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980节

  甚至连淑仪、昭容、修容等等嫔妃贵人都懒得封,若是换成别的皇帝,就算不好女色,也肯定封一大堆来彰显威严。

  嗯.....不对,最近似乎有什么风言风语,说是皇帝打算纳易安居士为妃。

  ......

第三千两百六十七章 四色纸币

  汉中。

  宝泉局汉中分局主官黎锐,拿出几张宝钞递过去:“太守请过目。”

  汉中知府叫黄叔敖,辈分挺高的,乃黄庭坚之堂弟.

  拿到大明宝钞,黄叔敖的第一反应是反感。

  不说普通百姓,当官的看见这玩意儿都觉得恶心。

  黎锐解释说:“今年只印发三百万贯,面额皆为一百贯,共计三万张宝钞。请看正面最上方,那是这批宝钞的编号。”

  黄叔敖戴起老花镜,凑近了仔细一瞧,只见用红色油墨印着如下字样:庚戌020001。

  “每张的数字不一样?”黄叔敖感觉有点意外。

  黎锐说道:“每张都不一样。印章为转轮样式,天干地支一个章,数字是另一个章。”

  “两章分别在宝泉局两位副官手里,拨好干支和数字,才能一起盖章。”

  “另外,其他印钞章,也分别在几位官员手里。”

  “既可防伪,又能避免宝泉局官员偷偷多印。”

  黄叔敖点头道:“如此甚好。”

  黎锐又说:“请太守看暗花。”

  黄叔敖走到门口,对着天空看水印,取下老花镜揉揉眼睛:“帝王冠冕头像?”

  黎锐解释说:“那是当今圣天子。谁敢伪造此钞,形同谋反!”

  黄叔敖连忙把一叠宝钞放在桌上,然后躬身作揖拜了拜。接着又仔细端详:

  “四种颜色印刷,倒是比前宋的交子更花哨好看。印章也多加了几个,足够唬人的。唉,就怕朝廷滥发啊。”

  黎锐又是一番说明:“大明宝钞的面额,有二百贯、一百贯、五十贯三种,只是给四川和汉中商贾交易所用。”

  “不牵扯小民便好。”黄叔敖点头说。

  黎锐说道:“鄙人初来乍到,对汉中不甚熟悉。还请老先生出面,把汉中各县富商招来一见。”

  汉中富商是真不少,毕竟这里属于龙兴之地。

  许多士绅商贾,通过汉中走出去的新兴官僚,参与了一些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最早是赵渊发展襄阳、南阳,大量军民迁徙至此,又安置了许多南下流民。

  当时物资奇缺,许多都得从汉中运来,汉中商贾趁机大赚一笔。

  接着又是京畿地区重建,汉中商贾同样捞到不少。

  一个月之后,来自汉中各县的上百个富商,稀里糊涂被知府黄叔敖召见。

  有个别消息灵通者,其实已经猜到是啥事儿。

  “拜见太守!”

  黄叔敖出现在府衙二堂,商贾们齐刷刷起身作揖。

  “不必拘礼,”黄叔敖满脸微笑,“我来给诸君介绍一下,这几位便是宝泉局在汉中的主官.....”

  众商贾连忙又拜。

  一番客套寒暄,黎锐开始宣讲政策,又让商贾们传阅宝钞,最后说:

  “今年印了三百万贯宝钞,在汉中、成都、渝州三地发行。”

  “汉中额度一百万贯,成都额度一百三十万贯,渝州额度七十万贯。”

  “大明宝钞,跟前朝的交子、钱引不同。”

  “最小都是五十贯面额,升斗小民是不会用的,只为方便巴蜀汉中商贾贸易。”

  “去年没有打仗,今年也不会打仗,国库钱粮早已充盈,不会滥发纸钞榨取民力。现在不会,今后也不会。”

  “就算污损毁坏,只要关键字样还能认出,只要钞面还存在七八成,随时可以拿到宝泉局兑现。”

  “当然,除了贸易,你们也可用宝钞纳税。哪个衙门敢拒收,便到我这里来告状,保证让他立即罢官!”

  “今日并不强求,诸位可以当场认购,也可以再考虑考虑。”

  一个富商问道:“我俺运货去陕西,可以用宝钞在陕西纳税吗?”

  黎锐说道:“可以,全国通行。不论哪个地方的衙门,都不得拒收宝钞。”

  “外省虽然不用宝钞交易,但全国的官府收到宝钞,可以当成税款上交朝廷。”

  见许多富商还有疑虑,黎锐又说:“诸位可知,朝廷在四川和汉中收税,每年都要熔毁一些铁钱税款。打算用几十年时间,慢慢将铁钱腾换为铜钱?”

