朕,谁在替李邦彦说话,一并拖下去杖责!”

并不太奏效,还是有七八名大臣跪地求情。

禁军侍卫面面相窥,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你们想抗旨吗?凡是替李邦彦求情者,同样杖责二十。再敢进言割地赔款者,抄家斩首!”

安静了,立刻安静了。这皇帝是要玩真的。侍卫把七八名大臣和李邦彦拖到了殿外。

第四章 人人叫我狗皇帝

惨叫声传来,李邦彦和几位大臣在殿外杀猪一样惨叫。殿内众臣窃窃私语,面面相窥。

赵桓站了起来,他发现这龙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舒服。

“金人南下,我大宋危在旦夕。就是有了你们这帮臣子,我大宋才会亡国迫在眉睫。割地,赔款,送女人,你们还想屈辱到什么时候!”

赵桓最后一句厉声斥责,一干群臣立刻默不作声。

“听听,你们都给朕听听。外面李大人惨啊,凄呼惨叫。朕告诉你们,如你们再一味的屈辱退让,金人打进汴京,凄呼惨叫的就是你们!”赵桓指着殿内的群臣,群臣吓得一哆嗦,他们没有想到这新登基的皇帝是如此的凶悍。

演技,全靠演技。这么多年电视剧没白看了,赵桓背着双手来回踱步,他抬头看了看天:“我大宋子民是金人百倍,你们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们。为什么就会屡战屡败?谁的责任,朕的吗,还是你们这帮腐朽昏庸的老臣?!”

“皇上,臣罪该万死!”有些大臣居然流下了眼泪。看来并不是每个大臣都如此昏庸,他们也想雄起。可眼下大宋已经积弱难返。

赵桓长吐了一口气:“左丞白时中。”

“臣在!”

“你要朕暂避锋芒,迁都南下。”赵桓转身看着白时中:“你要朕退到哪里去?天下之大,何地比京城更牢固?”

白时中汗水涔涔而下:“皇上,臣知错了。”

“今儿个让你们来是想想有何退敌良策。不是让你们割地赔款送女人,更不是让你们迁都南下。”

“臣有一言。”人群中走出一位大臣,中等身材,面色冷峻。你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畏惧。

“李纲,李少卿。你有何话说。”赵桓认得是李纲,钦宗时期为数不多的良臣。

“臣以为此时金兵南下,所带粮草必竟不多。我们可以紧闭城门,死守。静等各地勤王义师前来京城解围。”

赵桓心急如焚,这金兵来势凶猛,若是此刻集结勤王兵力也已来不及,李纲之言正和心意。

“李纲,朕问你。你可有把握守住这京城?”

“皇上,臣有必胜把握。”

“传旨,太常少卿李纲。统领京城所有禁卫军,行使一切调动指挥大权,凡事无需请示朕,更无需经枢密院。朕赐予李纲临机专断便宜行事职权。”

“轰!”的一声,群臣炸开了锅。临机专断便宜行事,这等于赵桓把这个汴京交给了李纲。

“皇上,不可。李大人虽然忠于社稷,可这专断大权怎能轻易赐予。”一些大臣开始反对。

“是啊皇上,您才登基。怎能将临机大权交于臣子,这有违祖制,与礼不合。”

赵桓对于大臣的谏言混不理会。他走到李纲跟前:“此刻乃我大宋危急存亡时刻。危机时刻当用事出从权之法。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把京城交给你,把大宋交给你,朕把自己的性命也交给了你。”

李纲跪在地上泣不成声:“皇上信任微臣,臣定当万死以报皇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首节 上一节 4/5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极品小军阀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