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979节

  “而且,商贾如果想兑现,可立即前往宝泉局,把大明宝钞兑换成铁钱。”

  “暂时只能兑铁钱,今后还可以兑银元和铜钱。”.

第三千两百六十五章 新技术

  “等宝钞在商贾当中获得信誉,再渐渐发行更小面额的,平民百姓也能用来日常交易。”.

  众臣听完,仔细琢磨,发现找不出纰漏。

  至于宝泉局,则有些不伦不类。

  它同时受到户部、工部、督察院的领导,具备印刷、发行纸钞的功能。有点像央行。

  而宝泉局的派出机构,具有自由兑换纸钞和金属钱币的功能。又有点像商业银行。

  但是,它暂时没有存储、借贷功能。

  赵渊说道:“如果诸卿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

  不少大臣欲言又止,但终究没有再反对。

  皇帝把样钞都搞出来了,而且制定好一系列规则,这明显就是筹划很久的事情。

  只那个四色套印技术,估计就让工部研发了好几年。

  大臣们现在反对还有用吗?

  不但无用,还会闹得君臣之间不愉快。

  赵渊说道:“第一年发行三百万贯宝钞,第二年再发行五百万贯。”

  “如果商贾乐意接受,也可以酌情增发。”

  “但无论发多少,都必须准备金充足,没有准备金时不得滥发。”

  “此事须谨慎,前宋纸钞崩坏当引以为戒。”

  “是!”

  众臣应诺,其实颇不是滋味。

  朝廷的底线,永远都是没有底线。

  现在准备金和宝钞比列定为1:4,今后财政紧张就可能变成1:5,乃至于不要脸的变成1:100。

  太祖、太宗守规矩,开国大臣们也守规矩。

  可一百年、两百年之后呢?

  越到王朝中后期,就越没有底线,财政出问题了谁管那么多?

  当十钱、夹锡钱、铁钱这些再烂,那也属于金属货币,勉勉强强是可以使用的。

  唯独纸币这玩意儿,印多了就真变成废纸。

  翟汝文离开皇城,叹息道:“纸钞又现,百年之后如何收拾?”

  种师道却说:“百年以后哪里管得了?只要现在不发给士卒即可。”

  萧楚说道:“百年以后,大明如果入不敷出,朝廷多半也会发纸钱。”

  “如今发不发,其实没多大干系,凡事不可因噎废食。”

  众臣心思各异,但大都比较担忧。

  萧楚在内阁转了一圈,便又前往东宫求见。

  赵渊热情接待,亲自给这老头儿冲茶。

  瞎扯闲聊一番,萧楚问道:“交钞之利,无非有二。其一也,便于携带,可通贸易。”

  “其二也,以纸代金,可获锱铢。”

  “陛下在四川发行宝钞,其根本用意为何?”

  赵渊说道:“皆有。”

  萧楚又问:“息兵一年,国库便有盈余,如今又在倭国发现金银矿。”

  “大明朝廷真的缺钱吗?”

  “暂时不缺。”赵渊说道。

  萧楚说道:“朝廷既不缺钱,那在四川发行宝钞,便是为了通货贸易。”

  赵渊点头:“然也。四川商贾,大量存储丝绢,把丝绢当成钱财囤积。”

  “用商票交易的只是少数,四川各地的大额交易还是以丝绢为准。”

  “川中富庶之地,就因为钱币掣肘,其商业始终与外省有阻碍。”

  “我听人说,甚至有商贾把上品红茶当钱财的。”.

第三千两百六十六章 发行宝钞

  萧楚生怕激起皇帝的逆反心理,小心翼翼顺毛捋:“若是为了通货,确实应当在四川发行宝钞。”

  赵渊笑道:“萧先生直接说后半段吧,前面的恭维客套可以免了。”.

  萧楚开始进入正题:“宝钞的好处,一在通货,二在敛财。”

  “宝钞的坏处,却在滥发。有没有一种法子,可得其好处,而去其坏处呢?”