  “有所耳闻。”商贾们点头。

  黎锐笑道:“四川和汉中,究竟有多少铁钱,想必诸位数也数不清。朝廷决心腾换铁钱,等于白白损失亿万钱。”

  “这么多钱,朝廷都能弃之如粪土,又怎会利用大明宝钞,以损坏朝廷信誉为代价,来盘剥你们这些商贾的钱?”.

第三千两百六十八章 龙兴之地

  此言有理,非常有说服力。

  四川是龙兴之地,汉中更是核心,商贾们对大明朝廷还是比较信赖的。

  赵渊发行的第一批战争债券,去年就已经完全兑现了,并未出现赖账的情况。

  一些家有富余钱粮的士绅,由于并不精通商贾之事,竟主动打听何时发行新债券.

  他们居然想借钱给朝廷,稳妥赚取那并不高的利息。

  “俺卢家认购五万贯宝钞!”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站起,正是西乡县首富卢员外,他哈哈笑道:

  “官家当年还没在前宋做官,俺便与大明村有生意往来。”

  “两位圣人的为人俺信得过。这几年也多亏两位圣人,卢家的生意从西乡做到汉中,又从汉中做到荆湖、淮南。如今,也该报答两位圣人了!”

  卢家十二郎卢衡,在赵渊还未打下汉中时,就已经悄悄跑来追随,妥妥的属于从龙功臣。

  “闵家认购一万贯!”

  赵渊创办的筼筜造纸坊,却是顺手卖给了闵家,用来充作抵抗官兵围剿的军费。

  闵家这些年,靠卖纸也赚了不少钱,现在搞图书印刷也很厉害。

  “俺孙家认购两万贯!”

  就在此时,一个老头站起来:“俺是皇亲国戚,郑家认购十万贯!”

  黎锐傻傻看着眼前这群商贾,他以为大明宝钞很难推销出去,但情况似乎有些出乎意料。

  一百万贯宝钞,明显不够商贾们分的啊!

  国家和个人信誉,在这种时候就体现出作用了。

  赵渊还没造反的时候,就在汉中名声极佳。

  起兵之后的各种政策,也从来不出尔反尔,债券的发行和兑现,更是让百姓相信朝廷。

  不到二十分钟,汉中的宝钞额度就认购完毕。

  还真就是不够分的汉中富商们要这玩意儿,主要是在外经商时交税。

  不论是用丝绢交税,还是直接抽取商品抵税,对他们来说都要增加运输成本。

  如果大明宝钞能在全国交税,富商们是有利可图的!

  “黎局正能否向朝廷申请,再印二十万贯宝钞来汉中?我们这还有十多人没买到呢。”忽地有商贾问道。

  “啊?”

  黎锐顿时傻眼。

  就连黄叔敖都瞠目结舌,他在宋朝担任地方官时,可是亲眼目睹过商贾串联,以集体罢市来反对蔡京发行钱引。

  同样一个玩意儿,咋到了大明新朝就变得受欢迎了?

  很简单,蔡京发行的纸币,官府自己都不认,根本不能用来交税。

  目送商贾们离去,黄叔敖感慨道:“新朝新气象啊,奸猾若商贾,竟也这般信任朝廷。民心如此,焉有不致盛世之理?”

  大明发行宝钞之时,耶律大石正在西征。

  只是“西征”,他没说自己要跑路,实在不行有可能还会回来。

  蒙古诸部和白鞑靼,就此彻底脱离耶律大石。

  但漠北其他一些部落,依旧名义上臣服于他,而且赠送少量战士和牧民,追随耶律大石一路往西。

  在穿越阿尔泰山之后,乃蛮部给予大力支持。

  但是,乃蛮部的各位首领,虽然愿意出兵相助,也愿意提供物资人口,但不希望耶律大石真留在这里。

  因为草场容不下那么多人!

  耶律大石只能率部南下,穿越天山山口来到吐鲁番,借道高昌回鹘去攻打东喀喇汗国。

  高昌国王毕勒哥被吓得够呛,生怕耶律大石鸠占鹊巢。

  他拿出大明皇帝的册封诏书,声称高昌回鹘乃大明属国。

  又设宴款待耶律大石三日,送出六百匹马、一百只骆驼、三千只羊,作为预祝耶律大石西征成功的礼物。

  然后,毕勒哥悄悄派人去东喀喇汗国报信,说耶律大石的军队很快就要杀过去了。

  大概走到后世的吉尔吉斯境内,东喀喇汗国的军队,在山区伏击了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惨败,狼狈率部逃走。

首节 上一节 2980/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