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昏君

大宋昏君 第5节


赵桓拍了拍李纲的肩膀:“但愿朕没有看错人。”

这时李邦彦等几位大臣被搀扶着走了进来。其实是被侍卫架进来的,因为他们已经无法站立。

赵桓又走到李邦彦身边:“李爱卿,这板子的滋味如何呀?”

“皇,皇上。您这是滥用私刑,自有御史记录今日之事。我要到太上皇那里告你。”没想到这李邦彦居然如此硬气。

赵桓哈哈大笑:“好啊,随你去告。不妨告诉你李邦彦,你是朝廷重臣。我大宋不缺重臣,缺的是贤臣。御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朕百年之后两腿一瞪,留给后人评说去吧。你也可以告诉天下的士大夫,让天下人评评理。朕打你的板子该是不该。”

“皇上,怕你防民口与川吧。”李彦邦还是不服气,毕竟他是大宋右相少宰。就因为一句谏言无端挨了二十大板,而且这谏言向来是大宋历朝立国之本。

自太祖皇帝起,大宋就一直割地赔款以换得国家安定。自己的这一条谏言并无不妥之处。

赵桓仰天打个哈哈:“那朕就不妨再下一道旨意:天下百姓,无论如何评价朕,朕皆不怪罪。”

“皇上金口玉言。”

“快马一鞭。”

“微臣谢皇上杖责之惩。”

赵桓想的太天真了,他还是太年轻。不知道他的这一条旨意带给他的将是无穷的烦恼。

对于这些这朝政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大臣,他们的世故与圆滑非赵桓所能想象。

不几日,整个京城就已经传遍。新登基皇帝赵桓,为泄私愤无端杖责当朝宰相,百姓皆称其为狗皇帝。

反正皇帝早已下旨,无论民间如何评价指责,皆不怪罪。

于是士大夫们都开始摩拳擦掌,纷纷上书指责赵桓的不是。

士大夫们都是饱读诗书,极尽挖苦之能事。有指桑骂槐者,有引据经史骂无道昏君者,更有甚者直呼其名。

这些个士大夫们目的只有一个,流芳百世。

我敢骂皇帝啊,骂的越狠越能流传千古。你要是剁了我,那就是食言而肥。这皇帝要是食言,那还叫皇帝嘛。

所以这群士大夫没事干就开始编排,把这个赵桓编排的是一无是处。不多久京城百姓都已传开,这个皇帝是个昏君。

此刻的赵桓在文德殿踢了桌子,他是被这帮子士大夫给气的。自己不过是刚刚登基才几天,好像世间所有罪过都是他赵桓一人所为。

“皇上息怒啊!”一旁的太监曹东升低头劝解。

“这群狗官,这群士大夫。老子要把他们的脑袋挨个拧下来当夜壶!”赵桓怒不可遏。

“陛下,这是您下的旨意。凡谏言陛下为人者,皆无罪。”

“无罪,无罪。朕恨不得砍掉他们的脑袋。你听听,这写的什么,写的什么。什么叫京都百姓皆称朕为犬帝。他才是犬帝,他全家都是犬帝。”

“陛下,龙体要紧。这无知百姓之言无须理会。”

“李纲呢?”

“李大人正在京城布防。”

“把他给朕叫来。”

“遵旨。”

第五章 文德殿下召李纲

“臣李纲,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此刻的李纲来到了文德殿,赵桓正在等着他。

“李爱卿,不日金兵就会渡过黄河。京城要全面戒严,我们要做好备战准备。”

“陛下,臣已在做。京师基本业已完成布防。各路勤王的军队也在来路上。只是,近几日京城百姓谣言四起。是否需要官府出面整治一下?”

“谣言?是何谣言呐,李爱卿你说说看。”赵桓手里正拿着一本春秋,悠哉悠哉的坐在文德殿里吃着御厨做的点心。

你还别说,这宫廷御厨的手艺就是高。做的点心要是回到现代开个点心店,估计得门庭若市。

“陛下,这,这个……”李纲有些支支吾吾。

“你说就是了。”赵桓啃着一块桂花糕心不在焉的说道。

“等等,等等……”赵桓猛省了:“你是说京城百姓都骂朕是狗皇帝这事?”

“陛,陛下……”李纲有些难堪。

“抓,必须抓。把那些骂朕的混蛋玩意儿全部给我抓起来,严刑拷打。”赵桓猛的站起来,扔掉了点心。不提这事还好,一提赵桓就怒从心头起。

“这个,陛下。李大人之事现在是闹得满城风雨,臣以为只抓些无端闹事的士大夫训诫一番便是。无甚必要刑讯吧。”李纲面露难色。

自己已经有言在先,谏言皇帝人品者皆不论罪。本来赵桓心想自己刚登基,屁股还没做热。世人能对自己有什么评论,殊不知在大殿之上还是中了那李邦彦的套。

想到这赵桓一屁股坐了下来,颓然道:“算了吧,朕要做个明君,广开谏言,百姓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随他们去吧。”

“皇上圣明,只是某些个士大夫们还是需要训诫的。有些个确实不成话。”李纲舒了一口气,他这么说是想给赵桓挽回一点面子了。

谁知赵桓一挥手:“算了,算了。朕既已下诏谏言陛下者皆无罪了。就随他们去,这些人不闹的满城风雨是不会罢休的,等他们闹够了这事也就没那么大的风声了。”

李纲大喜,他面露微笑:“陛下,臣向不喜恭维。不过今日臣要说一句您实乃千古明君。金兵压境,臣上言太上皇禅位与陛下的时候还担心……”

“担心什么,担心朕懦弱怕事。不敢与金贼一战是不是?”赵桓扔掉了手中的春秋,又摸了块桂花糕。

李纲微笑着道:“现今看来,陛下英明果敢,胸怀宽广。是臣多虑了。”
首节 上一节 5/5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极品小军阀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