  “一旦做成,不但四川可发宝钞,全国各省都可发宝钞!”

  “请讲。”赵渊说道。

  萧楚挺直腰杆说:“只发一百贯和五十贯的大额宝钞,专门用于商贾交易。至于小额交易和日常买卖,则还是以银元、铜钱为货币。”

  “这样一来,朝廷既得发钞之利,商贾也得通货之便,还对升斗小民没有影响。”

  赵渊说道:“这个做法,我也想过,并反复商讨,确实是最稳妥的法子。”

  “既有稳妥之法,为何还要弄险呢?殿下也说了,朝廷并不缺钱,不可因小而失大啊,”

  萧楚劝谏道,

  “百年之后,或许有君臣滥发宝钞,但此事不该始于开国圣君。”

  “太祖太宗,一朝之祖宗也。祖宗先行之,后来者必效仿,且可振振有词不加遮掩!”

  赵渊微笑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我当三思而行。”

  萧楚又说一阵,便起身告退。

  事实上,这才是赵渊打算做的,今后大明的完整货币体系如下——

  大明宝钞:专用于大额交易。面额有二百贯、一百贯和五十贯。

  金元:多用于赏赐和收藏,也可用于交易。面额有一两、五钱、二钱、一钱。

  银元:用于日常交易。面额跟金元相同。

  铜钱:用于日常交易。面额有五文、两文、一文。

  像一钱、两钱的金银币,都添加了大量杂质,以保证货币的体积和外观。

  之所以金银币的单位是“两”和“钱”,那是因为金银价一直在浮动。

  比如北宋开国之时,每两黄金价值20贯。

  随着天下承平,金价迅速降到10贯、8贯、5贯。

  而到了北宋末年,金价一度飙到32贯!

  想知道古代哪个时期安定繁荣,其实可以直接看金价。

  金价越贵,世道越乱。

  乱世黄金,绝非虚言。

  所以大明新朝的货币体系,以官方发行的铜钱来锚定。

  大明标准铜钱,面额一文、两文、五文。

  以前的铜钱也还能用,但必须视其好坏,来判断其使用价值。

  大明宝钞,直接锚定标准铜钱。

  大明的金银元则只定两、钱,具体购买力随金银价而波动。

  最新的官方定价是:1两黄金等于10白银,等于16贯铜钱。

  接下来几年,随着日本白银持续输入,白银价格必然缓缓走低。

  而铜钱又会大量涌入四川、高丽和日本,铜钱的购买力则会一路走高。

  到时候,一两银子的价值,可能会缩水到几百文铜钱(这种情况,属于古代盛世的标配。

  如果没有外来白银输入,一般在王朝鼎盛时期才会出现)。

  嘿嘿,富户收藏银元也有风险啊!

  一旦银价持续下跌,富户为了财产保值,必然把窖藏银元拿出来流通,换取大明标准铜钱进行储藏。

  而银铜比价稳定之后,富户们又会更倾向于收藏银元。

  之前在御前会议上扯那么多,纯粹是习惯性的掀屋顶,然后达到开窗这一小目标。

  可惜,会议结束之后,竟然只有萧楚来劝谏。

  其余阁部院大臣,似乎都被赵渊PUA了。

  只要不是特别离谱的事情,一旦皇帝和皇帝做出决定,最近一两年居然就不再有大臣反对。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赵渊很自律,做出的大部分决策都符合“仁政”。

  否则的话,即便是开国之君,也会有头铁的大臣直言死谏。

  如今的满朝官员,心理活动其实很简单:这皇帝很仁厚,皇帝也英武,没干啥狗屁倒灶的事儿。

  只要不严重影响眼前大局,姑且就顺着赵渊吧,只当是好生供起一位活祖宗。

  看看这位皇帝多简朴啊,一个皇后,一个皇贵妃,一個贵妃,满打满算后宫就三个女人。

首节 上一节 2979/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